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读史巧经商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读史巧经商

第20章

书籍名:《读史巧经商》    作者:康贻祥




先人一步需要以变应变。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它的内外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永远变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险象丛生、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普遍适用的经营策略,没有久畅不滞的走红产品。要使自己在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不断变化的需求动态,了解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注意竞争对手的策略招数,不断采取正确的对策,变于人先。如果经营思想陈腐守旧,产品面孔多年照旧,行销方式消极呆板,销售渠道狭小不变,不仅不能先人一步,反而要落人几步,肯定会被竞争对手拖垮,被市场的波涛淹没。

一个创业者,要做到决策先人一步、准确无误,必须对影响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注意这些环境的变化。在对环境进行研究时,更要注意政治环境的变化。掌握了这些变化,才能使决策具有超前性,收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先人一步,‘钱’途无限”的效果。

商机青睐有准备的商家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看准时代特征,掌握大势,找准机会,见缝插针,这样做下去,自然会获得成功。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在机遇与风险挑战面前,有准备的头脑从不放弃搏击,捕捉财富的机遇,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亮点。

抓住时机抢占市场,就是要把视线从市场的表层扩展延伸到市场的方方面面,用新的理念和眼光去观察、去寻觅、去捕捉潜在的市场需求。商海弄潮,时机多如过江之鲫,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它的慧眼和有效利用它的本领。

第42节:危机中往往蕴藏商机

第42节:危机中往往蕴藏商机

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唐朝末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派叛将令狐潮率重兵包围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守将张巡是个善于捕捉机会的人,当他发现敌人有机可乘时,就留1000人守城,自己则带领1000精兵,打开城门,分数队冲出。张巡身先士卒,冲进敌阵猛砍,士兵个个奋勇杀敌。叛军措手不及,连连后退,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张巡竟敢冲出城。

第二天,令狐潮架起云梯,指挥士兵登城。张巡又率领士兵把用油浸过的草捆点燃后抛下城来,登城的士兵被烧得焦头烂额,非死即伤。

此后60多天里,只要一有机会,张巡就突然出兵攻击,还多次在夜里从城上缒下一队勇士杀入敌营,用计夺取了叛军的大批粮食和盐敌军日夜惊慌。

粮盐虽足,但城中的箭矢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张巡又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兵士扎了许多草人,给它们穿上黑衣。当夜,月色朦胧,张巡命令兵士用绳子把草人陆陆续续地缒下城去。城外叛军见这么多人缒下城,纷纷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射了半天,叛军发觉不对,因为他们始终没听到一声喊叫,而且又发现这一批刚拉上城去,那一批又缒下来,方知中计。这一夜,张巡竟得箭10万支。

第二天深夜,张巡把外罩黑衣、内穿甲胄的士兵从城上放下去。叛军见了,以为又是草人,全不在意。以后数夜,张巡都是如此。

一切准备就绪,张巡决定发起总攻。这一日,张巡又把500名勇士趁夜色放下城去,勇士们奋勇突进敌营。叛军一点准备也没有,立时大乱。接着,叛军的营房四处起火,混乱中,张巡率军直追杀出10多里,大胜而回。

在市场经济中,时机稍纵即逝。作为创业者,如果能把握住时机,往往会率先抢占市场,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收获;如果把握不住时机,则可能遗憾终生。

商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的,而且只持续很短的时间,不能及时抓住,就可能错过。因此,抓住时机,海阔天空;抓不住时机,寸步难行。

拿破仑曾说:“有才能的人总是利用一切时机,而不肯放过任何可以增加成功机会的可能性;而比较笨拙的人往往拟制大量计划,却由于轻视或忽视良机而输个精光……利用良机对于庸才来说,从来就是一个秘密,而这正是比一般水平高出一筹的人的主要力量所在。”“时机”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善于识别时机、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老板们。

商机是由人去发现和捕捉的,目前缺少的并不是商机,而是对机会的新的认识理解和发现这些商机的新眼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缺少市场,而是缺少发现市场需求的那双“慧眼”。眼下,创业者有个共同的感受:市场越来越难把握。有的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殚精竭虑,还是收效甚微。市场商机在表现形式上的这种鲜明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商人换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商机。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市场经济中,有心人有占不尽的市场,发不完的财。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心人”呢?成功者的实践表明:如果把视线从市场的表层扩展延伸到市场需求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消费市场,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眼光细心地去观察、去寻觅、去琢磨、去挖掘,你就会欣喜地发现,商机无处不在。

危机中往往蕴藏商机

古人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今的信息时代,坏事更可在瞬间便传遍全球。但你能在第一时间悟到并抓住其中的商机吗?

危机常在,而巧渡危机的智慧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具有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不但要善于应对危机,化险为夷,还要能在危机中寻求商机,趁“危”夺“机”。古今中外,把危机变成商机的事例亦不在少数。

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城一条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猛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顷刻之间化为废墟。

有一位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在这场灾难里毁于一旦。漫天的大火无情地燃烧着,人们束手无策。这位富商并没有无谓的哀嚎或让伙计救火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大有听天由命的味道,令众人大惑不解。

第43节:妙算“因机而变”的谋略

第43节:妙算“因机而变”的谋略

在这场大火无情地蔓延燃烧时,他不动声色地派人从长江沿岸低价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用材。当这些材料像小山一样堆起来的时候,他又归于沉寂,整天品茶饮酒,逍遥自在,好像失火压根儿与他毫无关系。

大火燃烧了数天后终于被扑灭了,但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杭州城,大半已是残砖碎瓦一片狼藉。几天后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销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这位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远远超过被火灾焚毁的财产。

这虽然是一个久远的特例,然而蕴含其中的经营智慧却是亘古不变的——只要能把握机会,在危机中一样会有转机。

同样,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使该地区几乎陷于瘫痪。当时,国内大多数报刊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但一般人只是从中看看“热闹”而已,而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却从中“悟”出了商机:

大阪的新日本制铁所已完全停产,至少半年才能恢复,而该巨型钢铁厂生产出的优质冷轧薄钢板每年向我国出口至少50万吨,在我国市场上甚受欢迎。他预感这场大地震必然影响到日本铁制品向我国出口钢材的份额,于是立即把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提供给江苏金坛市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马上调集人力财力,吃进5千吨优质冷薄钢板,比其他公司抢先一大步。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频频降价的优质冷薄钢板因货源紧缺,每吨涨了100至400元,该公司一下子赚了近百万元!

无独有偶,美国有位经营肉类食品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发生了瘟疫。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的瘟疫一旦流行,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墨西哥相邻的美国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发生瘟疫,肉类食品供应必然紧张,肉价一定会飞涨。于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购买大批菜牛和肉猪饲养起来。过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的这两个州,市场肉价立即飞涨。时机成熟了,他趁机大量售出菜牛和肉猪,净赚数百万美元。

其实,世界上任何危机都孕育着商机,且危机愈重商机愈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经。谁也不希望面对危机、遭遇危机,但灾难的降临是不可避免的。回避不足取,惟一的办法是像上述诸例中的“智商”一样,想办法度危机、捕商机。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做强做大,实现永续经营。

妙算“因机而变”的谋略

“因机而变”,语出《投笔肤谈?家计第二》:“夫兵不贵分,分则力寡。兵不贵远,远则势疏。是不惟寡弱在我,而强众在敌也,虽我众,亦防敌之乘我也。苟能审视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创业者商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智慧。

1956年6月,中东战争爆发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门户苏伊士运河一度因此关闭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