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 科幻小说 >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 > 第54章

第54章



结婚前,玩浪漫,觉得他好幽默,每一句话都弄得我很开心。后来,他一幽默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比如,有一次,我们家里开晚会,来了很多他的朋友。他给他们讲在中国的见闻,说有一天,迎面走来一个老头,嘴里好像不知嘟囔什么,他凑过去,谁知这老头一扭头吐了一大口浓痰,他见了差一点吐出来……我非常恨自己同胞随地吐痰的恶习,甚至认为是中国人最大的缺陷之一。可是,不知怎么,经他的“幽默”,我真想打他一个耳光。不错,他是娶了我,但从心底,从骨子里,他是居高临下对待我的。

中国女士的看法(5)

蒋女士(中国大陆新移民,会计师,40岁)

依我看,嫁一个美国人,同在国内嫁一个广东人、四川人、山西人、云南人或任何外省人没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差异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对上劲。对我来说,婚姻就是个人对个人。我交过中国人,包括大陆和台湾人,还有美国白人和美国拉丁裔人。不管哪里的人,他们中间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有意思,有的很可爱,有的很讨厌。我不同意说,中国人一定怎么样,美国人又一定怎么样。

大部分中国女性婚姻的目的就是单纯找一个能靠得上的丈夫,这样一来,就首先把自己当作了被动的附属品。

杨女士(中国大陆新移民,大学实验室高级技术员)

我交过不少美国男人,其中大部分连男友都算不上。根据我的经验,美国人找临时性爱发泄对象是一回事,找比较固定的性伴侣是一回事,而找一个正经的婚姻配偶又是另一回事。

据说根据统计数字,美国男人在婚前平均至少与三十个异性发生过性关系,在婚后有80%以上发生过婚外性关系。如果美国男人遇到的每一个女人都那么认真和投入,婚姻不就都一次性解决了。在国内,在我谈恋爱的那个时候,几乎都是谈第一个人就定了。

与美国人交往,问题在于你碰到的那个特定的男人是把你当作临时泄欲器、较固定的性伴侣,还是正经的婚姻配偶。说真的,美国男人对待我,有的人当作第一种,有的当作第二种,也有的当作第三种。其实,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我也把美国男人以上述这三种态度对待。如若不然,你不是给自己找伤害吗?

吴女士(中国大陆新移民,博物馆美术师,41岁)

我同丹尼尔是有文化习惯及思维方式上的冲撞,但经过互相的妥协,往往得到软化或缓冲了。他是建筑师,开始自己开业办公司,但他并没有经商头脑,结果搞得一塌糊涂,破产了,我们欠了一大笔账。当时,我因连生两个孩子,没有正经职业。没钱付每月房子的贷款,我们就要带着两个孩子流落街头。他的父母早死,兄弟姐妹没有一个愿帮他的忙。幸亏我的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度过危机。后来,我下决心重新找一个适合我专业的工作。我心里对他和他的亲友怨恨极了,后来想开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不就是这样么。说真的,大部分美国人都是吃光用光,家里不仅房子、汽车,甚至连家具电器都是贷款买的,每个人都有一屁股债,也帮不了别人。丹尼尔自己一点也不着急,该吃该喝该看电视,什么也不少。这一点同中国男人不一样。我父母倒非常喜欢这个洋女婿,他也喜欢他们。丹尼尔同我结婚后,立志说为了爱情要学会中文,但他不是那块料,除了“谢谢”什么也记不住。在第一次见我爸妈之前,背诵了好几天“爸爸妈妈好”,但还是没有背下来。于是就让我把这五个字写在他的手心上,见到两位老人后就伸出来让他们看。可把我爸爸妈妈感动坏了。

钟女士(武汉某中学教师,35岁)

……说实在的,这事我还真说不好。我自己就是差点儿淌进了这浑水的人。离婚后,我一人带着孩子过,不免会有热心人为我牵线。一天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在当地一家贵族小学教英语的老美。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衣着打扮朴素得让人吃惊。他说他受够了美国女人的女权主义和开放,想娶个温柔体贴的中国太太。我们见面双方都感觉很好,他尤其喜欢我那个6岁的小女儿,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可爱的中国娃娃。由于他聘期已到,两个星期后就要离开中国,我们的交往只能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在他离境的两天前,突然向我求婚。并说好在最短时间里把我带去美国。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突然,我一直恍恍惚惚不知到底是咋回事。

