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威龙中华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威龙中华

第33章

书籍名:《威龙中华》    作者:黑脸




这时他也不管到底是谁那么大胆,命令手下人赶紧援救司令部。还没等命令传下去呢。对面枪声大作,有两个营的人赶来援救司令部。叛军马上四散奔逃。来人正是何均昌,其实刘永福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他眼见盘文义兵变已无成功希望,赶在刘永福之前展开援救。

盘文义见大势已去,也不管跟着自己的弟兄了,一头钻了巷子,向城外狂奔。他想为今之记,只有逃出去投靠大成国了。可惜的是刚跑过两条街,暗处突然冲出几个人把他按倒在地,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困了个结结实实。不多时何均昌出现在他面前,他顿时明白过来,张口想要骂人。可怜他还没骂出口,脑袋上就挨了一枪见佛祖去了。何均昌又在他身上补了几枪,对手下人说,“快把绑绳给他去了,架着尸体跟我回去,叫其他兄弟把暗哨都撤了。”

天还没亮,兵变就被瓦解。各营都收到命令,任何人不得离营,等候命令。

晚上,在司令部召开营以上紧急会议,各营主官必须到场,连情报总局的陆长官都赶来主持会议。李健没有出席会议。会上通报了盘文义叛变被击毙的事情。黄崇英乘机落井下石带头攻击老对头郑三,怀疑他和兵变有关。众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三师师长郑三,因为他是盘文义的直接上司,责任最大。表现最好的是二师师长黄崇英,当天晚上盘文义去他那里,他就发觉气氛不对。事发后先稳定自己部队,后派何均昌最早赶到解围,并且击毙叛变头子。会上唯一没有发言的就是刘永福,他不愿对老上司郑三落井下石。陆斌也是紧皱眉头,很少发言。

事情越搞越大,大家都急切的表明立场和郑三划清界限,俘虏的300多叛军最后都被副军长吴凌云下令军法处置,郑三和不少三师军官被关押起来。连刘永福也差点有牢狱之灾,好在他是救驾的功臣之一,这才能够自保。情报总局大规模介入展开调查。一时间南宁城风雨飘摇。

眼见自己的老上司郑三性命即将不保,刘永福到司令部见李健替他求情。一见面竟扑通一声跪倒在李健面前,堂堂三尺硬汉忍不住大哭起来。李健将他扶起来,让他坐下好言安慰。

他搽着眼泪颇为不平的说:“郑师长作为盘文义的上司,却有责任。可是总司令你知道吗?原先盘文义并不是郑三的手下,最早部队扩大混编时,陆长官为了防止山头主义命令张海军军长把许多黄崇英的部下和吴凌云的部下进行了对换。所以盘文义原是黄崇英的人啊。再说事发前郑师长就准备报军部将盘文义撤职,只是还没来得及,就让这小子狗急跳墙了。总司令,如今包括郑师长很多三师军官被关押了,如果再把郑师长军法枪毙了,他可太冤枉了。这也寒了三师弟兄们的心啊。”

李健很赞赏刘永福的有情有意,这个时候他竟还敢为郑三说话。“谁说要把郑师长枪毙的?”“外面都传开了,说吴凌云军长把俘虏都给枪毙了,因为黄崇英逼得紧,还要大义灭亲枪毙郑三。连吴军长的弟弟吴亚终都这么说。”李健气愤地回答:“我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看谁敢杀郑师长!”“可是...”刘永福还是很担心的样子。

李健想这个事情也该有个了解了,他想要得局面已经出现。不能越搞越大把部队给搞垮了。“刘永福听我的命令!”刘永福腾的站了起来,“刘永福在!”

“我命令你立刻传我的命令,去把郑师长还有其他被关押的军官都给放了。并且当众公布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所有无关人员一律无罪,不准搞连带。”

看着刘永福傻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笑着说:“还不快去!要不然哪个混蛋背着我下令把人给杀了,我可不负责任啊。”

刘永福高兴的手舞足蹈,敬了礼,一溜烟的跑了。一边跑一边高喊:“总司令万岁!总司令万岁!”

最后郑三被撤职处分,降为团长,后来又被调任独立师师长。有不少人被枪毙。刘永福和何均昌因为在兵变中表现突出都没有被撤职。这件事情终于就此结束。

不过此后第一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训改编,人员将官调整很大。副军长由唐城来的师长姜绍祖担任,兼任第一师师长。吴凌云改任广西独立师师长兼广西省省长。吴亚终调任海南独立师师长。第二师师长仍由黄崇英担任,不过团营级别军官几乎全部被调换。三师师长后来由刘永福担任。炮兵团,骑兵团全由军部直属管理。很多不合格的中下层军官被调离或撤职。政委制被彻底的贯彻执行,对此没有人再敢提意见。以德国上校毛奇(小毛奇)为首的外国教官团全面接手部队的训练和教官的培训。

这次事件是党史军史上很重要的大事件,被称为南宁事件。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南宁整编。当然还有意想不到的另一个结果,第一军众多的中下层军官士兵由于李健的一句话,逃过了审查,监禁,甚至枪毙,在以后的岁月中第一军成了只知有总司令李健的部队,任何人也调不动他们,没有一个将军愿意做他们的长官。他们的忠诚度甚至超过了近卫军。

