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卡却说:"听着,我的做法是这样,亨利·福特早就表示下台,我也愿意这样做,我只想再做一年把计划实现,这以后我就走,这事很明显地比我和福特之间的事来得重要."另外一个问题是这种合并一般而言是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艾克卡请教了因水门事件而声名大噪的罗蒂语和司法委员会的一些委员.他们认为,由于克莱斯勒的情况不好,可能不会引用反托拉斯的条文.艾克卡也打电话给有名的律师同时也是国会的一位重要人物芭·史特斯,他也认为克莱斯勒可以应付得过去.
一旦反托拉斯的问题解决,至少是理论上获得解决,他们便开始研究实际问题.前一年,也就是1980年,克莱斯勒很惨,总共赔本17亿元,但福特也好不到哪里去,共赔了15亿元,和克莱斯勒差不多.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1978年他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而3年后,突然下降到15%了.
艾克卡请公司的狄洛米提出一份计划书.不到几个星期,他就提出了一份精彩可行的建议书.照他的建议书来看,福特将接管克莱斯勒,因为他们规模较大,营业情况也较好,自然应让他留在市场上.克莱斯勒的道奇将继续作业但编成和福特公司的"林肯"—"水星"系并列的第3和第4车系.
狄洛米和艾克卡都认为两家合并能互获其利,相互取长补短.他们两人在克莱斯勒之前都在福特呆过一段时间,所以他们了解问题所在和双方的需要.如果合并成功,那么对克莱斯勒的利益将非常明显,实在是太明显了,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他们得救了.但这对福特又有什么好处呢?那个时候,福特在欧洲方面势力很大,他们在那里花了难以数计的钱,但在美洲,他们的市场就惨了.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他们受进口车打击很大,不但是小型的艾斯克和林斯,就是福特的世界型和克莱斯勒的欧尼和豪力任同级车也一样,他们根本没有前轮传动的车.
再者,福特正想大量投资几十亿美元来生产天豹、特帕斯,可以像克莱斯勒的K型车那样空间大、前轮传动的车,如果他们合并,则克莱斯勒可用福特艾斯克来取代自己的欧尼豪力任,而福特也可以买新式的艾利斯和信赖型.根据这计划,福特将提供较大型的、前轮转动的车,这原是福特将于1987年计划推出的以及大部分的大型车和卡车.而克莱斯勒则于1984年推出迷你客货车.
对福特来说,和克莱斯勒合并是再度跳回汽车第二大的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只要下笔签约,福特在卡车销售上便超越通用,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称雄.在国内,合并的意义则是使福特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由17%跳到27%.
如果合并成功,福特的业绩将达通用销售的75%.如此便可以看到真正的竞争.汽车天才艾弗德、史隆都会在坟墓里翻过身来.因为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有4个车系和通用的5个车系来对抗,这两家公司势均力敌的领导战争将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对美国来说实在不得了.而银行家和律师将会高兴死了,因为这将是美国工业史上最大的对抗.
另一方面,如果克莱斯勒关门了,福特的占有率也只是微微提升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部分的生意将被通用和进口车尤其是进口车抢走.
艾克卡把建议书拿给纽约的高级银行家看,他们跳了起来说:"这真是天作之合,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艾克卡他们提出了财务报告和运作计划,他们甚至愿意多提出10亿美元来作为合并的利益,这些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们的投资银行家谢乐门兄弟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处理克莱斯勒账目的吉姆·伍夫森同意去找福特的代表葛登曼·沙克,用财务资料加上福特所能出的任何东西,谢乐门兄弟提出了构想而将为什么两家合并能够互利的原因一点一点地条列出来.福特的代表葛登曼·沙克对这建议书显得很有兴趣,而且将它呈到最高当局去,这时这计划仍是机密,因为这可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艾克卡也找比尔·福特向他推销这计划,除了这次会面以外,他千方百计地不让外界知道,每件事都在幕后进行,不漏只字片语给新闻界.
突然整个事情急转直下,福特的董事长菲力普·卡威尔阻止了这件事.他以公开的声明取代了彼此的讨论,他说:"克莱斯勒提了个合并的想法,但我们永远不会那么笨."福特这样声明有点嘲笑艾克卡,但他们一点也没有去分析那计划,卡威尔只是声明董事会已经投票同意不与克莱斯勒谈判,而他们实际上只用了两分钟去看那一份建议书,24小时以后就作了反应.其实,真要研究那份计划得花24天.一天的时间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宣布那计划不够好而赞同管理人员的看法而已.