……谁知好事多磨。他来电话说,他的前妻知道此事后愤怒异常,感觉他再婚后会直接影响给她及孩子的生活费。于是一方面找律师想把离婚时口头协商的生活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再狠狠敲一把。另一方面则把他们的孩子藏到了其他地方,不让父子见面。这一下顿时把他推入了绝境。在美国离婚法庭多半倾向女方,他得被狠狠扒掉一层皮。另外要获得孩子的探视权还必须打官司对簿公堂。双重的劳民伤财折腾得他精疲力尽兴致全无。

……我没有料到这场恋爱会引起如此的风浪。听着电话里他的疲惫无奈及对我的歉意,我深为他难过。我的妹妹说,这一切都是他编造的,没有这么严重,一定是他后悔了。我宁愿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我不愿他为我如此受罪,于是我主动提出了终止来往。

……一切在快快传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我心如止水,每日专心于教书和带孩子,暂时不再想成家,尤其不会和外国人有任何联系了。那关系太累人,我受不了。

……听说他放弃同我结婚后,美国的前妻主动撤诉,一切回到了从前。只是他心灰意冷,又找了个教书的机会去了台湾……

姜女士(南京某大学中文系副教授,40岁)

……我对这个话题可以说感兴趣又不感兴趣。我并不是个保守的人,班上同学也有嫁了老外过得挺好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过这种念头。我总觉朋友要交得广,丈夫却还得是来自自己男同胞。否则互相之间连话都说不清,怎么天天在一起过日子,更不用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中国女士的看法(6)

……我长相平平,才能平平,事业平平,家庭生活必定也会平平,看重的只是内在的沟通和一个扎扎实实能撑起这个家的肩膀。这些对我来说,似乎都很难从一个外国男性那儿得到,所以我从不作非份之想。再说我平时生活圈子里从来没有接触老外的机会。我的工作是汉语语韵学研究,一个国粹化到了极至的专业,老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人,就算对学中文有兴趣,也极少会有人钻到语韵学的领域里来,更别说是和我认识交往了。别人有别人的计划和机会,我有我的生活和不变之规。自我定位,就算是作个垫底的纯粹中国人吧。

许女士(济南某建筑公司工程师,31岁)

……您是我熟人的熟人的熟人,关系隔了一点,但谈起话来不会有多大的隔阂。问我有关同老外交朋友或结婚的看法?挺有趣的,茶余饭后可以帮助散散心,消消食。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导和社会新闻,有的让人同情,有的让人滑稽,有的让人恶心,有的还相当让人毛骨耸然,但即便有幸福美满的也决没有让我羡慕。有时只是有某种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的感觉。可不是,从1000个读者那里,你可以得到1000种不同的答案。

……至于我个人意见,怎么说呢?我想起码离我的生活太远了。您要是不问我,我也许永远不会思考这个问题,太累了,太浪费时间了。我可不想当一个这种事情的当局者。您也许会说我这是像那个伊索寓言,狐狸想吃葡萄,吃不着,就说让馋嘴的乌鸦去吃吧!我的事业在国内,我的生活在国内,我的伴侣当然也在国内。我确信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都属于国内。这可不是豪言壮语,只是知己知彼后的一种自我取向。我可没有贬您和您这样在国外开辟事业和生活的人。中国老话说,人各有志不得强求。您说的爱情,在什么样的人之间都可能发生,一切都有特定的条件和机遇。有人说,人的爱欲是由某种基因和爱情激素决定的,我想我没有这种对老外的基因和激素。也许您会笑话,因为我——一个山东大妞是从孔夫子家乡来的吧!(笑声)

史女士(沈阳某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现任一家私营小餐馆老板娘,36岁)

……不把您当作外人,您进咱这小门帘就够赏脸的了。小胡跟我说了,您是她大哥同学的朋友,随便聊聊嘛。别看咱眼下这副德性,(笑声)咱好歹也算个中学毕业生,当过车间副主任,管过三十来号爷们娘们,多少也懂一点什么人生事理,积累了一点社会经验。

……您问啥?有没有听说过中国人与外国人谈恋爱?有,有,不多,但听过。也有眼红的,但好像大多数人们看法都不怎么样。俗话说,饱暖思淫逸,无聊才生非。那些傍老外的,是吃饱撑的。本来嘛,傍港商台商,傍自己同胞的大款已够丢人现眼的了,再去傍洋人,简直不仅丢人格,还丢国什么来着,噢,丢国格。咱这样下岗的,有口饭吃就满足了,哪有啥心思和劲头去瞎耽误工夫。

……咋说哩?您说她们中有的人可能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我看没那么回事,活人哪能让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