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地产鳄人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地产鳄人

第23章

书籍名:《地产鳄人》    作者:乔萨


甭管你盖个什么楼,反正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哪里有什么策划呀、代理呀、市场定位呀、广告效应呀,等等等等吧。随着这几年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再没有忧患意识和现代化的经营手段,失败就在眼前。所以,我们今天来,是向二位讨教良药秘方来了。”

“郝总,您太客气了!”黄晓军急忙起身,为客人沏水,“在您面前,我们都是晚辈。有您这些话,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争取不辜负老大姐对我们的希望!”

“话可不能这么讲,应该是不要辜负政府和老百姓的希望!”郝总经理和蔼可亲地笑着说。

“大姐说得对!”邱建笑眯眯地接一句。

“怎么样,程总?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说的?”郝总经理问自己的部下。

程副总经理赶紧直了直腰,打开手里记事簿,谦恭而又严肃地说:“是不是请郝总和黄总把下一次谈判时间和谈判纲要敲定一下?”

“对、对,”郝总经理,抬起手臂,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看让黄总定吧!”

“那黄总,您看——”程副总经理转脸征询黄晓军的意见。

黄晓军有些为难地看看邱建,他当然明白,在这种场合由他们来安排下一步的事宜并不是太合适。

“我看这样吧,”邱建接过话,对程副总说,“还是听大姐和程副总的吧。我们保证服从领导安排就是了!”

郝总经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我看这样吧,回头让我们小程搞一个今天咱们谈判的纪要和下次双方要谈的内容大纲,再转发给你们。至于什么时候谈,我想是尽快安排吧。怎样,两位老总?”

黄晓军和邱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点点头,异口同声回答:“大姐说了算!”

话音一落,大家都乐了。

送走客人以后,黄晓军和邱建又回到办公室。两人的情绪都很高涨。

“你觉得怎么样?”黄晓军问邱建。

“估计问题不大。”邱建把握十足地回答。他分析道:“他们的项目我早就考察过了,如果按照他们原来的规划设计,肯定有问题。要倒退几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如今,他们的观念和市场定位都过时了。所以他们自己没有把握!”

黄晓军点点头。接着又问:“你觉得郝大姐这个人怎么样?”

“比张河林这种王八蛋强多了。国营企业,尤其是郝大姐这种企业,只要我们把事情做到位,利润分配相对合理,我有她有,全都有了!”

黄晓军乐了。他明白邱建所说的“全都有了”的意思。一提起张河林,黄晓军顿时就有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儿顶。他不知道这些天耿迪那边的情况进展怎样。卞昆舅舅那天和耿迪吃饭时,谈到的一些内幕,连他自己从前都不知道。他在国外花的那些钱,远不止是仅仅枪毙了两个变节的毒犯,甚至左右了整个案件的后期审理方向。他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再碰到任何麻烦,和他的代理人当时在国内利用他提供的经费,上蹿下跳,成功地运作有很大关系。他是从耿迪那里才知道,那家伙后来死了。这些天他一直在怀疑,他这位“代理人”的死有些蹊跷。

“你怎么了?”邱建见黄晓军的脸色不太好,关心地问。

“没怎么,就是有点累。昨晚白姐在我那儿!”黄晓军信口搪塞了一句。

邱建于是释然,接着又坏坏地乐了。

随着这些天和有关方面的接触,耿迪对当初黑子案件的整个内幕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最关键的人物,那个死在外地的家伙,其背景的神秘和复杂都远远超过了他原来的预料。他觉得有必要搞清楚,黄晓军当初是怎么找上了这个人的?还有就是卞昆的舅舅那天提到的在黑子案件审理后期,有一份很重要的卷宗不翼而飞的悬念。那份丢失的卷宗,恰恰就是关于黑子集团财产和毒资的有关线索。他突然觉得自己不像是在帮黄晓军铲事,倒像是一个正在侦破大案的中纪委反贪局的要员。黄晓军没有明确告诉耿迪,黑子到底有多少毒资转移到他的手里,但各种迹象表明,那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他想不明白,既然黑子拥有那么多的金钱,为什么不潜逃出国,而是干等在国内受死呢?联想到当初他因为涉嫌行贿被收审关押,如果不是有关各方的默契配合,以及所涉及到的有关上层人物的暗中帮助,他也许永远只能待在牢里了。一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的后背就有一股凉气直往下蹿。而他这次为了黄晓军,从他手里出去的现金就已经不下50万了。如果张河林单凭现在手里掌握的那些材料,已经不足以对黄晓军构成太大的威胁。但问题是在没有把所有的漏洞找出来之前,任何盲目的乐观都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遗憾。这两天,张河林的电话也催得很紧,因为又牵扯到一笔两千万的佣金要返还给“新维多”。看来,这一次张河林是无论如何要有所动作。耿迪把他所掌握的所有情况在脑海里又细细地过了一遍,他在确信基本上没有什么漏洞之后,又想了一招万无一失的方案,那就是赶在与张河林摊牌之前,让黄晓军出国,暂时回避一段时间,等事情真正解决之后,再做打算。

