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第255节:“戴尔”电脑创始人(2)
康丽
辉煌与挫折
此后的成功就像神话一般,戴尔攀升的速度几乎比火箭还快!
1986年,戴尔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1987年3月,才22岁的戴尔就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就此在美国商界脱颖而出。
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88年戴尔的名字受到华尔街关注,DELL公司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融资3000万美元,市场价值达到8500万美元。
接着,他开始向海外进军,戴尔在加拿大和当时的西德创办了全资子公司。随后,他大胆改革公司结构,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全球范围统一的产品资源,使销售和市场配套集中起来。
1989年,戴尔收入高达2.5亿美元。随着全球的销售形势越来越好,他又分别在法国、瑞士、爱尔兰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开设了分公司及办事处,并于1991年3月在爱尔兰成立了欧洲制造中心。进入90年代,Dell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收入平均年增97%,净利更是达到166%。
而他成功的惟一秘诀就是,电脑直销,取消中间环节,成为一个不生产零件只搞组装的
商人,其根本诀窍就是把原来的中间商的利益归为己有。
其实这没有什么创意,就像山姆·沃尔顿把每一家连锁店开到小城镇一样,但戴尔的过人之处正在于他知道沃尔顿的原则同样也能在电脑业所向披靡。
Dell公司的副总裁康尔特·托福尔说:“在我看来,迈克尔的天赋并没有得到应得的肯定,对市场的每一丝动向都有敏锐的洞悉,是他创造了Dell公司经营模式的要素。”Dell公司奉行的是一种最朴素最实际的哲学:组装和销售计算机。但是越是朴素、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人忽略,而戴尔就在这个缝隙中生存、发展、壮大,用最快的速度!
但是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飘飘然,他还太年轻,所以没有想到乐极生悲。随着公司的发展,日益膨胀的规模与它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像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一样,它面临着一个飞跃或深渊。太过快速的增长引发了功能失调的问题,公司无法根据产品类型理清盈利和亏损,在基础设施和管理经营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它陷入了失控状态。
戴尔想通过惯常的零售渠道来挽救这种局面,但已经来不及了。公司出现了一个季度的亏损,股票价格直线下跌。由于生产计划不善,以至于不得不停止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面对这块炙手可热的市场,公司只能坐失良机,眼睁睁地当了12个月的旁观者。戴尔坦率地说,当时他已迷醉于这样一种信念:为了在大集团军中求生存,公司必须首先保证快速增长。直到赤字出现在纸上他才看出潜在的问题。
这次打击是巨大的,但这也使得戴尔变得清醒起来,“我又从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戴尔回顾了公司几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误区“追求最大的生产量”中解脱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新的经营策略“流动性、利润和增长”成为了公司以后发展的坐标。
这个年轻人还很清醒,他发觉再不能仅仅依靠直觉来管理了,于是在公司内部加强了纪律和科学化管理。他迅速从各地招揽人才,组建了一个高级经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毫不犹豫地从零售渠道中退出,将公司重点转移到更富有经验和更高利润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市场上。在这块市场里,Dell公司的服务和产品品质更容易得到认同。同时,Dell公司也卓有成效地充实加强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90年代初,戴尔又碰到了自己的第二次挫折,出于对本身技术能力的自信,公司推出代号为“Olympic”(奥林匹克)的技术复杂的产品系列。在戴尔看来,它是电脑、伺服器、工作站一体化的完美结合体。顾客却说:“那又怎样?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技术。”戴尔痛苦地学到了:科技完美不是目的,用户有用才是目的。只有顾客需要的科技,才是好科技。另外,产品技术革新必须是渐进的,否则风险就会很大。
在荣誉和挫折中,戴尔开始稳步发展,毕竟,火箭不能做的太久太多,真正的优秀企业不是“短暂神话”,这种例子已经很多了,而是百年长久的“稳定现实”。
第256节:“戴尔”电脑创始人(3)
康丽
追求新发展
互联网浪潮又一次把戴尔推向醒目之处,它带给了戴尔第二个春天,互联网的出现,尤其适合戴尔的“直销”模式。
“让客户自己来,最快乐!”这是戴尔战略的一项法宝。在戴尔公司的网站上,每个顾客(个人及企业都能根据自己的要求找到所需电脑的规格,所需的内装组件,下单后,也能随时在网上确定所买东西的组装流程。这招让客户自己来的策略,不仅让戴尔的库存周期降到6天,也减少因层层通路关系所需加上的费用,使其能以降低7%-10%的价格策略打遍电脑产业无敌手。
1996年7月,戴尔公司的网上商店开业了,今天,戴尔公司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推广其直线订购模式,再次处于业内领先地位。www.dell.com网址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目前每季度有超过3500万人浏览。截止到2000年1月28日的第四季度末,戴尔网上销售额平均每天从去年的1,400万美元上升至4,000万美元,大约占公司收益的5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戴尔显得豁达而从容。他认为戴尔的销售模式是十几年修炼的结果。对未来,戴尔更是胸有成竹:“我们能为用户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有能力更快捷地为跨国公司服务。因为对每一个订单,公司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遍布全球的工厂交付给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使用Internet来降低销售成本方面,我们更是领先一步。”
总是走在最前列的戴尔,让人不得不以惊讶的态度重读戴尔战略的根本精神:了解自己的长处;对实验的开放态度;从错误中学习和持续追求改进的决心;勇于挑战传统和坚持信念;天生想要消弭不必要步骤的梦想。
迈克尔·戴尔被赞誉为华尔街的赚钱机器,业绩斐然。然而,有的人认为他华而不实,只是一个找对了时机和方向,即靠运气走红的暴发户,因为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先锋。
从一开始,戴尔公司的迅速崛起就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它依靠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并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实际上,Dell公司从诞
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种非议和潮流所包围,但是戴尔却不为潮流所动,而是抓住市场新苗头,预测市场变化,引导新的需求,正所谓取人之弃,独得其利。从这一点来说,他一样伟大。
正如戴尔主页上的广告词——“直接走进卓越”,在网络为王的今天,直接也意味着未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这个只有38岁的CEO——戴尔都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冒险的精神,雄心勃勃地开创着自己的直销电脑事业。
成功秘诀
“我能赚到的钱,决不给别人赚”——直销策略的拟定。
胆识加直觉。
第257节:亚马逊的神话(1)
康丽
亚马逊的神话——杰夫·贝索斯
财富档案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书店——亚马逊网络购物中心缔造者,《时代》周刊1999年风云人物,第一位成功的网上零售业者,是最能代表消费者电子商务的象征,最高市值曾达30
0亿美元。美国2000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美40岁以下巨富排行榜中,位居第二;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25人”其中之一。
企业类型
网络销售。
成长记录
有这样一家书店,规模约占好几平方英里,310万种以上图书,顾客达500万人以上。你得开着汽车,才能浏览完它所提供的书目。也许这个数字让你感到惊讶,现实中竟有这样的书店吗?当然它是无法在现实中存在的,因为成本太过高昂。但在互联网中,它却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亚马逊网络书店。根据美国互联网及数码媒体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去年感恩节至圣诞节期间的5周内,亚马逊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子商贸网址,访问人次高达569.3万。
而它开创的奇迹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开拓者,作为一个成立不过9年的小家伙,它的成长速度让所有的人为之惊讶!有人说,它开创了电子商务的先河;有人说,它创造了新经济时代的致富新模式;还有人说,它将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