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仰角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仰角

第31章

书籍名:《仰角》    作者:徐贵祥




队伍又重新活跃起来,长龙一般离开操场,爬上碎石公路,步履齐整地向七中队驻地涌了过去。

“一、二、三——四!”

萧副司令有板有眼地喊。

“一、二、三——四!”

中高级军官们夹紧臀部,歇斯底里地喊。

这当口,夏玫玫和赵湘芗也在大队部的女兵方队里。夏玫玫低声对赵湘芗说:“老爷子今天又来劲了,当起连长来了。怪不得有人说他老人家疯疯癫癫地没有个大首长的稳重。”

赵湘芗说:“这话你敢当着首长的面说吗?”

夏玫玫说:“我又没有活得不耐烦,当他面说干什么?”

赵湘芗说:“我倒是觉得,真正的好首长,倒不一定就要那么道貌岸然的,就我们萧副司令这个样子可亲可敬。”



七中队的训练场地上,已经安置了若干门装束完整的口径某某某毫米榴弹炮。

这是一个营的装备。

萧天英率领的队伍赶到时,教导大队的陈副大队长已经将部队整理完毕,老远就做好了报告的准备。

萧天英向那边挥了挥手说:“你们教导队的人就不要掺乎了,一切让他们自己组织。”

说完,将身后的队伍交给姚大队长,自己带领军区来的人马,在临时布置的观礼台上从容就座,问姚大队长:“他们才六十三个人,怎么搞了一个营的炮?”

姚大队长正襟危坐,答道:“七中队学员们自己要求的,说是既然给萧副司令表演,就得拿出看家本事,他们不仅要减员操作,还要将操作发挥到历史最高水平。”

“哦……”萧副司令点了点头,不再询问了,摘下老花眼镜,专注地观察场地。

这时候,后来的部队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围成了一个方形。

场地上,陈副大队长和七中队的干部交换了一下意见,一套新的指挥系统迅速确立了。不久,萧天英和机关大员们就看见了一个英俊精悍的学员跑步跃出队列,观礼台上的夏玫玫眼尖,嘀咕了一声——是凌云河。

凌云河以干净利索的口令准确地将表演区队指挥到位,下了一声嘹亮的立正口令,然后正步走向观礼台。

萧天英起立,迎视着正向自己铿锵逼近的士兵和他心目中未来的炮兵军官。

所有的目光在这一瞬间都集中在凌云河的身上。

在恰当的位置上,凌云河啪地一声立定,抬臂,举腕,戴着白手套的右手五指并拢,在胸前划了一道急遽的闪电,便稳稳地升至额侧,中指紧靠帽沿,手背与手腕以及小臂呈一条协调直线,全身平衡若磐。

赵湘芗不禁惊叹一声:“好漂亮的军礼!”

“报告副司令员同志,W军区炮兵教导大队第七中队操练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报告人,七中队学员、临时中队长凌云河。”

这套报告词吐词清晰,发音标准,洪亮有力而音量适度。

萧天英却纹丝不动,用挑剔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士兵,突然向身后的韩陌阡摆了摆手。

韩陌阡立即离开座位,并从口袋里掏出了卷尺,一头交给萧天英身边的姚大队长,自己扯着另外一端向凌云河跑过去。

测量完毕,韩陌阡向萧天英报告:“十五公尺余。”

萧天英不动声色地问:“条令?”

韩陌阡答:“队列条令规定,训练中连级分队遇到上级首长,在发现时就地立正报告,有准备的请示报告,报告人距离接受报告者应在十五至二十公尺。此间差别视检阅者级别灵活掌握。级别高则稍远。以步幅八十公分计算,此报告人与首长的距离在十九步以上。应视为标准。”

萧副司令静静地听着,那双锐利的老眼仍然没有离开凌云河:“纠正他的动作。”

韩陌阡后退两步,上下打量凌云河,再转到身后,伸手沿凌云河的后脑勺到脚后跟劈了一掌,然后立正回答:“报告副司令员,报告人动作规范,无须纠正。”

“哦……”终于,萧天英长长地哦了一声,回首四顾:“同志们看清楚了吗?”

身边人无语点头。

“好吧,那就开始吧。”

萧天英说完,这才抬起右臂,认真地向凌云河回了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随口说了一句:“按计划进行。”

凌云河庄重地回答了一声:“是!”

然后仍以正步返回队列中央,立定,注视片刻,喊了一声:“各炮——就位!”

队列猛然炸开,人头攒动,迅速而准确地散布在炮位四周,或蹲或立,或前腿弓后退绷呈冲锋陷阵状。一切又复归寂然。

又一道膛音从凌云河的胸腔里迸出——

“战斗——准备!”

