你心里怎么想是德的问题,你平时怎样做就是行的问题了。怎样做?用通常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不带着卑鄙目的做事的人,好人是抱有一种善良的心愿为人处世的人,好人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好人有多少种,但大家对好人一致的评价是“德行好”。
我这次回来,有一位员工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他曾经在我们单位干过一段时间,后来走了,现在又回来了,虽然我收留了他,但他自己在心里有包袱,问我会怎么看待他?
记得我当时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问题,只是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寺院的住持收了很多和尚,其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入寺,老和尚抚养他长大。小和尚长大后,觉得寺院生活太枯燥,想还俗。有一天他想离开,走到了门口,发现老和尚坐在那儿,他没敢走又回来了。到了晚上,他找到一个凳子,放到了院墙角上,从那里翻墙出走了。第二天老和尚知道了这件事,他在扫院子时又发现了墙角的凳子,他明白了,原来小和尚是从这里跳出去的。老和尚顺手想把凳子拿走,可他突然想到,如果拿走凳子,万一小和尚又想回来了怎么办?老和尚想了,我还是坐在这儿等一等吧。果然,半夜的时候,从墙外翻过来两只脚,他看动作像小和尚,就蹲下(禁止)子把伸进来的两只脚搭在自己肩上,然后让小和尚轻轻落了地。小和尚还以为是踩着原来的凳子呢,可他下来一看是老和尚在身边,他知道自己踏的不是凳子而是师傅,马上惊呆了。他赶忙跪倒在师傅面前说,我实在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师傅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各有志,你没有对不起我。你刚走的时候我是挺生气的,可后来一想我为什么要用我的思想去束缚你的思想呢。但是我怕你万一想回来了摔着,所以我还是要把你轻轻放下。如果有一天你还想走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就从大门走,不要再跳墙了。”
大家看一看,这个老和尚多么友善,多么有胸怀,德行多好。要是换了别人也许会想,我就拿着个大棒子站在这儿等着,等你回来我狠狠暴打你一顿。
所以,我才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我们那位员工提出的问题。在我们振国集团工作的,出出进进的不光你一个人,振国集团能够把药免费送给当年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污蔑我们的人,难道还容不下你一个人吗?!我给咱们公司订过规定,哪位员工干的不如意或者不适应我们企业,临走的时候当领导的都要亲自安排点饭菜,喝喝酒送送他,毕竟在我们振国集团是他人生旅途的一站,这一站也很珍贵。不要“唉呀他不好我把他开掉了”,然后就把他看得一无是处。你想一想,你把他一脚踢开,他出去会说什么?你高高兴兴地把他送走,他出去后又会怎样说?所以,为人处世出发点一定要友善,不要动不动就想整治谁。我有个朋友也是厂长,他告诉我最近把他们的车间主任狠狠整治了一顿。我说你整他干啥?“他不听我的了,他觉得现在了不起了。”我一听这话觉得再也不能跟这样的人接触了,你说他没准哪一天还要来整治我呢。真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友善,不要恶意报负人家,做卑鄙小人。我们都要学习我刚才讲到的那个老和尚的德行,做谦谦君子。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要相信那句老话:好心有好报!
