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史巧经商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读史巧经商

第1章

书籍名:《读史巧经商》    作者:康贻祥


《读史巧经商》

作者:康贻祥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Q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第1节:序

我国古代商业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易经》上曾这样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从事产品交换的社会群体——商人。到了周朝,货币的运用比较普遍,这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与进步。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铁器作为战争武器被广泛使用,发达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新纪元,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交往。三国至隋唐时期,商业更加兴盛,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荆州、幽州、汴州、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等地区,都是商业繁荣的城市。其中,广州、明州是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中国的商品,特别是丝织品和瓷器,行销日本、南海诸国和阿拉伯等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不少富商巨贾和商人政治家,如辅佐武王开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姜子牙;先商后官助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的管仲;矫托君命犒劳秦军以救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名垂后世的商业理论家白圭;奇货可居助立一国之君、权倾天下的商人政治家吕不韦等等。在群星灿烂的名商大贾中,范蠡被尊为商圣——陶朱公,这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自身的聪明才智、长期的商业经营、成功的致富要术是分不开。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财富观念源远流长,“华人生意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财富观念”等专有名词,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经商思想、军事思想中却都蕴藏着财富观念的精辟论述。

总之,中国古代财富观念是精辟的,有独创性的,但均散见于各种史籍掌故之中,需要我们去努力发掘。

司马迁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把天下之熙熙攘攘、东奔西忙,归结成皆为“利来”、“利往”。他以为王侯将相、百室之长,“尚犹患贫”,更何况终年辛劳、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呢?

人生在世,无论是位居高官,还是身为平民;无论是家在城市,还是寓居山泽,都得有一个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有吃有穿,有家有舍。为解决好自己的,乃至天下的衣、食、注行等问题,就要“精心筹谋,煞费苦心。”进行辛勤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更是体力、智力、财力的竞争。一般情况下,谁投入、付出得努力越多,谁就越能获得较多的收获。

可是,这些投入和付出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经商成败关系到智慧的发挥和运用。因此,熟读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非常重要。有人说,其实人类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往往在今天的现实中重演。《诗?大雅?荡篇》里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即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国土面积也很大。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推翻,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事件。直到东周时期,还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夏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这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牧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

那么,作为创业者,如何在历史中获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进而在商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呢?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埃兹拉?沃格尔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日本第一》,副标题是“对美国的教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1亿多日本人,挤在一个资源匮乏、狭而长的岛上,经过了二战的打击,仅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即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世界各个角落都有日本的气息。如何解释日本的成功?众说纷纭,而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吉布尼的分析很有意义,他认为,日本的成功不是由“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仿美国技术”、“无情的贸易竞争”、“阴险的日本商人”、“只会工作的经济动物”等说法所能阐明的,日本经济的崛起,乃是它将中国孔子的儒家伦理同西方自由的市场经济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应用所致,或者说是日本成功地熔铸了“合金主义”的结果。奇哉高论,真可谓振聋发聩!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是何等丰富。这也就是本书的立意之始。

有人预言,将来主宰世界的是商人;有人惊叹,社会最杰出的群体是商人;更有人戏说,商人把顾客当成“上帝”,而历史把商人当成“上帝”。

当您在缤纷世界里享受着商人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时,当您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繁忙的商人时,当您在市场竞争的海洋里领略商人的智慧时,当您看到政府官员、科技精英、学界名流、体坛明星、演艺大腕等各界人士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扮演商人的角色时,你是否也产生过纵横商海的念头呢?

时势造英雄。市场竞争的客观环境锻炼了商人的意志,提高了商人的素质,强化了商人的形象。今日的商业已是“鸟枪换炮”了。在世界大都市,最繁华的建筑都姓“商”、最吸引各界人士的地方也姓“商”,最容易成为社会热点的问题还是姓“商”。今日的商人,形象高大得多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沃尔顿、比尔?盖茨、李嘉诚、曾宪梓、张瑞敏等等,他们或由于极富传奇色彩,被捧到“圣人”的地位;或由于具有发财致富的绝招,被人们视为偶像;或由于使企业起死回生,被人们当作“救世主”。

但愿本书能够抛砖引玉,对你有所启发,使你成为未来的李嘉诚、张瑞敏。

康贻祥

乙酉春于晓月苑

    第2节:经商中的“猫论”

第2节:经商中的“猫论”

市场造就商人,商人成就市常商人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如此紧密。市场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易的场所,而是创业者用智慧和汗水营造的赚钱、发财的舞台,创业者是这台上的主角,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凭借自身的“武功”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首要条件是掌握市场动态,关注客户对产品及其服务是否满意。产品的畅销或滞销,必有各种原因,那些原因就是该项产品能否继续存在的关键,所以,追寻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重视市场上的一切变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经商中的“猫论”

经商需要掌握一些规则,目的在于经营时少付出一些代价、少承受一些压力、多获取一些合理的利润。有些经营技巧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并不是学识渊博或天资聪明就能做到的。

让我们从历史说起: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个非常喜欢钓鱼的人,为达到垂钓的目的,他在自己的钓具和饵料上花了很大的心思:他首先用名贵香料肉桂制成鱼饵,再用黄金打造出非常精致的鱼钩,又在鱼钩四周镶嵌上白银丝线和精巧的美玉,用极其珍贵的翡翠鸟的羽毛来装饰钓鱼绳。

开始钓鱼时,他便早早地来到河边,选择一个很适当的位置,姿势优雅,正襟危坐。从他手持钓竿的姿势和选择的钓鱼位置可以看出,他毫无疑问都是极其标准规范的,还能显示出垂钓者的优雅和闲适气质。

他满以为如此投入就会有丰硕的收获,然而,就这样一日复一日,每到傍晚结束时,别人满载而归,而他却两手空空,偶尔有所收获也就小小几条,他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由此使我们想到美国商业管理专家S.H.利特尔曾说过的一句话:“第一流空首布——中国早期的金属铸币的成就往往是在最简陋的房子里完成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将注意力单纯放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忽视了其实际的效果,过分追求搭花架子装点门面,这是很难有所收获的。”

经商亦然,有人开店经营,极其重视门面的装修,却不重视商品的质量和掌握经营之道,这不就像那位垂钓者一样吗?他又怎么能把生意做好呢?

我国改革与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引用过一句著名的四川农谚说:“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刘伯承在总结刘邓大军所向披靡的原因时也说:“没有别的秘密,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

“猫论”是行军打仗治理国家的利器,它又何尝不是我们经商成功的不二法门呢?

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说知识是创业者的实力的话,那么技巧就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就是在不同环境中洞察对手,发展自己的能力。它能让我们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见利不忘义,见机不妙就委曲求全、另谋出路。

盲目经商的人只能处处碰壁,时时受伤。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事业失败的损失,往往是永远无法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