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106章

书籍名:《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冯国超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  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  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  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  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  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  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  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  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  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  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  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  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  “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  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  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  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

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  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  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  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公元12  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  气。

上下五千年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他重用一个汉  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  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  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  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  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  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  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  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  条,就点头赞许。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  呢。”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  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  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  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  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  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  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  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  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  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  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  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  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  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  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  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  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  (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  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  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  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  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  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上下五千年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  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  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  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  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  “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  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  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  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  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