当夜,在盛京大饭店的大堂咖啡厅,黄晓军和耿迪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窃窃私语。黄晓军的表情十分黯然。

“也好,我正好利用送黑子的妹妹出去留学这个借口。我想带白姐也出去看看,你说呢?”黄晓军征求耿迪的意见。

耿迪点点头,说:“我看这样也好。还有一件事,我觉得适当的时候,你还是应该给邱总大概说说这件事。你们的关系这么好,依我看邱总也是个明白人,他应该理解这种事。你觉得呢?”

黄晓军点点头,表示同意。

“张河林那边该付的佣金,你尽管放心,我会尽全力跟他要。实在不行,就按邱总准备的第二套计划,彻底灭了丫的。”耿迪咬着牙,狠狠地说道。

黄晓军苦笑了一下。他用带着一丝伤感的目光,真诚地看着耿迪,说:“我一走,这一大摊子乱七八糟的事儿就仰仗迪哥您和邱总了。邱总毕竟年轻,而且书呆子味道比较浓,面上的一些事,迪哥您就得多操心了。和郝大姐她们合作的事得抓紧进行,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另外,迪哥您自己也要多保重,张河林是他妈个疯狗,卞昆也靠不住,你可千万别让丫们逮着什么把柄!”

耿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抽空你抓紧也办一本护照,凡事多准备一手,没坏处。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好好的,愣让你贼似的满世界东躲西藏。我这次出去干脆把身份换了,一了百了。另外我想在那边弄块好地,有朝一日实在混不下去了,咱们就都他妈撤了。还有件事,我这次出去可能要多带一点美金现钞,机场海关有路子吗?”

“你准备带多少?”耿迪轻松地问道。

黄晓军想了想,说:“如果要在那边买地盖房、换身份的话,怎么也得五六十个吧!”

耿迪沉思了一会儿,咬咬牙说:“好吧,我想办法吧!”

“迪哥,还有一件事,我没想得太明白。”黄晓军压低嗓门儿说道。

“什么事儿?”耿迪问。

“你说,我那个死在广州的哥们儿,真的是自己死的吗?”

耿迪看着黄晓军一脸疑惑的神色,笑着说:“反正不是被人掐死的。你知道丫以前是干什么的吗?”

黄晓军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你说他是干什么的?”耿迪追问道。

“他不是那谁的小儿子吗?!”

“还有呢?”

“还有什么呀?”

耿迪乐了,说:“算了吧,以后有机会我再告诉你。反正呀,他幸亏是死了。要不然这件事可能会更麻烦!”

“我明白了!”黄晓军轻轻地嘀咕了一句。

十天之后一个清晨,耿迪和邱建各驾驶一辆车向机场驶去。邱建的车上坐着白姐和黑子的妹妹、姐姐。黄晓军和耿迪在一个车上。黄晓军的情绪比起前两天好了许多。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

“张河林在电话里跟我说,他祝你黄泉路上多保重,他就不远送了!你说这王八蛋,丫多不够揍!”耿迪笑骂道。

“迪哥,你估计他的那封信走到哪儿了?”黄晓军笑着问。

“没准儿阎王爷把这封信收走,直接转给他老爸了。”

“你说这张河林,丫傻一阵儿、精一阵儿的。难道他就真的以为迪哥你跟他一个心眼儿?我就纳了闷儿了,这天底下竟然还有丫这号人?”

耿迪笑笑,没有说话。黄晓军这次出国避风头,时机赶得不错。和郝大姐的合作意向,也已经签订了。张河林是前天把那些材料寄往盛京的,在此之前,他听了耿迪的话,又打过来了一笔款子。耿迪告诉他,黄晓军看完那些材料以后,心情很矛盾,在是否向他妥协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但项目的后期销售,肯定不能松劲。如果黄晓军一旦现在就撤,首先“新维多”已经收回了前期的各项投资,且还有一定的盈利。就算黄晓军向张河林妥协,张河林一样也将面临捧着一锅夹生饭,满处找火的尴尬境地。张河林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尽快在盛京组建自己的销售班子,利用和黄晓军矛盾升级、关系破裂的时机,一举接管后期的全部销售工作,将“新维多”彻底挤出去。反正概念是现成的,就连广告词都不用变。张河林完全有信心,凭借“新维多”已经创造出的现成观念和手段,以及在盛京市场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没有“新维多”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后期剩下的三分之一销售工作肯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