下面,我就讲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矿泉水推销员,叫戴刚,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司厂矿。因为当时罐装矿泉水刚刚推出,人们还不是很认可,他的收获不大,最初的一个月只推销出去十六罐。他的工资很低,不过是象征性的二百元,因为他主要是赚取效益工资,每推销出一罐矿泉水提成五毛钱。
第二个月,他新联络到三十二个用水客户。
第三个月,他依然满怀信心地奔波着。
这天,他骑着自行车驮着一罐矿泉水去五公里外的一家居民送货。用水居民家只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在他帮助老妇人将水罐装到饮水机上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响了……等装好水罐,在等待老妇人签收的时候,他和老妇人简单交谈了解到,老妇人家来了外地客人,因为不知道她家的具体位置,打电话让老妇人家里人去车站接,而老妇人的儿子却出差去了外地,保姆又刚刚出去买菜了,老妇人说着话很为难的样子。这个推销员也是个热心人,他试探着表示他可以去车站帮助接客人。他下了五楼,到汽车站将老妇人的客人接回家来了。
一周后,他不断接到老妇人居住的那栋楼住户的订水电话。两周后,老妇人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他所在的公司决定从戴刚这里订水。
此后,还是不断有新的订水电话打来,说都是那些用水客户介绍来的。第三个月,他的推销成绩猛增到六百罐。他想自己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老妇人。有一天又来到老妇人家送水的时候,他特意表示感谢。老妇人却笑着对他说道:“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帮助了我,我就将你介绍给了我的邻居和我做经理的儿子,建议他们都用你的水,因为像你这样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好人。这样,我的邻居和儿子又相继将你推荐给了别的用户……”
半年后,他已经拥有了四千多个用水客户,每个月都能销售出去八千罐水,他的出色业绩也使他很快被提升为区域销售经理。
大家看,他仅仅为客户代接了一次客人,举手之劳,便迎来了客源滚滚。这就是德行的价值和力量所在。所以,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我告诉你们,这做事只关系到一事的成败,但做人绝对牵系你一生的成败。
第一部分知识
知 识
真正有知识的人,善于把握住变迁和进步的关键,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以求适应社会所需,这也就是成功。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知识呢?从书本上来,从实践中来。其实书本知识也来源于实践,是人类克服了困难而得来的经验的总结,然后再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怎样用知识去指导实践。
我现在手里有一道难题,说一个建筑工地施工时,有一根三米长、二寸直径粗的弯曲的管道,在厚厚的墙壁上盘旋着穿过,因为疏忽了预先没有布线,现在要“亡羊补牢”,把一条电线穿过去。有人说用细铁丝穿,有人说把管道弯曲的这头用铁锯锯断,有人说实在不行就把墙扒掉……在场的工程师也束手无策了。这时候一个民工路过这里,他看了看说:“我有办法了。”他是怎样做的呢?原来他是不知从哪里捉到了两只老鼠,他把线拴在一只雄性老鼠的尾巴上,放在这头,然后把那只雌性的老鼠放在那头,让雌性的老鼠叫,这样,雄性的老鼠听到了“情人”的声音赶紧往那边爬,顺顺当当地把线穿过去了。这就是知识,是生活中积累的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活”的知识。
可是我们有些人脑袋里就一根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有知识,读书破万卷才是有知识,其实这是思想认识的一个误区。你读了再多的书不去实践,不会应用,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积累不过是一种“死积累”。这种积累多了,常常为积累所累,让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个道理,正如我不久前读到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多年前我们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在香港会见一位知名学者时,主动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学问,只受过中学的教育罢了。这位香港学者不愧是知识渊博之人,当即回答道:“不要把在学校的时间多少与学问的高低混为一谈。有些人在学校念了很多年书也没有什么学问,有些人念书不多,但学问却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在渴求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要去学习,你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对你是有用的,哪些知识能够指导你的实践。我认为,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知识更有用,这种知识能使你迅速地提高能力和增长才干,这种知识能教你更快地走近成功。
我没正规地上过大学,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药学基础知识,我这些年基本上是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在农村生产队的时候我当赤脚医生,村子里谁感冒发烧了,得了痢疾拉肚子了,我就上山采药,按书上的方子配制,熬成汤药给乡亲们喝,你别说还真管用。后来我立志用长白山中草药研究抗癌药物,我花费了十年时间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治癌验方,然后逐个方子地研究对照,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重新组合……在研究过程中,我弄不懂的问题就找来相关的书看,同时想方设法向老中医和专家学者们请教。我研制出抗癌中药“天仙丸”后,在拿到美国做药理、毒理和病理分析化验前,我又查找了很多医学资料,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些年在为癌症患者义诊的治疗实践中,我分析研究各种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规律,不断摸索出各种治疗方法,我提出的利用我研制的系列中药治疗癌症的“冲击疗法”,就是我的治疗思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