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这要求百度必须保证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服务、技术等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巩固与提升中国市场与进军日本市场并不矛盾。

为此,在产品策略上,百度会将已有的中文产品复制到日文系统中。这样,进军日本市场,其实只要花比较小的精力,同时避免了更高的失败率。"在中文搜索领域,我们大概做10个成8个;在日文搜索领域,哪怕做10个成两个,我觉得我们的投入都是划算的。"李彦宏说。

Google、微软这类跨国公司坐镇美国,却在很多国家的市场达到了No.1,这说明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有能力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获得成功。李彦宏相信,百度也有这种能力。

但是,百度究竟有何方法在日本市场继续打败Google和雅虎?

在内部培训时,就有员工这样问:Google和雅虎在日本也竞争了很多年,美国产品我们看起来虽然很奇怪,但日本人用这两个搜索引擎很多年了,可能已经习惯了,百度要怎样从它们手上抢市场?

对于这个问题,李彦宏想了一段时间。他发现,Google进来的时候,雅虎在日本已经是如日中天,但凭着更强的实力,沉寂了两年后,Google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迅速增加,2008年底,已逼近30%。最后,李彦宏得出结论:日本市场并不是没有机会,"但百度必须要做得更好,才能够在日本市场站住脚"。

第60节:从"光杆首代"开始(1)

从"光杆首代"开始

百度简单日化的同时,李彦宏也在搭建百度日本公司的管理团队。

在李彦宏的构想里,日本公司的团队要分成两部分,中国的工程师负责技术,日本的团队负责产品推广、市场调研和管理等工作。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其独特性,需要认真研究。

李彦宏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做百度在日本的首席代表,他对这个人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受过日本正规教育,在日本最大、最正规的公司工作过,有在创业型公司负责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

上述条件看似简单,但茫茫人海中,要找到真正适合的人选,谈何容易!

就在李彦宏为日本首代人选发愁的时候,日本著名广告公司博报堂旗下的DAC公司在中国的CEO陈海腾对百度心动了。

陈海腾是中国人,最初是一家旅行社的领队,1992年,喜欢看日剧和研究日本文化的他自费去日本留学,他要亲自去了解、感受日本,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两年后,从神户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陈海腾成为DAC在中国的CEO。

身为CEO的陈海腾被一个朋友告知,百度有一个职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陈海腾曾就职于日本最大的电信电话公司NTT;曾在创业期加入一家叫Index的公司,负责开拓其在台湾、上海、厦门和韩国的新业务,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日本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这是在创业型公司开疆拓土的成功经验;同时,陈海腾也有做跨国公司异地首代的经验。

陈海腾的所有条件都符合百度的要求。

但是,陈海腾有什么理由放弃目前舒服、体面的工作,去百度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呢?陈海腾清楚,做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的首代绝不是自己人生的终极梦想,与许多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样,陈海腾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代表中国公司到日本去创造奇迹,在新兴的领域里挑战世界一流的企业,成为领先者。百度让陈海腾看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并促使他最终来到了百度。

2006年底,成为百度员工的第二天,陈海腾以百度日本首席代表的身份来到日本,他是第一个去日本安营扎寨的百度人。

虽然有着百度国际化的宏伟目标,但凭借自己多年来对日本文化以及在日本的国际竞争对手们实力的了解,陈海腾深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此时,百度虽然在中国无人不知,但是到了日本,几乎无人知道。所以,每一个与陈海腾谈生意的日本人,都不会意识到这将是一单决定未来的大生意;相反,百度越是把远景描述得宏伟,别人越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百度要在日本建立基地,首先要买设备、租机房,建立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化机房)。这在北京听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在拥挤的东京,租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做IDC,却成了大难题,归根结底日本人还是不相信百度的实力。因此,设备供应商戴尔把付款方式和账期也卡得很死,他们怀疑百度掏不起上千万元的购买费用。后来,通过戴尔中国了解了百度的实力后,戴尔才答应将提前现付改为货到付款。

