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美国国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某些关键的石油期货交易方面,有70%的合同为投机者参与,该份额在2000年仅为37%。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笔者推断,美国政府会借机狂砸油价,洗劫盘踞在油价中的投机资金,并重伤包括中东各国在内的产油国,给世界带来不安全感,将这些国家及国际上的游资、热钱逼向美元资产,在美元投机中获取暴利。
美国终于动手了。
2008年6月2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调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调查原油期货交易中的投机问题。众议院监督调查委员会主席巴克·斯都帕克表示,国际原油价格的一半左右是投机行为的结果,石油投机使原油价格每桶增加了65~70美元。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丁格尔认为,国会应该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包括对金融资本的投资抽取50%的利润,阻止退休基金参与石油期货的投资,禁止投资银行拥有能源资产的股票等。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能源问题专家诺曼赞同这种建议,他认为,国会必须采取行动,否则,石油投机后患无穷。美国国会表示要制定法律,限制和禁止一些投机性的石油市场投资。
2008年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并敦促国会采取类似措施废除相关法律禁令,以应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局面。
受此影响,国际油价暴跌不止,到2008年11月底,已经跌到50美元以下。
其三,给俄罗斯一个教训。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07年日产石油1008万桶,已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石油收入决定着俄罗斯的国运。
近年来,俄罗斯借助油价上涨的翅膀,踏上了实现经济复兴的道路,腰板硬起来的俄罗斯,大国民族主义复活,在各种问题上尤其是北约东扩的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的一面。美国需要通过打压油价,给俄罗斯一个教训。
俄罗斯总理普京曾经说,原油价格跌至每桶70美元,俄罗斯仍能维持预算平衡,这与德意志银行计算出来的俄罗斯能够承受的70美元底线相吻合。问题是,如果油价再向下跌呢?美联社报道说:“如果油价继续滑落,俄罗斯将不得不考虑放缓夺回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步伐。”
这是笔者当时对油价必然大幅回落所做的三点分析,油价随后的走势,印证了笔者的判断。
但是,必须认识到,美国不惜通过军事打击抢占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不惜冒着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指责大力发展生物燃料9,其根本意图在于强化资源控制和减轻自身对石油的依赖,这意味着,美国未来将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石油武器洗劫财富。
不得不防的两场战争(2)字体 美国既是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期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这两者都可以作为操纵实物价格的工具。比如,利用期货的发现价格功能,通过对未来商品价格变动趋势的演绎,来影响、左右和操纵现实生活中的油价、粮价,这早已经被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运用得非常娴熟。
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就这样说过:“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它们就不会捣乱。”在未来,粮食战争将是比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更可怕、杀伤力更强的武器。
粮食战争古已有之。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结果,鲁、梁等小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亡,齐国渔翁得利,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近年来,美国、欧洲各国在将大量能耗严重的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同时,大力补贴农业。1998年以后,美国对农业的补贴一直稳定在每年至少2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现在,整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业的补贴高达3000多亿美元。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投资研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了两大转型:一是从传统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二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欧美等国唯独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始终不肯妥协,许多人不解原因,当那些农业补贴低的国家因无力与欧美农业竞争纷纷减少粮食生产投入、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时(犹如春秋时的鲁、梁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那些悄然发展起来的农业大国就有了操纵世界的能
力—这或许正是前述问题的答案。10
对美国而言,大力发展生物燃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其一,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豆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42.7%,玉米产量占34.4%,小麦产量占11.6%,其粮食出口量占据全球粮食出口的半壁江山,粮价上涨美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对粮食的消耗,相当于减少了粮食的市场供应,成为粮价上涨的最重要推动力,因粮价上涨而多获取的收益,弥补了它发展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
其二,美国可以通过生物燃料占燃料比例的逐渐增大,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更有利于确保其能源安全。
其三,粮价上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投机资金将获取丰厚利润。著名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粮食危机)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希望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粮食安全隐患,中国亦身在其中。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导致其农业竞争优势非常突出。中国有史以来就是大豆主产大国,但是,当美国廉价大豆如同洪水一般冲进国门,国内几千年形成的大豆生产体系全面崩溃,变成了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大豆进口大国,大豆和豆油的需求基本上依赖于美国的进口。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2008年中国将消费掉4900万吨大豆,其中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大豆总消费量的70%。11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或许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是美国在实行严格的休耕制度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限产休耕是美国政府为调节农产品市场供应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政府采用面积控制和休耕补贴的办法,要求和鼓励农民休耕部分土地。这一做法既控制了产量,又达到了保护水土资源的目的。但是,从另一面来看,一旦粮食被作为战争工具,这些休耕的肥沃的土地,何尝不是最充足的弹药呢?
2008年年初,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连续6年来的最高点,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如果粮食武器真的被人运用起来,更大范围内的动荡在所难免。
全球性通货膨胀隐患字体 2007年,全球性通货膨胀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痛苦和恐惧,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成为常态。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性通货膨胀将再次来临。
美国是全球性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源头。
即使在次贷危机恶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隐患也在不断被种下。美国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或者说,美国以救市为由得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开足马力加印钞票的良机,它会说,救美国就是救世界经济。实际上,美国(确切地说,美国的既得利益集团)一直在向世界灌输这个逻辑。而加印钞票必然导致美元急速贬值,这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出口、促进其经济的复苏,却会加速其他国家美元资产的大幅缩水。
以美国85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修订版)为例,由于美国是双赤字国家,居民储蓄又少,要实现这个计划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印发美钞,二是发行国债。美国财政部要求国会批准将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上限从10.6万亿美元提升到11.3万亿美元,显示了其急切的心情。但是,这两种做法,必然导致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美元储备的国家的资产大幅度缩水。美国不动声色地稀释了债权国的财富,消除了一部分债务。
美元在快速贬值,这种做法无异于持续向世界输入通胀,为未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次贷危机恶化过程中,美元却突然一改颓势,展现出强势的一面。这既有国际资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露出衰退迹象后流向美国寻求避险的因素,也有美国为了更容易发行国债自己托盘的因素,一旦这个步骤走完,在未来,美元必然重新步入快速贬值的轨道,而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将迅速止跌回稳,并步入快速上涨的轨道。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由于次贷危机恶化,全球都在救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庞大,从美国的8500亿美元(此前的不计算在内),到欧盟的2万亿欧元,无不显出大手笔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