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人世间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人世间

第34章

书籍名:《人世间》    作者:温瑞安


快意恩仇,几时才能恩仇了?一个人如果随便可以杀错一两人,几万人下来岂不是枉杀了几万人?那跟杀人不眨眼的大盗、贪官污吏又有什么不同了?……“沈耕云双目平视方歌吟,道:“我开始是以为一只鸡,惹得我们双手腥血,但仔细想来,却也不是。

我们之所以迷途不返,乃因挟技遨游,胆敢闯入民宅,乃丈一点小本领;居然与人争食打斗,因为有一点微末的功夫;至于火烧骆家庄,使其他的人也遭受无妄之灾,乃生自我们自以为行侠心肠,管不平事,到头来,害了无辜,都拜这”一身功夫“之赐。你说学武一事,旨在伤人炫己,害不害人?江湖土、武林中、官道上、僻径中,多则是高来高去的所谓仁人侠士,什么急人之难,救人之命,白花花的银子花不完,一发声的银票使不尽,到处自逞豪态、炫技逞能,所花的钱,从何而来?说的是劫富济贫,但其中有多少像吴阿汉的祸事,只是他们做案后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曾听得罢了。别人辛苦工作赚钱,始得盈余,却跟他们一个抑强扶弱,都抢去了,岂不比狗官搜刮更无理?至于所出的名,乃在杀人如麻,逢战必胜,刀口上涵血,枪尖上挑人头,这死的如许人,那个不想出名的?那个是没爹没娘等奉养的?这江湖上的名头,简直比俗世中的功名富贵,杀的人还要多啊……有道是:成者为王,败者为蔻;赢的付出代价,那还得了,但败者沦为恶鬼,永不超生,这武林恩怨、江湖风暴,真永世无休么……这风波里有多少千万双难惹的祸事呀……”

方歌吟只听得一片茫然。沈耕云道:“我领悟这些后,便不想学武了,偷偷离开了师父,心里头觉得对不起他,有负他恩厚,但他杀戳过重,我不能如此耽下去……”方歌吟知他尚未得悉,义勇好战的“追风一剑”潇何,已在“七寒谷”之役英勇战死了。

沈耕云笑笑又道:“我从一只鸡的祸事省悟,便不再练举脚,只修习圣贤书,学学作诗,闲来填词,台阁规模,典章丈物,也通晓些略。以备将来出仕时以致用,赞圣贤书,以钢为监,可正衣冠,以古为监,可知兴替,以人为监,可明得失,今日为兄的将此番话相劝于你,虽不致逢干剖心,果进谏,但句句都是由衷之言,愿你能溯源求本,弃武就文,才不致沉沦于血腥风雨之中,永不超生……”

方歌吟静默良久,时皓月中天,方歌吟沉吟道:“沈兄洵洵儒雅,才藻澎涌,乃博识君子,今晓以大义弟恭聆教谕。这些日子里,小弟的正从数场历劫中余生,而今想来,荼毒生炭,血洒长街,万里生灵,实罪不容诛。只是武林中的事,应以“止戈”为重,江湖上的事,以”忠义”为原则,不一定以杀止杀,以血偿血。沈哥哥常读圣贤书,莫非在敦品修心,用以行之于天下,克己复礼,推己及人,若知而不行,又有何用?侠而无儒者之知,自是匹夫之勇;唯若儒而无侠者之行,岂不迂腐?今朝廷腐败,江山变色,沈兄出仕官宦,也怀抱激浊扬清,澄清天下之志,我等则在莽莽江湖上,作些“义所当为”的事而已,方可相互配合,殊途同归,又有何不可?“沈耕云见方歌吟侃侃而谈,秉正不惑,直抒胸臆,自己的话,只望有针贬作用,当下苦笑叫了一声:“吟弟。”方歌吟应了一声,双手紧握沈耕云的手,两人在月华下,都忆起当日年幼时奋勇退敌的情景,不禁槭然。沈耕云微笑道:“昔日我好玩,你好读书,我常诱你到溪边捉虾捞鱼,山上练拳踢脚,今日这机缘,却倒转了过来了。”方歌吟陪笑道:“后来沈哥跟了萧师叔,我跟了师父,师父好文,师叔近武,也正好合了我们心意,……却未料今日见面,竟实际如此不同。”

沈耕云在当世名公巨卿中,已得重视,灿然名动诸侯,丈采风流,只是方歌吟荒疏已久,未近文墨,故不知“沈追莹”三字已是当代儒仕中仰之弥高:至于方歌吟,此刻已是武林圭皋,啸傲烟霞,令江湖中无人不歆然佩服。只是两人随缘触机,各有不同际遇而已。但两人都不免感觉有些格格不入,沈耕云笑起身,拍拍身上所沾下微尘,歉然道:“我还有书要读,今日的事,望大家心头记住便了。”方歌吟他知其意,站起来道:“沈哥哥不吃一顿再去……”沈耕云笑看摇首道:“不了……”方歌吟忖念沈耕云可能官职在身,不便与自己共进餐食,当下改而笑道:”适才沈哥哥踱过,我还未识,却听沈哥哥念道:“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沈耕云微一沉吟,喃喃念道:“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乍抬头,两人击掌一笑,沈胞云返身蹈蹈行入寺中,方歌吟犹背负双手,只见对面眠山重重,微有雪意,雪势却十分淡薄,面似若有似无。方歌吟记得萧秋水从前曾偕唐方上峨嵋,时亦有雪,却不知那时萧秋水在想些什么?

