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这个实验有针对性啊。因为来我们企业工作的员工,不光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如果一个南方人三九天初来乍到,作领导的马上把他派往寒冷的东北去,他冷不丁的会受得了吗?可要是先把他派往长沙,然后再去北京,最后送到长春,这便给了他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作领导的,有时候处理起来事情,千万不能太急,要循序渐进。说实话,我们有些领导太想做好工作了,可就是因为工作方法简单,让下属接受不了。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年轻的员工,自尊心很强,经理指派给他一项工作,他没能完成,回到住处后心情很不好。如果你这时候批评他,他就会想:“我干脆不要在这个公司做了,走人吧。”如果你不是先问他工作,而是催促他赶紧吃饭,然后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你再坐到他身边跟他聊天,慢慢地扯到工作上来,问问他:“今天出去怎么样?”“不顺利。”那你这个时候就可以见缝插针了,和他一起分析不顺利的原因,如果你认为是他自身的原因,你就要跟他讲:“没关系,明天再去试一次。”同样是做这件事,同样是这个人回来后,脸上明显的不高兴,经理也没有批评他,但他却自我加压,沉重得一夜无眠。他第二天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去办事,他能够办得成吗?他给人家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怎么无精打采的,不自信。”因为在他最需要领导给打气的时候,领导没有做,这就是不懂得善于激励下属的领导艺术。
所以说,一定要善于激励人,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激发和影响他人跟随你一道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才是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就是影响力。你要影响他,首先要洞察他的心理和心态。坦白地说,对基层员工的了解,有的基层领导不一定比我知道得多。我到每个办事处,即使再忙也要给每个员工和我说几分钟话的时间。我看到他乐乐呵呵地进来了,说上两句话,彼此沟通沟通,好,出去吧。可有的人,一看他的脸,就知道他有心思,这个时候我一定要抠抠他,到底有什么困难?包括员工家里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作领导的都应该清楚,很可能这个年轻人来我们公司工作,家里五六口人都指望他这几百块钱过日子呢!可是这么沉重的负担,他挣那两个钱够用吗?怎么办?可以考虑给他调换个挣钱多的工作吗!到了换季的时候,我们工会还可以办点福利帮助他的家庭。你做领导的能做到这种程度,能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能不激励他加倍努力地工作吗!
这就是领导方法。有了好的方法,还要有好的态度。我还是讲一件实事:我们有一个基层领导,有一天他跟一位工人说:“你看这些砖乱七八糟地堆在这里,是不是不好看,让人走路也不方便,你今天要是有空,就把这些砖沿着墙根摆好。”说话间完全是一种商量的口吻。结果呢,他下午又路过这里,眼前已经是整整齐齐的模样。同样是做这件事,也有的领导上来就发号施令:“你赶紧把它摆好,不摆好不许吃饭!”你要是这个工人,你说说你会是什么心情?所以作领导的对自己的下属一定要尊重,态度要友善。记得有一次在通化,工厂的张厂长跟我说:“董事长,听说你下午要走,这一批新来的工人想见见你。”我说:“这样吧,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就在工厂的门口和他们见面吧。”当时是十月下旬,天气稍稍有些凉了,我和这些新工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寒风吹过,我突然间觉得身上有点冷,我就对他们说:“天气凉了,希望大家多穿点衣服,别感冒。”我说完这句话后,看到面前的许多工人都眼圈湿了……在那一刻,我觉得:在员工面前,做领导的最没用的就是你自己手中的权力。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如果能读一个好的大学,可以为你的成功奠定基础;如果能遇上一个好的领导,你将会是最大的幸运者。因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好的东西,他又能不怕你超过他而培养和提拔你,让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我回首我走过的道路的感慨之言。年轻人谁不渴望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作领导的要是把你压在那地方一压几年,让你有进步没发展,那怎么行?再换个角度说,我今天讲“领导”,为什么重点选择讲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我是想提醒大家啊,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其实都具有领导力的特质,关键在于你懂不懂得发掘和发展它。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带着三岁的女儿逛公园,爸爸给女儿买了个气球,他就问女儿:“你说,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女儿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妈妈,回答说:“爸爸好,妈妈也好。”大家看,这个小孩从小就会搞平衡,而平衡能力恰恰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再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有一个幼儿园,孩子妈妈来给孩子送奶了,她看到正对着孩子头顶的那个小窗户,不知什么时候打开了。她想,风正好吹着孩子,万一感冒了怎么办?可是她并没有当着众人面把窗户关上,而是走到阿姨跟前说:“孩子这几天嘴角起泡了,可能有点儿上火了。“阿姨一听,说:“别让孩子睡炕头了,太热,更容易上火。”说着话的功夫,就把孩子抱到炕梢去了。窗户依然开着流通空气,不影响别人,也没得罪谁,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这就是生活中的双赢艺术。引申开来,便是领导者的双赢能力。所以说,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曾经成为过领导者,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和疏忽它罢了。怎么办?从今天起你就告诉你自己:“成功就像爬台阶,一个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领导者,但不能永远都是一个跟随者。”你认识到这一点,自然会开始培养和锻造自己的领导力,总有一天机遇会找上你,给你一个“领导”的舞台,让你的才华得以充分的施展!
