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成功从底层开始 > 第11章

第11章



这告诉我们什么?你有眼光,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你更有眼光的人!

我们有一次搞招聘,一个小伙子刚刚走到我面前,还没说什么话呢,我告诉他:“行了,你已经被我录用了。”这个小伙子自己都感到意外。他身旁的几个人自然不高兴了,说:“你们这招聘是不是事先都内定了?”我说:“没有。”因为我不是要跟应聘者谈话的时候才开始招聘的,而是从见到他的那一刻就开始观察了,就像中医看病一样,望、闻、问、切,真正到了切脉的时候,早已经心中有数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我跟他们讲:“这个小伙子走近办公室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一块抹布,他停下来用它把鞋底擦干净了才进屋,你们都没有这样做。我还特意在办公室地上放了一本书,你们是从这本书上迈过去的,只有他把书拾起来,然后很尊敬地递给了我。你们进屋后都坐在了椅子上,可是他刚刚坐下又站起来了,把座位让给了在他后面走进来的一位长者。就凭这三点我录用了他。第一,他进屋之前先把鞋底擦净,看得出这个人懂礼貌;第二,他眼睛能观察到细小的事物,说明他作风严谨,这样素质的人工作起来不会有闪失;第三,他看到长者进屋后马上主动让座,他富有爱心,而我们公司用人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爱心。”坦率地讲,要了解一个人,用不着面对面地谈上很久才能看清楚,只要一接触,很快就会知道你的分量有多重。靠的啥?靠的是眼光。眼光就是观察力。

有朋友讲给我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人乘火车去西北某地。火车行驶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到了前面一个拐弯处,随着火车慢慢地减速,有一幢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他的视野。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窃窃议论起来这幢房子来。

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返程时,他特意在中途下了车,不辞辛劳地找到了这幢房子。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隆隆”驶过,这噪音实在让他们受不了,房主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

不久,年轻人用三万元买下了这幢平房,他觉得这幢房子正好处在转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要减速,荒凉的旅途中,乘客冷不丁看到这幢房子都会精神为之一振,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荐这道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它,在三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十八万元租金。

只是举手之劳,效益就痛痛快快地翻了六倍。听到这个故事后,很多年轻人会在心里暗暗地和这个年轻人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了:这样的“点子”,我其实也能想到啊。可是,我要明确地告诉你:“晚了!”为什么?“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做的是蠢才。”所以,在别人都没有看到的时候你看到了,这才叫“有眼光”;在别人只看到眼前利益你看到了长远目标,这才叫“有眼光”;在别人纠缠于问题的枝节和细节累得疲惫不堪,你一下子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而审时度势,这才叫“有眼光”。有眼光的人,不仅能够看懂机会,而且善于把握机会。所以,我曾经跟大家强调过一句话:“看一想一的人,一辈子不可能有大出息;看一想二的人,事业上一定有发展;看一想三的人,这一生追求的是大抱负。”说句老实话,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成功也是分层次的,所以年轻人首先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你想达到的目标。人生有小成功,也有大成功,如果你只想一辈子生活得比较好,我觉得努力真的很重要;但是你要做大一个事业,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眼光!

我曾经和相熟的朋友讲过杭州第二中药厂的厂长冯根生,他现在是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的总裁了。我怎么认识他的呢?还是二十年前我在通化市政府当秘书时,受命去杭州搞医药工业调查。当时同行的同志无意中说出一句话:“我们这个小王挺钻研的,业余时间还搞抗癌药研究呢。”就这么一句话,冯厂长顿时就来了兴趣,他要过我的“天仙丸”在天津的实验报告看了看,虽然他那时候能够看到的仅仅是S180瘤谱的实验,但光是这一种数据,就让冯厂长心里有了主意。他马上安排小汽车,拉着我绕着西湖看,满杭州大街四处转,最后提出招聘我去他们药厂,给我爱人安排工作,给我家庭安排住房,还答应给我安排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并给配备几名助手。这些都说完后,他又问我:“我给你这样的条件够不够?不够,那就把我们药厂搜集到的一些抗癌方剂都交给你,作为研究的参考。”

大家知道吗,我那个时候业余搞科研,什么处境呢?无人承认,四处碰壁。可是人家冯厂长凭什么敢相信我这个小人物?冯根生又何许人也?他14岁进入胡雪岩创办的“胡庆余堂”做学徒,在我国中药界是被称作“中药基辛格”大师级的人物。所以,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冯根生是个看人做事非常有眼光的企业家!后来,我虽然没有答应去杭州,但人家咋说的:“即使你不能来,需要钱就吱一声,我们支持你搞这项研究,让世界都认识咱们中国的中药。”就凭这一句话,我能不感动吗,我能不受鼓舞吗?!所以说,冯根生的成功在哪里?我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眼光。有眼光的人观察事物,才会有远见卓识;有眼光的人做事情,才富有前瞻性。

第二部分悟性

悟 性

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往里面看,把事情看透。往里面看才能看见真实的东西,才能看到本质的东西。在人生中要学会多想几步,多想几步有时非但不会浪费时间,还会使你更快地接近成功的目标。

我最近研究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时候,脑子里经常想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几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唐僧取经为什么会成功?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从中也琢磨出了一些道理。应该说《西游记》这本书我们从小就看过,有些人甚至看好多遍了,可要是让你说出唐僧取经成功的真功夫,有的人不一定能说个明白。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屋子里的人都在观看同一个电视剧,看着看着,有的人满眼流泪,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坐在那里一直沉默无语,有的人已经浮想联翩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不同?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一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门道是什么?就是悟性。悟,是启蒙,是开发;性,指程度和角度。所以说一个人有悟性,就是说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发现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并且有分析和解决这种问题的能力。简单一点说,悟性就是你要把一件事情看明白。

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人,一次听别人讲笑话。听完之后他回去想,这个笑话真不错,我从来没这么笑过,今天很开心。他接着想了,如果我能够收集一些笑话,自己没事的时候看看多好。他就开始收集笑话。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想如果我把收集到的这些笑话编成书,让别人也看到多好呀!他便编成了一本笑话书。后来他觉得光写不生动,如果能找一个幽默大师讲笑话会是怎样的有声有色呀。他就专门找了一个幽默大师讲笑话。再后来他又想了,如果能把笑话制成光盘,不是能形成一个产业发财吗?于是就申请了专利,把笑话做成光盘发行。现在这个人每年净收入八百万美金。

这是什么?就是听笑话,悟出了道理,找到了自己成功的“点”。

我们有的人看了很多书,也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地做事情,但始终没有悟出自己走近成功的“点”在哪里,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成功。因为有记性没悟性,读书再多也是死书;有辛苦无智慧,做事再多也不会有大成就。悟性是理解力。悟性从哪里来?当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一个人在知识阅历丰富后,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逐渐对事物获得的较深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是人对自身智力的开发能力,是对不断更新的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题,锻炼锻炼大家的悟性。大家看,我手里举着的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画了一个圆,这圆的中间又有一个小方块,大家回答说这究竟是什么?有人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人说“不要钻到钱眼里”。都不对。大家再细细看一下,这个小方块不光是画上去的,它还用刀片切割了一下,所以,我这里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捅,是什么?是钱眼。这才是答案。就薄薄的一张白纸你们都没有看透。所以,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看透,不要光看表面,要往里面看。往里面看才能看见真实的东西,才能看到本质的东西。

很多人看问题只看表面,比如说我来应聘能给我开多少工钱呀?老板会给我什么职位呀?有的人到一个企业打工,企业规模非常大,也非常有知名度,可工资到时没开出来,更糟糕的是到了年底老板跑了,白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