第十六章重逢

却说方歌吟、桑小娥偕同桑书云、辛深巷、车莹莹诸人来到了峨嵋山,这是瀚霜满山,秋高气爽,到得了中午,霜都消融了,俟得了晚上,又结了霜。桑书云等寄宿于峨嵋山万年寺中。这万年寺建于晋代,据说李太白曾在此听过绿绮琴,这里敖近长老坪一带,崎岖高峻,气候千变,风雨无常,至秋季尤甚,是谓“白水秋风”之胜。

到了晚上,方歌吟、桑小娥出来闲步,只见中天一轮皓月,明照万里,很是清寂。

“啊,明晚儿便是中秋了。”同想,小时中秋所发生的事儿,恍如一场梦一样。只闻普贤殿内,书声琅琅,尤甚于诵经念佛之声,方歌吟知是应考书生,硕学名儒,都在此间修习,那时风气尚文恨武,蔚然成风,皓首穷经之士,在所多有。

方歌吟因而感触到近些年来,他修习诗书老少,练武争战者多,时光都在江湖斗争中销磨罄尽,此刻面对明月,耳闻书声,不禁有所长叹。

这时寺门“研呀”一声,一白衣书生,步了出来,摇头幌脑,边走边吟:“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今故,沈吟至今……”方歌吟少时在“江山一剑”处所学,乃以经书为主,武学为辅,这是祝幽性情所使然,也是方歌吟性所近也。方歌吟犹记取祝幽在解释这阙“短歌行”时说:“曹操在作这首歌时,踌躇满志,以为可以挟天子,令诸侯,正在横架长江,面对赤壁之战,在大江明月之中,沉诵此诗。

却不料往后便有赤壁之败,使得他如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唉,王图,到头来骨头红粉!”方歌吟不知师父因何叹息如此刻深。

那人依旧吟哦背诵,掠过方歌吟身侧,目光斜视,“痍”了一声,方歌吟目力极佳,习于在黑暗中视物,望去皆也轻忆一声,原来两人都感到熟稔,两人既感眼热,却不知是在那里见过。但又想不起那里见过,便不好招呼,就在这时,在月色下一人跄跄慌慌,刷地掠过,似被人追赶得急。

方歌吟眼尖,一见那人,便知是杀父仇人费四杀,却听得一人大喝:“费杀别逃!”却正是那书生所喊。方歌吟立即恍然,跳起来道:你是沈哥哥!”

、那少年初听他一叫嚷、呆得一呆,也是喜叫:“你……你是吟弟!“那费四杀却趁两人欢喜间,纵得影综不见,方歌吟情急要追,却见山下又掠上两条人影来,以为是钟瘦铃,连忙蓄努待发,定睛看去,原来是”袖里干坤“徐三婶和全真子二人。只见二人喘气嘀嘀,敢情是追费杀追得急了,二人一见方歌吟和桑小娥,忙稽首揖拜,方歌吟连忙回礼,徐三姥道:“适才“勾魂手”费四杀经过此地,方大侠可有见看。”方歌吟慌忙道:“徐前辈千万不要如此称呼,直叫在下名字便好。”

徐三姥笑道:“不叫大侠,叫少侠好了。”全真子接道:“只不知费四杀往何处溜了?”方歌吟道:“确是从这边逃了,没把他抓看,真是惭愧,真不知……不知此人又因何事惹了两位?”

徐三姥笑眯眯地道:“惹“长空帮”么,现下谅他也没这个胆子。”方歌吟自知失言,全真子比较淳厚,即说:“少侠有所不知,自从辛总堂主得悉费杀师徒乃少侠仇人后,郎嘱梅二堂主全力搜捕,这些日全长空帮各处搜索此人,便要抓他来见方少侠。”方歌吟听得热血沸腾,心中感动,一时没了言语。

全真子瞄了瞄势头,道:“方少侠旧友重逢,正好叙叙旧,我们先告退了。”

方歌吟想起一事,便问:“那费四杀……”徐三姥领会其意,笑道:“方少侠放心,这点“长空帮”还办得到。他既上得了峨嵋,我们就把山下包围得铁桶也似的密,还怕他飞得上天?”说便唱偌而去。

方歌吟见两人要走,忽问道:“那成……成老英雄呢?”徐三熔婶色闪过一片阴霾,问:“成老爹么?”方歌吟见徐三婶神色消沉,本来只想问候几句,现下都不知该不该问了。

全真子却道:“十二飞星、寒鸦点点”成问出成老英雄,在恒山之战后,因独子及媳妇儿都战死,郁郁寡欢,回去耕作,没多久也就撒手尘寰了。”方歌吟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只能“哦”了一声,全真子拉伤感中的徐三婶,缓缓而去。

这时明月窥人,树影扶疏,只剩下了方歌吟、沈耕云、桑小娥三人。

桑小娥冰雪聪明,道:“你俩叙叙,我陪爹去,顺道儿整治些酒莱,给你俩叙用。”沈耕云笑道:“这位是弟妇了?”桑小娥粉脸一红,也不理会,纵身向庙里掠去,耳际犹传来方歌吟落落自得的笑声,道:“沈哥哥,小娥的手艺极好,正好让您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