第四部分理性
理 性
成功最容易使人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失去经营理性和风险意识,从而陷入盲目和蛮干的泥潭。人一旦缺少理性,没有了冷静的头脑和平稳的心境,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去干了。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你成功了,你要永远想到你是一个创业者。
一个人追求成功需要有悟性,需要有韧性,需要有德行,但同样需要有理性。
为什么强调理性呢?很多人在艰苦创业的时候都能够勤奋,能够吃苦,能够清醒,可是一旦奋斗成功了,却很难把握住自己了。在美国洛杉矶,有一家报纸曾经面向读者征求题目:“世界上最难的事是什么?”谁也没有想到,最后应征中选的“答案”竟然是:养狗。
说有一对80岁的老夫妇,家里原来养了一对“牧羊犬”,每天在草原上跑来跑去,给老夫妇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轻松和快乐。后来有一天,来了一个推销宠物食品的人,说:“我有一种非常好的宠物食品,你们一定要看一看。”老人说:“我不要,我的狗不会爱吃的,因为我的狗是在草原上抓野兔吃,再去小溪边喝水,他们生活得非常满足,你看它们长的多可爱呀!”推销员想了想说:“这样吧,我既然来了,这箱东西就留下吧,算是我免费赠送了。”推销员就走了。
转眼间过去了七八天,这东西谁也没有动。有一天晚上,老太太对老头子说:“这箱东西放在这里也占着个地方,干脆给狗吃了吧。”他们就给狗吃了一袋。没想到两只狗都特别喜欢,第二天晚上狗又汪汪地叫着要,于是又打开了一袋。一个月过去了,那个推销员又来了,说:“我顺路走到这里,看看那箱宠物食品吃完了没有?”老人说:“吃完了,没想到我的狗那么爱吃,我这回就买一箱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推销员又来推销宠物帽和护腹袋。老人想那就买吧。狗戴上了漂亮的小帽子,再不用担心跑的时候撞到头了;它有了护腹袋,趴在地上也不怕潮湿着凉了。这时,狗也开始偷懒了,每天吃着宠物食品,兔子从它身边过去,它眼皮都不愿再抬一抬。后来推销员又来了,向他们推销两室一厅的宠物房,往那儿一摆放可漂亮了,老人也给狗买下了。从此狗整天都呆在小房子里,连撒尿都不出去,慢慢的变得又胖又懒,怎么也不肯去草原牧羊了。有一天,母狗下了只小狗崽儿,两位老人开始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小狗崽儿身上。这时候推销员又来了,推销奶瓶和奶嘴。因为母狗懒得给小狗吃奶,老人还得给小狗崽儿喂奶,天天都累得够呛。于是,老夫妇就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请求给登个广告,把他们的狗送给别人家。他们现在实在养不起了,太难了。
大家看一看,就是这么一个缺少理性的决定,最后酿成了不可收拾的灾祸。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我有一个朋友向我借五千元钱,我当时以为他在和我开玩笑,因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有四个亿的资产。后来我才知道,他有这么多钱,就去投资房地产,又去投资保健品,反正社会上什么热就投什么,不过三年时间四个亿都打了水漂,如今有病了连住院费都拿不出。我给了他五千元住院,他接到手里流泪了,大家想想他是见过大钱的人,在几年前我要是拿五千元给他,他能给我甩到一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