艾克卡所看到的福特的管理阶层是被迫的,因为他们知道克莱斯勒挖走了他们的一些精英,如果合并成功,他们可能就要被打入冷宫.亨利虽然差不多退休了,听到这计划也许要作呕,所以他们只能想到最糟的情况而宁可坐失良机.
艾克卡也发表了自己的声明,说明合并对国家的好处,美国需要一家能和通用抗衡的公司.合并失败实在很难堪,因为艾克卡在华府都做好了安排,只要福特接受了这项计划,华府的人就会尽力使它成功,但福特却一点都不领情.
如果他们可能让这计划实现,第一个要疯狂阻止的将是通用公司,他们的态度将会是:"我们在1920年代就试过了,没有人可以再如此做.要出现一个克莱斯勒—福特的卡特尔吗?不行!那会使我们做事碍手碍脚的."
8头寸不足之苦
合并计划如果成功,将彻底地改变美国的汽车工业,克莱斯勒和福特将不必互相模仿,它们可以省下三四十亿元的投资费用,大公司采购也会容易一点,而固定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因为就像通用一样,他们有许多组件可以互换.合并的时机虽然很好,但艾克卡想司法部不会允许,他们一定要大声尖叫,因为在这供不应求的市场里只有三大汽车公司,而其中两家却要合并,司法部必然会用反托拉斯法来驳回申请,但看通用和丰田的例子和华府对合并的看法,谁知道?可见合并仍然可行,虽然克莱斯勒健全多了.通用有5个车系,而福特和克莱斯勒只有2个,这却是用固定成本来赚钱的秘方.
按这情势下去,公元2000年,场上只有两位选手,通用和日本集团公司.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可能是美国汽车界对抗日本强力集团的一项最有力的行动.在福特,他们的想法仍以为汽车业将会像当年的风光而他们会再是赢家.但日本会用低价格吸引小型市场,而通用又拥有大部分大型昂贵奢侈的大型车市场.福特刚好卡在中间,就像三明治的一块肉一样,一口一口地被吃掉.
即使不和福特合作,艾克卡还是希望到1981年底他们可以站稳一点.但他们没有想到居高不下的利率和萎靡不振的经济会持续不断.11月1日,他们又碰上另一次危机,整个公司只剩下100万美元.克莱斯勒大约每天花费5000万美元,剩下最后100万美元简直荒谬.这就像存款里只有一块半一样,在汽车业,100万美元就像放在抽屉上层的零钱.
这时每个大供应商都可以置他们于死地.要知道,他们每个月欠供应商的账达8亿美元.惟一的办法是请求宽延时限,但那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如果他们告诉供应商:"这期的账款要延几天!"立刻会有连锁反应.信誉是公司和供应商合作的基础,如果关系破坏了,供应商必定会为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他们会很紧张,而恐惧可能会导致灾祸的.有些小供应商果然停止供货,因此他们被迫停止杰弗逊大道的工厂生产几天,但他们尽量设法请这些供应商宽延,由20天延到23天,有些则延到30天.其中,固特异轮胎和国民钢铁公司一直站在他们这一边,对克莱斯勒很守信用.
艾克卡也曾担心付薪水问题,但他们从不拖延.很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从未少付供应商的钱,虽然曾超过时间,但事先必经他们的同意.
有时候艾克卡会祷告:"上帝,我们需要多运一千辆车换现金,否则我们无法应付星期四要付的2800万美元的账款或是星期五该付的5000万美元薪水."一天又一天,他们都处在燃眉之急中,但金额总是那样庞大.他们似乎需像魔术师一样变点戏法才行,他们必须知道哪一笔账可以晚一点付,哪些是不可大意的.当在筹钱的时候,艾克卡真是苦得不像人形.
第十九章一场苦乐参半的胜利
到了1982年,重重的阻碍终于消除,好事开始到来.只在3年以前,克莱斯勒公司必须销售230万的轿车与货车,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可很不幸,他们当时只能卖出100万,即使是最简单的计算,也不难了解这是很不合算的.然而现在,经过人们的努力,他们已将收支平衡点一路降到110万单位.不久,他们增雇了员工,而且和新的经销商签约.换句话说,他们有了一个显著的进步.糟糕的是,经济环境却不是如此.
但是稍后到了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汽车的销售也同样恢复.当这一年结束时,他们终于有了些微的利润.
艾克卡的第一个念头是去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将那些在他们长期困境中用来描述的形容词都埋藏起来.他要大声宣布:"记者们!请注意,请立刻注意:克莱斯勒已不再是'现金短缺'或"挣扎之中'或'财务困难',如果你坚持的话,你可以继续称呼我们为'全国第三大汽车制造者'.而其他的形容词,从现在起请永远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