日本的高档写字楼禁止外人随便出入,为了能见到那些老板,陈海腾动用自己在日本的人脉,请自己在DAC的老板出面,先给各网站负责人打好电话,再一家家登门拜访,费尽口舌地向他们介绍百度搜索的价值。

在日本,耍大牌是不管用的。遭遇了几次挫折后,陈海腾总结出:要想尽快实现目标,唯一的办法是切实以小公司的心态低调行事。他后来告诫从总部去的百度人,要有心理落差准备,明白自己是在创业,把姿态放低,内心则深信百度的实力。这种诚恳的姿态和对百度价值、实力的详细介绍打动了那些网站。

到日本的第一年,陈海腾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组建队伍。由于此时百度在日本的知名度低,要挖到好的人才很难。最初,百度日本的临时办公场地非常简陋,当招聘的第一名日本籍员工泉真理来报到的时候,自然产生了"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的怀疑。

第61节:从"光杆首代"开始(2)

即使这样,百度对应聘者丝毫不降低要求,可谓"百里挑一"。负责此项目的任旭阳在陈海腾去日本的时候就对他说,百度在日本招聘员工的标准,一是要彻底本地化(懂互联网或相关行业的日本人),二是要与百度总部招聘一样--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百度就是这样,走到哪儿,就会把卓越的精神带到哪儿。

除了技术人员,百度日本公司还招募了熟悉网络广告的专业人员。李彦宏说:"搜索引擎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媒体,广告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广告公司的从业人员是比较容易理解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网站的发展的。"

为了向日本展示百度的实力和形象,百度选择在六本木(相当于北京的国贸)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里办公(在东京,只有世界500强企业才能够进驻六本木),与日本人熟悉的雅虎、乐天、高盛等全球著名公司在一栋大楼里办公。

在六本木落户对百度日本意义重大,别人看到名片上的地址立即投来敬重的目光,谈生意也就容易多了。

一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员在参观了百度日本的新家后,高兴地对陈海腾说:"以前国内政府官员来日本访问,我们只能带他们去参观华为,现在也可以参观百度了。"

日本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基本上在中国都有重要投资,一方面,它们在中国的分公司希望借baidu?com在华发展;另一方面,百度日本也可以借与它们日本总部的合作,扩大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百度日本公司一建立,百度总部就给予了它相当大的权力。李彦宏和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均表示:日本市场需要做什么样的产品由当地团队决定,百度中国高管只教授"方法论"。

李彦宏其实是在复制百度在中国的成功经验。

第62节:雅虎日本总裁被挖了过来

雅虎日本总裁被挖了过来

百度日本初战告捷,并没有消弭李彦宏心里的一个疑问--百度日本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期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CFO苏珊·德克尔(Susan Decker)都曾对李彦宏说,就雅虎来说,美国以外,最成功的模式是雅虎日本,即雅虎不控股、不参与经营,雅虎仅仅作为雅虎日本一个少量参股的投资人。这个模式的好处是,雅虎日本更像一个日本本土公司,拥有高度自治权。

百度日本要学习雅虎日本的模式吗?

李彦宏决定--不。

百度日本是百度的全资子公司,一开始走的就是全资控股的路线,与雅虎日本在出资方式上就不一样,李彦宏并不打算通过改变百度日本的资本性质,让百度日本有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另外,李彦宏的个性也决定了百度不会选择雅虎日本的出资模式。但是,雅虎日本完全放手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

尽管百度日本是百度的全资子公司,但李彦宏却决定,百度日本在经营管理上要实行高度自治。

出井伸之出任百度独立董事后,李彦宏问出井伸之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百度进军日本,您给我的建议是什么?"

出井伸之回答:"Find the right team?"意思是找到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团队。李彦宏觉得非常对。百度日本团队必须要有决策能力,得明白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产品,然后告诉北京的团队去开发,只有这样,百度在日本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