不过在后来建国后几年,南宁事件又被重新提起审查,更多更大的人物被牵连在内,掀起巨大的政治风暴。

特别注明:铁血转帖人为——  黑脸  ,其他人未经本人许可,请不要转帖。

第七节  飞来横财

曾国荃自攻克安庆后,好不得意。朝廷升迁他为江西巡抚,著赏太子少保衔,锡封一等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这几日率领湘军猛攻天京城聚宝门外的九座石垒,没几日连着攻克了七座,天京城眼看就在眼前。

倒是攻打锺山石垒出了状况,长毛叫作天保城,乃是天京城外第一保障,拿下这个制高点就可以用炮攻击天京全城。曾国荃原想攻下锺山石垒,新买的西洋大炮就有用武之地了。不想天保城没有攻下来,江上倒多了叛贼军舰威胁。水师刚一触敌,敌人放了五炮就沉了五舰,现在士气低落,不敢迎敌。陆上不得不分兵提防,让他好不自在。

偏偏清廷恐曾国荃势孤,亟令李鸿章助攻天京。曾国荃自进攻天京以后,费了无数心血,死了多员大将,吃了无数辛苦,才得把天京城团团围住,此时功成八九,偏有人出来分功,非但曾国荃不愿,就是国荃部下诸将士,也是没一个情愿的。好在李鸿章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如今的地位全拜曾国藩保荐,所以不想夺曾国荃功劳,只推说有病在身,延久不至,将准备的轮船经费五十万两,拨充国荃营饷。曾国荃决定不攻天保城,先攻远离江面的聚宝门。

因为有城中的百姓逃出,他们知道,城中粮草早已经断绝,饥民嗷嗷,连天王府内,供给蔬菜瓜果,几乎与黄金同价。现在的金银比粪土还不如。开始米吃尽,吃黄豆;黄豆吃尽,吃小麦;小麦吃尽,吃熟地薏米黄精(就是谷糠),连天王府的护院狗也给吃了。最后只能吃树皮草根,煮熟煮烂,糊成药丸一般,取了一个美名,称作甘露疗饥丸。名字虽然好听,可无济实事。所以有饥民,夜间私自逃出城,长毛捉到就杀。

聚宝门外剩下的石垒李臣典和鲍超各选了一座独自攻打。想太平军将士自围城以来快一年了,外面供给天京一直不足,总是吃不饱,营养不良,哪里有战斗力。没到半日就支持不住了。

说也奇怪,这时聚宝门城门打开,李秀成率一万人左右涌出城来援救城外石垒。曾国荃大喜,率主队前进和太平军对垒。

两军在城外摆开阵势,蓄势待发。空旷的雪原上竟无声无息的。阵前的鲍超大刀一挥,带头冲锋。湘军潮水般涌来。突然太平军阵后有12门大炮一起发射,射速还出奇的快,仿佛不用装炮弹一般,炮弹落入敌阵爆炸,成片的湘勇中弹到地,竟然是开花弹。还好太平军炮兵的技术太差,多数炮弹落到了阵外,不然伤亡更大。凶悍的湘军见主将鲍超先身士卒,各个奋勇,不顾死伤的向前冲。很快就冲到了太平军阵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平军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快枪,枪声响作一片,更本没有停过,冲在前面的兵勇纷纷倒地断送了小命。有的湘勇拿火枪还击,射程又没有人家的远,白白浪费子弹而已。前阵被阻,后阵被大炮轰击。真是进,进不得,退,退不得。湘军阵型大乱,总兵张运兰被身边的亲兵连扯带拽拖到了后方安全的地方,躲避大炮的轰击,没想到一发炮弹打偏了,却正落在张运兰身边,身经百战的张运兰竟这样被活活炸死,身边的十几个亲兵无一幸免。

此时太平军大举反攻,平日里连刀也提不起的太平军现在竟然个个生龙活虎,湘军顿时溃败。

幸亏李臣典率人奋力阻挡,傍晚时分才止住溃散,退后5里,稳住阵脚。可是攻下的7座石垒都被太平军夺了回去。一清点,又少了两员裨将黄润昌、熊上珍,都被火炮炸死。

此时曾国荃才想起来两年前,李秀成在苏常大破江南大营,张国梁战死,和春退走常州,伤重身亡。据说就是吃了李秀成大炮的亏。心中又是恨又是怕。

这时曾国藩命李鸿章,左宗棠都来进攻天京,协助曾国荃,曾国荃不得已,只能答应。

这次李鸿章把常胜军也带来了,想要大干一场,所以他请战进攻天保城,曾国藩答应了。两年前华尔被太平军打死后,洋枪队首领美国人白齐文投了李秀成。现在的统领是戈登。

当年美国人白奇文在华尔战死后继任常胜军统领时,李鸿章就大为头痛,白奇文显然并不称职,洋枪队官兵军纪败坏,李鸿章大伤脑筋,请求英军司令斯塔夫利为常胜军任命一位统领,这也是白齐文投了李秀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