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 第9章

第9章



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啊”“呀”“这个”“嗯”――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会在说话时利用他们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怕说错话,需要点间歇来思考。

这样,从自身就刻意的注意一下,就会避免一些问题,同样的,作为上司,还要注意其他自身的一些特有的小毛病,才可能更多的得到下属的拥护。

(八)时常盘点工作的效率

作为上司,要时常盘店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是令自己保持敏锐和高效的有效反省。一般,会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几个表现通常是:

1、 缺乏工作热情。缺乏工作热情主要是因为一般管理者都在一个岗位上呆了很长时间,已经失去了工作新鲜感,每天只是重复以前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处理,基本可以应付,如果没有前瞻意识,没有人推动的话,是无须多动脑筋的,因此缺乏工作动力,缺乏热情。

2、 工作态度有所转变。在当上管理者之前,为了获得公司领导的赏识,获得职位的提升,他们一般都工作努力,态度认真。当真的坐上那个

位子之后,他们的工作态度开始慢慢转变,因为职位来之不易,因为曾经努力付出过,所以一般都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慢慢从前台转到了幕后,相应地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3、 管理层的责任感减弱。由于工作态度的转变,一般管理者的责任感就显得弱了一点,一般都会把责任化于无形或直接推给他人,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出现责任问题的时候惟恐避之不及,因怕担责任,有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一般不做,可以协助解决的事情故意找借口推脱,对这些方面你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啊?我们在工作当中都曾或多或少地碰到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事情。这些工作表现直接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工作热情的降低,谁会愿意为不负责任的领导卖命?谁会愿意在一片混乱纠缠不清的工作环境中努力工作?这种状况只能制造怨言和混乱。

4、 观念跟不上。在这个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时代,还有一些管理者在等着别人分配任务,没有任务,没有安排,宁可等待也不愿意多做一点工作,我想,这恐怕是管理层绩效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没有很好地理解市场的概念,没有充分估计到市场竞争的残酷,缺乏市场意识。没有超越市场,主动出击,而是被动接收,被动应付。

5、 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充分享受职权、职位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愿意付出,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一点敬业精神,缺乏奉献意识,更多是关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没有考虑过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给企业员工带来的影响,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搞利益集团、政治斗争。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竞争合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6、 管理层没有共同目标。企业的高层没有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明确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只是跟着走,所以无法形成核心动力,大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到底怎么做才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层能力的发挥,没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就谈不上凝聚力和向心力,力量只能在内耗中慢慢弱化。

7、 能力问题。由于观念和学习跟不上,一些管理者的工作技能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下迅速递减,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落后于公司的成长速度,甚至被自己的员工超过。管理者技能低下就无法指导帮助自己的员工进步,也不能

很好地做好授权沟通,这也造成了员工工作绩效下降。

鉴于以上几点,作为领导者,要认真仔细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九)自信是领导下属们的最佳心境

如果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和状态,无法管理人员复杂的下属,作为领导者的心理就会呈现矛盾状态,导致员工内部关系不顺,因此更加深忧郁的情绪。充满自信的态度、意见会动摇人心,让人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让人会以他的言行举止作为判断的基准,加以采用。不论什么样的借口都可以被接受。缺乏自信的人,不知到底要以什么为基准才好,完全没有自信,所以心理的标准容易被动摇。这时,如果出现充满自信的声明时,就会认为“这么有自信,一定不会错”,而相信他人的言行举止。虽然自信与正确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别人丧失自信之时,自信往往就会等同于正确答案。充满自信的借口就如同是准则而得以实施。

所谓领袖型人物,就是充满自信的人。因此,就一般人看来,会觉得他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时代剧烈变化、动摇不安时,一般人会不知如何因应而感到不安,丧失自信。这时,领袖型的领导人会利用其“先见自信”,强烈的打动人心。想驱使下属行动时,首先要确信自己的信念与先见之明,即使有所不安,也要充满自信的主张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自己的意见就会变成正确的主张,驱使人行动。而真的能够驱使人行动的话,也就有机会使自己的主张正确性成真。

许多领导者缺乏自信,以致犯错也不肯承认;有的则是明知自己错了,依然我行我素。最糟的是,有的员工因为害怕受到处罚,不肯或不敢指出领导者的错误。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迅速认错并且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只看到别人的错误,他们知道反省错误发生的原因,比一味责怪他人重要多了。

(十)脚踏实地,激发你的潜能

[注重现实,大脑的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在东方禅学的世界里,有所谓“现在、当下”的词汇。所谓“现在、当下”是指活在“现在”的时间、“此刻”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全身心投入每一个时刻,诚心诚意对待在那每一时刻所见到、接触到的人。珍惜“此时、当下”的人,会感谢上天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界、会热爱自己

的人生,绝对不会否定人生,并且是真诚看待人生,积极向前。他们是叫人感觉不到寒冷,像春风一样温暖环抱他人的人。这种人会很努力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且不失探究的心,对人的态度也是诚心诚意的,所以,使才能的提升、人格的提升成为可能。

接下来,针对这一点再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我们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那就可以集中精神,“融入”其中。这种状态,就好像禅学境界中,随着湍急的水流往下流的船夫与小舟。孤单的船夫一人操着小船顺着吞噬岩石的激流直下。操纵小舟的只有一根竹竿,一竿撑错,船夫与小舟都会化为微尘,为激流所吞噬。船夫处于集中全部精神控制小舟的状态,船夫、天、水、河岸,所有一切都变成一体奔流而去。如何呢?这真是个表现“此时、当下”的最佳比喻。就像这个比喻,当融入对象中,在“此时”、当下”所必须用到的大脑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大脑会指示身体做最佳的动作。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另外,如果能够对人心存尊敬,诚实地接触每一个人,就可以与对方融为一体。能够融为一体,就能凝聚人际关系,并清楚洞悉到对方心理的活动,进而明白要如何与对方应对相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也可以启发自我。所以,开发能力就是活用“此时、当下”。

(十一)相信自己就能开发能力

“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正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不能领导好你手下的下属,一味希望外在环境改变来达成个人的愿望,无异于任凭别人摆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并带领你的下属们共同创业。

[失败是成功之母]――犯了错却不肯承认,等于错上加错,自欺欺人。为自己造成的错误编织各种理由加以辩解,则形同掩耳盗铃,反而愈描愈黑,受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对我们伤害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自身的错误,而在于不能正视这些错误。那将会更可怕。

[作出承诺,信守诺言]――对自己对别人有所承诺,并且从不食言,是积极主动精神最崇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真义。我们可以检讨自己,同样会给你身边的下属们一个榜样的力量。许诺与立志可以使我们掌握成功。有勇气许下诺言,即使是小

事一桩,也能激发自尊。因为这表示我们有自制力,并有足够的勇气与实力来承担更多责任。

[积极主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已足以使我们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来应付工作中无比庞大的压力,以及随时会让下属爬到背上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