立于各个炮位右后侧的炮长们手中的三角红旗倏然砍下,十个声音几乎在同一刹那爆发——开架!

精彩的序幕拉开了。

只在瞬间,沉寂的场地复活了,似乎狂风大作,六十多个身影奔腾跳跃,犹如六十多棵绿树,在口令的雷鸣中扭动翻卷,青春的力在顷刻间释放,沉睡的炮体在震颤中惊醒,痉挛呻吟,几十只年轻雄壮的胳膊如同狂风中呼啸的森林,在绿色的琴键上猛力弹拨,奏出隆重的喧哗……灰色的炮衣在空中飘飞如云,又悠扬坠地。大架在血肉的冲撞中豁然开朗,洞开幽深的渠道。高低机和方向机急遽旋转,长长的炮管抬起头来傲视北方,又齐刷刷遥指西方的山脊……神经末梢的全部感觉都在刹那间流过臂弯凝于指间,激情和欲望在血管里在骨骼间在心灵深处的沟壑里旗帜般猎猎作响熊熊燃烧……黄土地上尘沙飞扬日月无光,场外的树林在汹涌的风中摇摆颤栗,呐喊声奔跑声口令声撞击声交织沸腾,所有的声响在年轻的生命的炉膛里冶炼成一曲惊天裂帛的雄浑旋律扑向浩瀚晴空……

终于,一切都在浑然的默契中建立了。十几门大口径榴弹炮的躯体在春天清晨的阳光下裸露出崭新的光泽。朝霞满天,春风微抚。

士兵们又以不同的姿势各自回到待发位置,或蹲或立,或作瞄准状,或作装填状,或作接替状,或作搬运状,如同一个个静止的雕像。

观礼台上,没有人说话。

停了许久,萧天英才面无表情地问:“时间?”

韩陌阡大声报告:“五十九秒。”

萧副司令怔了一下,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看了看场地上一触即发的七中队,又回过头来四下里看了看,然后就取下了眼镜,并且隆重地咳嗽了几声。

军区来的人都知道,老头子激动了。

果然,萧副司令一反严厉,脸色松弛下来,向七中队挥了挥手,温和地(并且慈祥地)说:“同志们……请稍息……原地坐下吧。”

说完,移动双腿,离开了观礼台,走进了场地,从第一门炮开始,挨个查看,既看炮上的操作精度,也看炮手们的眼睛。就这么一直看下去,一言不发,一声没说。看到最后,目光落在立正于场地中央的凌云河身上,才说了一个字:“好。”

凌云河立正,敬礼,无言。

萧天英注意地又看了凌云河一眼,又说了一个字:“好。”

凌云河还是一动没动,行注目礼。

离开了凌云河的位置,走了两步之后,萧天英又回过头来补充了一句:“谢谢。”

然后,萧天英走到了场地中央,缓缓地车转巨大的身躯,把自己交给所有的年轻的和不太年轻的目光,开始了他的长篇讲话——

“同志们,我原先有计划还要看一看构工的,现在看来不用看了。今天早晨,我让大家看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准确,一个是迅速。准确是空间意义的,迅速是时间意义的。这两个概念就构成了炮兵艺术的全部精髓所在,甚至也可以说是战争艺术的全部精髓所在。训练方面我就不多讲了,我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些话题,用知识分子的话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说到这里,萧天英停顿下来,向操练场看了看。好像他此刻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只有七八百人的炮兵教导大队和军区炮兵机关的零星人员,而是面对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若干个高级指挥机构。

操场上没有人对“意识形态范畴”做出反应,七中队纹丝不动,目光全部集中在萧天英的身上。萧天英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接着说:“好,看来没有人被我这个问题吓倒。我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在这里是在做什么?是训练,是检验,是展示,也是炫耀,可是同志们想一想,这一切归根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

场地一片寂静,稍顷,一个虽然低沉但并不微弱的声音像是一阵轻风从人们的头顶上方掠过——

“为了……战争。”

萧天英敏锐地捕捉到了声音的来源,提高嗓门喝道:“凌云河,大声说!”

凌云河咔地一个立正,提高膛音,吼了一句:“为、了、战、争!”

“很——好!”

萧天英举起了手臂,向队列里的凌云河挥了挥,说:“是的,说得对,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战争,甚至可以说就是战争。同志们,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在这里仅仅是搞个训练,比划一下花拳绣腿,不是。我看见的是战争,是炮击,是覆盖或者摧毁。在我看来,任何一场战争,无非都是由两个阶段组成的,一是起跳阶段,二是跳跃阶段,而我们今天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起跳阶段的惯性助跑。大家都知道,在军区我是分管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