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武则天——女皇之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74章

书籍名:《武则天——女皇之路》    作者:萧让




74岁,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五月,女皇令娄师德率兵20万讨伐孙万荣。六月初三,女皇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孙万荣败死,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女皇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女皇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女皇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女皇批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女皇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年)腊月二十五日,女皇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女皇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女皇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卷,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久视元年(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女皇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特殊字)(特殊字),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女皇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女皇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王景合并)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长安元年(701年)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女皇还政,抑武兴唐。十月,女皇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二月,女皇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昊陵。

79岁,长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女皇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女皇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苏(特殊字)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

80岁,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女皇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

81岁,长安四年(704年)八月,女皇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龙。女皇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太子李显,杀张宗昌、张易之,进至女皇寝宫,逼女皇让位。二十三日,女皇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女皇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女皇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女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日韦合并)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女皇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到永淳以前(高宗时代)的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5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崩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女皇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景云元年(710年)七月七日,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十七日,改称“则天后”。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十五日,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其实,铜匦上书搜集民间言事并非始自武后,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汉时赵广汉为颖川太守,设缿筩,言事者投书其中,匦亦缿筩之流也。梁武帝诏于肺石、谤木之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谤木函,求达者投肺石函,即今之匦也。”然而武后铜匦上书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却远非赵广汉梁武帝所能望其项背,而匦使的设立更是她的一大发明了。

提议设置铜匦的人名叫鱼保家,是承审裴炎一案的侍御史鱼承晔之子。按照他的设计,铜匦分为四格,收受天下表章,一旦投入便无法收回,大概有点像现在的邮政信箱。四面正对着东西南北,并援引五行学说,配以四季涂上不同的颜色。

东方为青色,象征着春天和仁爱,是为延恩匦,求仕进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投进去自荐。

南方为红色,象征着夏天和赤诚,是为招谏匦,接受人们对于朝政和时事的谏言。

西方为白色,象征着秋天和公议,是为申冤匦,受理冤案申诉。

北方为黑色,象征着冬天和智谋,是为通玄匦,鼓励人们为朝廷出谋划策。

武后为铜匦配备了多名匦使,以谏议系统的官员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当知匦使,以监察系统的官员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每天所有的投状,日暮时分全部由知匦使送上,紧要事情即刻处理,剩下的转呈中书省和理匦使处置,根据情况上报朝廷。补阙和拾遗都是武后新设置的谏官名称,补阙之意为补正国家之过缺,拾遗为拾而议论国家之遗事,进言也从原来的“廷议”和“上封”之外,多了投匦一途,进一步丰富了唐代的谏议制度。[4]

由此可见铜匦的各项功能如能充分发挥,不失为利国利民的一大创举,简单地将其称为告密箱是不太确切的,称为功能齐全的意见箱或者更为合适。因此武周结束之后,匦检制度仍然保留了下来,成为广开言路和自我举荐的一大途径,余风流至五代。天宝年间,大诗人杜甫便两度投书铜匦中的延恩匦以求仕进,最后以《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召试文章而授以参军一职,从此步入仕途。无巧不成书的是,杜甫后来升职为拾遗,史称“杜拾遗”,也正好就是武后新增的官职,也算有缘吧。老杜作诗有云:“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大大地赞扬了武后一通,不知道是不是在感激这位匦谏制度创始人的隔代提携呢^_^

不过,虽然铜匦的功能并非只限于告密,但设置在以周代唐的前夕,一切功能都需要为这一政治目的而让位。“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武后以女御男,天下人心不服,虽然迫于压力不敢妄动,却是潜在的危险分子,一有风吹草动,难免不再上演一次逼宫之举,但平时却很难抓住他们谋反的确切把柄。杀人立威、震慑天下,便成为武后为正式称帝而铺路所作出的选择。垂拱二年三月,铜匦铸成,放置于朝堂上不久,一封密函便塞进了通玄匦,密告铸造者鱼保家曾为徐敬业叛军制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作法自毙的鱼保家即刻伏诛,成为铜匦受状的第一位受害人,父亲鱼承晔也坐贬为仪州司马。事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铺天盖地塞进来的大多是告密的函件,尤其是武后接连颁布的鼓励告密的诏令,令得铜匦完全成为开启所有天灾地祸谋反叛乱的告密之门。延恩、招谏、申冤的青、红、白三色,俱被通玄匦阴森肃杀的黑色所淹没,皇太后的通天彻底之智彻底吞噬掉春花秋月的仁爱、赤诚与公议。北方玄武,为幽冥地狱,为太阴化生,斜阳尽处,只剩严冬铭心刻骨的寒。

按照这道诏令,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旅途之上一律供以五品官礼遇,夜宿驿亭官舍,餐有七菜一羹,不问职业尊卑都可谒见太后,地方官吏如敢留难不送必受严惩。如果谁的密奏能得到太后的赏识即可便能擢升为官,即使查无实据纯属诬告也可免于问罪。大唐律令凡诬告者须反坐按照告发他人的罪名判处的规定从此成为一道废纸,无数在正常制度下完全没可能上位的人们为这一诏令而兴奋不已。

皇太后说到做到,以帝王之尊天天在朝堂上亲自接见各地前来告密的农夫樵人甚至死囚,和蔼可亲而又极富耐心,常常在朝臣面前天颜震怒的她,面对着话都说不清楚的民间告密者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宽容和慈爱,而她的允诺也决不落空。羽林将军常元楷三代皆因告密而得官,成为人人艳羡的传奇故事。就算查无实据或者不满太后意也不会空手而回,自有金钱上的赏赐贴补旅途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