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暗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暗杀

第39章

书籍名:《暗杀》    作者:陈建波


若是他在的话,说不定还能预见祸福呢。”

繁茂会心大笑,接口道:“你说的是箫老道吧?”

繁盛点头,苦笑道:“这道人却也见机得快,金蝉脱壳而去,不见踪迹了。老大念叨过好几回,你方才也是。若是他在,摇上一卦,心里多少能有个数。不像现在,六神无主、难勘未来呀!”

(六)

就在繁盛、繁茂兄弟俩慨叹箫老道之后的第三天上午,周家大少爷繁昌的炭店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大约四十来岁,身穿中山装,头戴礼帽,手中提着手杖,步履甚是轻快,面白唇红,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繁昌不知他的来历,但看其气度不凡,知道不是等闲之辈,急忙迎入沏茶招待。

此人稍加寒暄后,从兜内掏出一封信来,呈奉于他面前。繁盛看了看封皮上的落款即笔迹,心中一惊,郑重说道:“原来是李部长荐来的朋友,失敬了。”

这人微微笑道:“人不如新,衣不如故,果然如此。周先生,咱们小别时间不长,居然就不认识在下了,真是令人伤感啊”!

繁昌一愣,不知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仔细端详一番他的容貌,果然是有几分熟悉,但却想不起来他到底是谁?这人也不出言提醒,坐在沙发之中抚摩着手边斜放着的那根手杖的顶端雕像,依旧笑容可掬地望着他。繁昌思忖了良久,从他的眉目间依稀想起个人来,可又不敢确认,迟疑道:“你,莫非是,箫……”

第七章(10)

那人哈哈大笑,站起身来,在他面前走了两个来回,说:“不错、不错,我容貌大变之后,周先生依然能看破端倪,眼光果然非同一般!”

繁昌见他承认了自己的臆测,不觉惊愕非常。他居然就是前些日子悬衣匿迹的箫道人,简直不可思议。此人失踪后不过一两个月,竟然又手持李士群的亲笔信函登门来访,可见其身份非同小可,而且,还分外添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令他如坠云雾之中,难以捉摸此人的底里分量。

他心中嘀咕,脸上却流露出兴奋的神情来,连连请他喝茶,说:“我那两个宝贝兄弟,倘若知道你这样重又现身海陵,不知要吃惊到什么程度呢。”

这人摇手道:“旧时道人已还俗,鄙人姓方,名世成,南京政府清乡委员会清乡督导局一介专员而已。道衣褪去着紫衣,空持残蜕徒悲秋。现在已是春天,万物竟长,欣欣向荣。今人、故人,并非一人。周先生可明白在下的心思?”

繁昌点头,恭恭敬敬抱拳一揖,道:“周某人领教。世上本无箫道人,只有方专员。方专员是督导地方清乡的高参,绝非白云观中摆卦设爻的道士。”

当下,这两人便心存默契,避开了白云观中的旧事,只谈眼前的俗务。原来,方世成是南京汪政府新委任的清乡督导局江北区专员,负责江北区的清乡检查事宜。李士群再三邀请,将其延入帐下,兼带起辅佐江北情报站的工作来,他的出现,令正值春风得意的周繁昌惊疑不定。首先,他难以估摸这位前道人后督导专员的真实底细。再加上此人过去游迹江湖时种种诡秘,更令他心中充满了戒意。其次,李士群让此人来到海陵,插上这么根木杠,是出于何意?对自己近期取得的成果不满足?还是对此产生了尾大不掉的担忧,想再遣人来掣肘,以防自己在江北地面上作大,不听总部的号令?

这位方世成似乎对于繁昌的疑虑没有任何的觉察,好似脱胎换骨样伸展了一下身体,完全没有昔时做道士的老态和稳静。他望着方才一直言不由衷的繁昌,说:“我的督导专员署设在北山寺,和孙良诚的留守司令部在一起办公。周先生何不移驾,一起去坐坐,顺便在那儿喝几杯呢?”

繁昌听他提到北山寺,想到了去年因繁盛旅途被劫一事求助孙良诚的经历,心中油然觉得仿佛是恍若隔世了,点头接受了这个邀请。

10分钟后,周家大少爷繁昌随着这位贸然出现的江北清乡督导专员方世成,前往城北律宗大庙北山寺。这里原先驻扎的孙良诚的司令部已经大部撤离,只有少量人员维持一个所谓留守的架构里。好在寺庙房屋众多,僧侣们都避到后面精舍中去,将大殿后前面的厢房空出来,供给军队使用。

进了山门殿后,繁昌在空荡荡大雄宝殿前的场地上驻足四顾,虽见阳光普照,但寂寥无人的空旷令他顿时从心底涌上一片寒悸,说了声:“这里太空了,得有护卫部队住进来。”

方世成介绍说这大殿里,依旧由原来的孙良诚部属留驻。西边厢房是专员公署,派了一部电台、四五个随从兼,在几个房间里摆了桌子,架设了电话,俨然也是一副衙门的派头。海陵城虽然面儿不大,但庙宇众多,大多被军方征用。无论是国统时期还是现在,挎枪提鞭的军人到处都是,正符合眼下战争时期的特征。

