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方法总比问题多 > 第2章

第2章





(2)勤奋苦学---行业选定后,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另外还可以搜集各种报纸、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可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层发展。

(3)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好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可逼迫自己向前进步,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性,训练自己的意志,效果相当好!然而,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他人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份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这便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因为你不一定能当老板,但有了“专家”的身份,人人都会看重你,怎么说过个日子总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成了“专家”之后,你还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不断提高自我,否则,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专家”之色也会褪掉。

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而要像猎豹一样盯住猎物---惟一的目的就是擒住它。看一看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实际上就是不能做自己。的确,在做事的过程中,有些人因各种借口造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他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做事的希望。

阿春和阿军是少年时代的同乡,不久前的一天两人在街上偶遇,十几年未见面,大家都颇为感慨,于是亲切地聊起来。然而,在谈到未来打算时,阿军竟说自己已经“老”了,“现在只是为了孩子赚钱,还有十几年就要退休养老了,没有其他想法了”。阿春却兴奋地讲叙了一大串的计划设想。

阿军他才三十五六岁,怎么就等待退休养老呢?怪不得我们这个社会有那么多失败者,他们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却随意找借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败。

阿军在少年时代是一个中等偏上智力水平的人,家境也不错,父亲是国家干部,母亲也有工作,在当年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现在在某国营公司当职员,当过兵,老婆在机关工作,他们有一个男孩在读小学。在当今中国,他是一个拥有三口之家的典型男子。按说他现在最具有条件去设立某个目标,努力攀登。遗憾的是,他竟然放弃了一切追求。年龄的借口显露了他消极失败的心态。

三十五六岁是最有作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因吸收广泛的生活养料而比较成熟,比较容易认识和把握自己。许多大成功者,大都是在30~60岁的年龄阶段完成的。北京天安制药集团总裁克键,49岁才开始辞职创业。山东乳山百万富翁、养蚶专家辛启泰,50岁才从海边滩涂上寻找成功之路。四川“蚊帐大王”“杨百万”,66岁才从摆小摊开始做生意。美国前总统里根73岁还参加竞选。

据拿破仑·希尔对2500人进行分析,反映出很少有人在40岁以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美国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40岁还没有迈出成功的重要步伐。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取得巨大成就之时,已过40岁。希尔本人出版第一本成功学著作时已是45岁,之后他为成功事业还工作奋斗了42年,当他80岁的时候还在出书。

第4节:天下无人不自卑

当然,现代社会发展比较迅速,40岁之前成功的例子已比比皆是(这也说明“我还年轻”的借口同样站不住脚)。由于各人的条件、目标、成功的内容和起始点不同,40岁以后成功的例子也仍然相当普遍。

年龄,决不能成为不成功的借口。

“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没有文凭”,这是不少人常用的借口。事实上学习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文凭教育,仅仅是千百万条求知途径中的一种。其实,从学校的书本上学东西,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来自社会大学和自学。

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物的教育与文凭情况:“果喜集团”总裁张果喜,小学文凭;亿万富翁赵章光,高中文凭;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3岁开始工作,几乎没接受什么正规教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辍学;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小学四年级的学历;香港富商李嘉诚,初中二年级的学历。这些成功者的知识与能力全靠自学而来。

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对成功有帮助(可惜的是,有无数受到良好教育,获得高等学历文凭的人同样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人,只要愿意,自学永远不晚。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自学成才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没有资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实是,有资金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但没有资金,只要想办法同样可以创业赚钱,同样可以成功。当代中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几乎全是白手起家。国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处可见。其实,资金来源途径很多:积少成多,大雪球是从小雪球滚成的;向亲朋好友借钱集资;寻找一个能生财的门路;抓住机会找银行贷款;找有钱单位和个人合伙;集资入股---许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个人的资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银行和社会的闲散资金。

失败者大都喜欢找借口,成功者却大都拒绝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原因或困难挑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身瘫痪,他是最有资格找借口的。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功篇章。

此外,还有“运气”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际关系”借口等等。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将一位个性分析专家编的借口表列出来,居然有50多个。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全是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

然而,正像任何传染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借口症”这种做事的心态病也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一一驳倒,使它没有脸面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为我们做成事情打开成功的通道。

战胜自卑心理

凡是做不成事情的人,心中都有自卑感。这种人在无心无力做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常用的借口是:“唉,我能力太差!”这种人无法摆脱自卑的“纠缠”,也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拒绝与自卑纠缠,一脚把自卑踩得粉碎。我们可以称之为“战胜自卑法”。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你是神仙,也会终身平庸。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个人自卑的特点是感觉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这正是成大事者最蔑视的!那么如何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拒绝自卑心理的纠缠呢?

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轻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华为人的一种良好品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但能做到这点的人不多,大多数自卑者都碌碌无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

第5节:从自卑到自信

自卑心理较重的人,大致有以下三条出路:

一是消极认命,让自卑的感觉化为现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确不如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持这种消极态度的人,容易放弃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听任命运的摆布,以各种借口自欺欺人,为自己的失败辩护。

二是自暴自弃,侵犯他人,危害社会。这种人看不到一点光明前途,便铤而走险,以错误的方式去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这种与他人为敌的反社会行为最终必以更大的失败而收场,许多罪犯都是因为自卑心理很重而选错道路的。

三是发奋图强,超越自卑。承认自卑的感觉,决不让这种感觉成为控制自己的事实。与其为自卑而悲观丧气,庸碌一生,不如化自卑的弱点为奋斗的力量,扼住命运的咽喉,拼搏一生,争取成功。一旦有几个小成功的记录,自卑就可以逐渐被超越,自信就会建立起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不管原来多么自卑,必将赢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第三条路是最佳选择。这是一条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