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表外资产虽不计入表内,但一旦发生亏损,是必须计入的。3

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更为严重的危机,原因是它给金融市场的其他许多环节都造成了真正严重的影响……这场危机是美国经济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4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成倍放大了风险,难以阻止次贷危机恶化的趋势。2008年9月,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就次贷危机未来发展趋势问题采访笔者的时候,笔者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美国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第二,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蔓延,接着将向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领域蔓延,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不幸言中。2008年11月,美国对花旗银行的拯救,意味着金融危机新一轮恶化的开始。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11月25日发布的报告称,在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中,2008年三季度有171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位居1995年以来“问题银行”数量之首。美国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2008年第三季度的利润,已经从2007年同期的270亿美元滑落到17亿美元,降幅高达94%。

如果把实体经济作为一副多米诺骨牌,那么,排在最前面的无疑是汽车行业。2008年10月开始,美国汽车业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浮出水面,这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结果,它预示着次贷危机正快速向经济危机过渡,次贷危机最坏的时期不是在过去,而是尚在延续。

花旗银行与美国汽车业的困境,是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带来了什么恶果?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抽象的学术问题,它是具体的甚至是可触摸的。远的不说,我们可以感触得到的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外贸出口增速的急剧下降、中小企业的破产倒闭、通货膨胀,无不与次贷危机息息相关。

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有一点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得到:中国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做出反应的激烈和敏感程度超过了美国的实体经济。这是为

什么?

在次贷危机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美国就开始采取措施,避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无论是大规模减税,还是降息政策,都是呵护其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而在同期,我国相应的政策调整相对滞后,在美欧消费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企业开始感受到紧缩寒流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也没有及时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加之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本身就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对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非常脆弱,使得我国实体经济对次贷危机的反应超过了美国和欧洲。

与中国有着同样教训的国家,并不在少数。

次贷危机以席卷世界的影响力,给人们发出了一个最明确和清晰的警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人,即使守护着自己的财富寸步不离,也无法确保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不被掠夺。

当然,有被掠夺者,就一定有掠夺者,这是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只是当掠夺者隐藏起来,以比被掠夺者更痛苦的扮相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由于本能的同情而忽略了真相和陷阱。

次贷危机,犹如《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当美丽的羽纱褪去,丑恶、污秽、阴毒、血腥……一一裸露出来,让人惊恐并战栗。

对美国而言,次级债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精巧的设计把全世界许多知名金融机构都拖下了水……次级债衍生品在关键时候发挥了绑架作用,当涵盖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阵容豪华的救援队一遍遍地去美国救火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火势究竟有多大。只是当近万亿美元注资无法产生效果,他们才惊愕地发现:由次级债衍生出来的创新产品,已经掘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而这个无底洞就是作为一个超级大坟墓而存在的,再多资金也填不满!无论承认与否,次贷危机已经深深地在世界肌体上打上了痛苦的烙印。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战争过后,美国的经济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都会有一次飞跃;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都变得更强大。这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纳斯达克最火热的时候,全球的资金都去淘金,结果,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无数资金灰飞烟灭,而微软、思科、英特尔、Google、甲骨文、苹果电脑、戴尔等IT巨头,早已借助淘金者提供的廉价资金实现了腾飞。当它们成长为世界级巨人时,美国以更强大的姿态傲视世界。

次贷危机也一样。在次贷危机中,还不起贷款的是美国的买房人,而处在这个链条终端的埋单者则是全世界。

这正是次贷危机的微妙之处。

当次贷危机像瘟疫一样,冷酷地步入我们的生活时,无论是安排投资、消费、生产、研究,还是规划养老、教育等事宜,或是保护与捍卫自己的财富与尊严,我们都需要对这一危机的本源及未来趋势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以房价为例,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信用丧失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紧缩骤然转变,资金将加快从高估值、泡沫比较严重的领域撤离,这必然导致房价的暴跌。

2007年10月,笔者对中国股市和楼市做出两个重要判断:一是认为股市将在当年10月初达到历史高点,并从此步入下跌轨道,因此,明确发出空仓呼吁;二是认为2008年及以后,中国房价将处于震荡阶段,主要表现形态为成交量的萎缩,然后,逐渐演变成深幅下跌—直到这个下跌周期完成。

对次贷危机的分析和把握,是笔者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之一。

是的,如果把次贷危机作为现代金融战争中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度外,也不可能置身度外。其实,即使您不认同金融战争的说法,那么深入了解次贷危机的真相,也会让您有豁然之感,对自己的经济活动大有裨益。

次贷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现在,我们需要一步步找出次贷危机的制造者,以及他们从中牟取的巨大利益。

大掠夺让国家破产(1)字体 次贷危机正在从金融领域打开一个劫掠财富甚至摧毁一国经济的巨大缺口。

从1994年12月爆发的墨西哥危机,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到1999年的巴西经济危机,到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再到2007年爆发的越南金融危机,危机一直在频繁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找寻的答案。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许多国家都在灾难临头时,求救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屈辱地接受不平等的条款。当危机过去,这些国家也难以恢复往日的风采。

这次的次贷危机,让冰岛不幸成为一个面临政府信用破产、国家经济濒临破产边缘的国家。

在最暗淡的时候,冰岛克朗兑欧元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就贬值了约80%!

惨烈之至。但冰岛仅仅是一个开始—不仅仅指这场次贷危机。而冰岛孤立无援、四处求救碰壁的悲壮身影,更是令许多国家心有余悸!冰岛为何成了孤家寡人?本书将解读这一问题。

冰岛银行业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证券市场的繁荣而迅速成长,现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全年GDP(190亿美元)的9倍之多。

冰岛股票交易所运营商OMX Nordic Exchange在股指计算中将冰岛最大的三家银行Kaupthing Bank、Glitnir和Landsbanki的股价减为零之后,在无力偿还债务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情况下,这三家银行被政府接管。

冰岛政府被迫支付巨额资金来保障信贷,因此,冰岛求助于西方国家,遭到拒绝后,又求助于俄罗斯,而经济学家们确信,冰岛政府最终还只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帮助其重新恢复金融稳定,相应的,它也必须像昔日那些陷入金融危机中的国家那样,屈辱地接受苛刻的条件。

昔日强烈反对加入欧盟的冰岛,在孤立无助之际,怀念起了“组织”。

2008年10月13日,冰岛女外交部长英伊比约格·索尔伦·吉斯拉多蒂尔在当地报纸撰文称,从短期看,冰岛需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而从长期看,冰岛必须考虑加入欧盟、接受欧元,以得到欧洲央行的支持。

冰岛的困境,只是金融战争中的一个环节,幕后的博弈者试图以冰岛为“小白鼠”,看到对方出的牌。但面对种种不确定性风险,欧盟最终选择了退守一隅。

次贷危机犹如海啸,最脆弱的部分必然首先被摧毁。冰岛的困局告诉我们,现在,战争的主角、摧毁一国经济主权的工具,已经变成金融而非笨拙的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