繁昌去了那几间厢房坐坐看看,心中大抵有了个数。这个所谓督导专员,实际上就是调整皇协军各部协同以及清乡之后所占领地区钱粮征收的机构。这个职务非常特殊,暗地里有着丰厚的油水。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暗暗心生妒意,这海陵一带的局势,本是自己近几个月来辛辛苦苦开创的,孰料,南京方面竟然另派他人来分自己的利益,而且还匪夷所思地派来这么个人。

方世成兴致勃勃地领着繁昌在北山寺里转悠了一圈,顺便还拖着他去了后面藏经阁、卓锡泉等几个僧家自住的地方讨了些茶喝。和尚见来了这两位官府中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去名闻遐迩的卓锡泉中汲起水来,烹茶待客。繁昌见了这井水,想起了一事,笑道:“方专员可知,这泉水还有另外一处妙用。”

第七章(11)

方世成问:“什么妙用?”

繁昌炫耀道:“本地名酒,皆是取自这泉中的水酿成。枯陈药酒、雪醅酒之所以入口绵甜,水质是关键。据说,杭州人根据配方用虎跑泉仿做雪醅,10年而不能成。主要就是无法得到与卓锡泉仿佛的泉水。”

方世成顿足一叹,说:“我曾有半坛雪醅,尽为君家兄弟饮尽,再三思之不得了。不知道这海陵城中还有这酒存世?”

繁昌一笑,说:“此酒存世日稀。但是周某有幸收到一坛,放在炭店里。待会儿,我们便在附近找处饭店,让人取了酒来,把盏言欢,如何?”

方世成听说他有酒,高兴得眉飞色舞,说:“行、行、行!现在春蔬上市,又有鱼鲜,佐以雪醅,神仙也不要做了!”


(七)

周宅之中,繁盛陪着妻子许怡六神不安地坐在庭院里,看天空时而柳絮轻飘,时而细雨纷纷,几乎忘却了外面的光景。这些天,他遵从母亲的意见,一心一意留在宅内。宅门口,繁昌派来监视门户的人见他很少出来,每当繁昌查询,都是摊手笑笑,表示毫无异常。

其实,繁盛不出门,并不代表他已经和外界断了联系。发现这一秘密的,是老三繁茂。但是,繁茂并不是真正觉察其内玄奥的人。而是由玉茹告知的。

那天夜里,玉茹正因为心头烦事而寝食难安。看看外面宁静,月色清亮,便独自出门来在宅内走走散心。也是事逢凑巧,当她走到旧时曾碰见繁茂中枪翻墙进来的那段围墙时,隐隐约约发现一个人正猫在壁根下仰头发出一声轻悄的唿哨。墙外,立刻也有人回应。接着,一小截竹管样的东西掷过墙来,被那人伸手接住,转身便走。

月光落在他的脸上,显明地照耀出他的容貌,正是老二繁盛。

玉茹掩口噤声目送他离去后,站在阴影里半晌没敢出声,然后掉头便回院去了。这个意外的发现,使她意识到,周宅内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下面,居然已是波澜起伏,难以想象的。原本她以为是丈夫和老三繁茂是身份特殊的人,想不到这老二繁盛也是。这一门三兄弟各寻山头,各立门户。将来的周家更是危机重重了。

但是,现实里迫在眉睫的一个重大危机就摆在玉茹的面前,令她失魂落魄。这一个月,她无比惊诧地发觉,自己的月事未到,屈指算来,至少过期已经20多天了。而且,近两天还有呕吐的征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她怀孕了。

还有一个可以确凿认定的是,这肚中孩子的父亲,是繁茂。

虽然周太太整天闷闷不乐,为的就是周家至今未能有个第三代孩子。对老大失望之后,期望着老二拔得头筹。孰料事实上却是老三捷足先登了。不过,种子却下在了玉茹的肚子里。

玉茹这时已经顾不得再被婆婆发觉的危险。眼见繁盛离开后,也跟着悄悄去了繁茂的院子。这会儿,繁茂已经睡了,但还没有入梦。依稀听得有人蹑手蹑脚进了院子,站在门外轻柔地叩门,立刻明白是玉茹到了。

他连忙起身,顾不上披衣服,一溜烟赶过去开门。玉茹进了门,反手掩上后又插了门闩,忽然呜咽抽泣了几声。繁茂吓了一跳,忙关切地问原因。

玉茹的眼泪吧嗒吧嗒掉落下来,抽抽噎噎说:“我,我怀了你的骨肉。”

繁茂如遭雷击,打了个寒战松开了她的手,说:“这,这是真的,不会是他的吧?”

玉茹道:“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现在早就孩子满地跑了。结婚这些年来,我始终没能怀上。原因必定在他身上。换了你,一下子就有了,这可怎么是好?”

繁茂咬住嘴唇默想片刻,说:“要不,将错就错,认作是他的,他不一定会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