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成功从底层开始 > 第15章

第15章



今生今世,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了,只想无论如何也要干成这一件事!”她那个时候很赞同我的想法,但也为我担忧,因为当时我的仕途之路本来非常看好的,有人就说:“王振国,让你当县长你不干,非要研究什么药,这不明摆着犯傻吗?”后来,我又面临着一次抉择,因为人家说了:“你要是搞科研,干脆回家搞去!”我想,我干脆豁出去吧,毅然辞职,办起了全国第一家民办抗癌药物研究所。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抉择可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吉凶难卜。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年轻啊!所以我认为,越年轻越有胆识越有勇气,越有成功的机会。

一个人有没有胆识非常重要。记得有一位领导曾经跟我说:“你呀,那么年轻就敢研究癌症,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却大胆闯入这个领域,并且做出了成绩,我给你题个字吧。”他题什么字呢?“敢为天下先”。要我理解,“敢为天下先”就是胆识,有胆识就是要敢做敢为!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赌徒也敢做敢为呀,但那是命运操纵下的“想赢敢输”;而一个有胆识的人敢做敢为,是首先把一件事情尽可能看个清楚,想个透彻,然后才有主动追求中的“惊险一跳”。当然了,有惊险就可能有失误,失误也是在考察我们的胆识。所以我这一次和很多前来应聘的年轻人讲,希望大家都能对我们这个企业多一点了解,看看我们之间的价值观能否慢慢磨合在一起,我也要看看你们这些人到底有没有胆识。因为我们振国集团发展到现在,不是悟性的时候,也不是韧性、德行和理性的时候,振国集团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我要告诉大家,到了野性的时候!什么是野性?你看山上的老虎、野猪在树林里蹿的非常快,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冲上去!

所以,我们振国集团把2003年叫做激情年,就是要下决心冲上去!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对于成功与否,我有80%的胜算,可还有20%的风险,一旦失败了,你们加入振国集团会不会后悔?十七年前,有一名记者采访我,当时我们研究所只有两个人,我们的科研课题刚刚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记者采访后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人物承担大课题》。结果呢,早晨印出来报纸,上午就有人质疑了:“这报纸是不是搞错了?这篇文章是不是造假呀?”“一个市政府秘书,又没有大学文凭专业职称的,怎么能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呢?”有很多人不敢相信的。可就是在一片质疑声中,振国集团已经走过了十七个春秋。十七岁,已经是青春成熟期了。所以,只要是我们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大胆去做!

我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没有勇气的灵魂找到上帝说:“上帝,我成天都想做最好的事情,你说说我到底做什么最好?”上帝说:“你就做人吧,做人最好。”灵魂问:“做人危险吗?”上帝回答它:“危险。”灵魂又问道:“有什么危险?”“比如说你做人可能会遇到勾心斗角,造谣诽谤,甚至被伤害的事情。”灵魂说:“上帝,我不做人了。”上帝就问他:“你不做人,做什么好呢?”灵魂说:“我也不知道了。”上帝想来想去提醒它:“做老虎怎么样?”灵魂问上帝:“老虎有危险吗?”上帝说:“老虎虽然是百兽之王,但遇到猎人有时候也可能被打死。”灵魂一想:“这不行,我还是不做老虎吧。上帝,请你再给我安排做些别的吧。”上帝说:“那就做植物吧。做植物挺好的,你可以是一棵树木,也可以是一棵花草。”灵魂问:“是树美,还是花美?”上帝说:“当然是花美了。”灵魂说:“我同意做花了,每一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灵魂马上又想到了问题,它问上帝:“做花也有危险吗?”上帝说:“这自然了,有时候你会因为长得太漂亮被恶人掐掉,有时候无缘无故的也可能被别人践踏。”灵魂说:“我不想做植物了!上帝,你一定发发慈悲,给我选一个最好的事情做,只要没有危险就行。”上帝这回也没有好办法了,最后只好扔给灵魂一张老鼠皮说:“你再没有选择了,只能把它披上吧。”于是,灵魂把这张老鼠皮披在身上,做了一只目光短浅的老鼠。

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评价某种人是“无名鼠辈”。惧怕风险的人就是无名鼠辈。有胆有识的人,才会是成功者。

第二部分谋略

谋 略

你要办好一件事情,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这个方法就是谋略。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将军领兵攻打一座城池,三番五次攻不下来,正当他烦恼的时候,身边的军师对他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久攻不下吗?”将军说:“因为城池太坚固,敌人的兵力太强。”军师笑了:“所以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啊!”这就是谋略。军师接着给他出了个主意,率兵后退三十里,然后派人化妆随着出城的百姓混进城里,他们写了很多类似的小纸条,意思是如果你们不抵抗,我们进城后保证让大家分到房子和土地,我们不会杀掉你们,更不会让你们做奴隶。这样广为传播后,满城的人都人心惶惶。再次攻城的时候,自然是大获全胜。这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克荆州。刘备拿下荆州,这才为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一个有利的基础。

做事情要讲谋略,有了谋略才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古代的人打仗,常常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不在多,在谋。”这个意思是说:一个人发展到某种程度,不要求你冲锋陷阵拼体力了,你现在要活动的是脑子,是心智,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怎样才能做得到?换一种说法,这就像中医搞针刺麻醉,你银针再多把病人身上扎个遍,其实比不上高手找准穴位一针见效。所以说,谁找准了这个点,谁就是高手。谋略就是要看得准,要你看准机会,要你找准方法。

有一个商人,借给别人十美元,很久别人都没有还他。他决定亲自去讨债。他花二十美元雇了一辆马车,走了很远的路,可是到了欠债人居住的地方,却发现对方不在家,只好空手回来。为了十美元,反而倒贴二十美元,再加上路途的劳累,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商人讨债的经历告诉我们:你要办好一件事情,有时候,方法比想法更重要。方法就是谋略。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同时创业,他看我创办了抗癌药物研究所,他就成立了一家植物研究所。他买下三百亩荒地,专门栽培天女木兰,然后用花儿做香精。我问他:“你种这么多,一年能收多少香精?”他说:“一年能收三十斤香精,一斤香精能卖五万元。”我又问他:“你这些香精能卖出去吗?”他说:“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销路的。”我于是追问他:“你知道今年国际市场都流行什么香型?”他摇摇头。我最后规劝他:“你这项投资看起来挺玄乎的。”果然,我去年又看到他了,仍然天天在山上伺弄他的花苗,人也累瘦了,晒黑了,却一斤香精也没卖出去。他这个人其实非常想干事的,从来不吃吃喝喝,也不玩麻将,你能说他没有吃苦精神吗?他没有成功,要我看就是谋略不够。

有谋略的人做事,不光要考虑现实的形势,还要研究它明天的趋势,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死光了。可有一个渔民,他船上的捕鱼装备和船舱的大小,与别人家的都一样,但他船上的鱼每次到岸还是活蹦乱跳的,因此卖的价钱高过别人几倍。没过几年,这个渔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直到他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渔民才告诉儿子一个秘密:原来他在装鳗鱼的船舱里,每次特意放进几条鲶鱼,鳗鱼和鲶鱼生来就是对手,互相好咬争斗,所以为了对付鲶鱼的攻击,鳗鱼也被迫竭力反攻,这样就保持了鳗鱼的活力。你说这个渔民的谋略高明不高明?高明就在于他充分认识和利用了自然界物种间生存竞争的客观规律。

我还听到一个求职的故事: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他想来想去,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书,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这回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工作对于他来说简直像“高射炮打蚊子”,可是他干得一丝不苟。很快,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候他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他于是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高兴地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终于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谋略,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谋略,是“以退为进”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