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侠女奇缘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侠女奇缘

第42章

书籍名:《侠女奇缘》    作者:文康


  因吩咐先把弹弓收好。

正说着,褚一官也回来了。他本是走江湖的人,什么不在行的?见了老爷,也恭恭敬敬的请了安。褚大娘子便把安老爷的来意和方才这番话告诉了他。只见他口里答应,心里却是怀疑。他娘子道:"  你不必着忙,万事有我呢。"  褚一官道:"  我不怕别的,他老人家是个老家儿,口自们作儿女儿的顺者为孝,怎么说怎么好。就是他老人家,抡起那双拳头来,我可真吃不克化。"  他娘子道:"  也不到那个场中,你这里伺候老爷,我预备点心去。"  说着去了,少时拿出点心粥汤来。老爷一腔的心事,不过同公子略吃了些,便拣下去。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  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正谈得热闹,只听得前面庄客嚷了一声道:"  老爷子回来了。"  褚一官听了,发脚往外就跑,连那华忠也有些不得主意;两个伏侍的小小于,吓得影踪全无。

这正是:西关猛虎山头吼,早见群狐穴底藏。

那邓九公回来见了安老爷,怎的个开交?下回书交代。  

第十五回  酒合欢义结邓九公  话投机演说十三妹

上回书讲的是安老爷来到褚家庄,探着十三妹的消息,正和褚一官闲话,听说邓九公回来了,早见那褚一官慌作一团,同了华忠并众庄客,忙忙的迎出去。老爷心里想道:"  这邓九公,被他众人说得那等的难说话,不知到底怎生一个人物,待我先看他一看。"  说着,依然戴上那个帽罩儿,走角门,隐在门后,向外窥探。恰好那邓九公正从东边屏门进来,只见他头戴一顶自来旧窄沿毡帽,上面钉着个加高放大的藏紫菊花顶儿,撒着不长的一撮凤尾线红穗子;身穿一件驼绒窄荡儿箭袖棉袄,系一条青绉绸搭包,挽着双股扣儿垂在前面;套一件倭缎镶沿,加镶巴图鲁坎肩儿的绛色长袍,对开长袖马褂儿,上着竖领儿,敞着钮门儿;脚下一双薄底儿快靴。那身材足有六尺上下来高,一张肉红脸,星眼剑眉,高鼻子,大耳朵,颔下一部银须,连鬓过腹,足有二尺来长,被风吹得飘飘然掩着半身;虽说八十余岁的人,看去也不道六旬光景。他一手搓着两个铁球,大踏步从庄门上,就嚷进来了。只听他一面走,一面说道:"  你们这般孩子,也忒不听说,我那等嘱咐你们,说我这几天有些心事,心里不自在,亲友们来,凭他是谁都回他说我不能接待;等闲的人,也不必让进来。你们到底弄得车辆牲口的围了一门口子,这是怎么个原故?姑爷,真个的你住在这里,就是你的一亩三分地,我一个钱的主意都作不得不成?"  褚一官连忙答说:"  老爷子,这又来了,这话叫人怎么搭茬儿呢?你老人家是一家之主,说句话谁敢不听;只因今日来的,不是外人,是我大舅儿面上来的,亲戚礼道的,咱们怎么好不让人家进来喝碗茶呢?"  那邓九公道:"  哦,舅爷面上来的;舅爷到这里,我邓老九没敬错啊!谁家没个糟心的事,难道因为舅爷,我还说不得句话吗?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甚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偏要趁这个当儿热闹我,是个甚么讲究?"  华忠一听,想:"  不好了,这是冲着我来了。"  因赔笑道:"  亲家爹,你老人家听我说,要是我平日的认得这等一个寻常人,我断不肯请他进来;只因他是个主儿,你老人家有什么不高明的?  "那邓九公听了,把眉毛一拧,眼睛一眨巴,说:"  什么行子主儿?谁是主儿啊?我邓老九公是天地养活的,受的是父母的骨肉,吃的是皇王的水土,我就是主儿,谁是主儿呀!那主儿卖几个钱儿一个?"  褚一官是怕安老爷听着不雅,忙拦道:"  你老人家这句可不要。"  邓九公见他如此说,便丢下华忠,向着他道:"  哦!我错了。露着你们先亲后不改,欺负我老迈无能,这么着,不信,咱们爷儿们较量较量。"  说着,挽起那宽大的马褂儿袖子来,举拳就待动手。"  老爷从门里看见,说:"  这一动手,可就不成事了。"  连忙跑到跟前,深施一躬,说:"  九公老人家,且莫动手,听晚生一言告禀。"  那邓九公正在挥拳,忽见一个人从西角门儿里出来相劝,定晴一看,只见那人穿一件老脸儿灰色三朵菊的库绸儿棉袍,套一件天青荷兰羽缎厚棉马褂儿,卷着双金鼠袖儿,头上罩着个兰毡子帽罩儿,看不出甚么帽子,有顶戴没顶戴来。

他提着拳头看了一眼,便问褚一官道:"  这又是谁?"  华忠恐他说别的,连忙说:"  这就是我们老爷。"  安老爷连喝道:"  你这个人好强!

怎么还这等说法!  "因对邓九公道:"  晚生是从此路过,遇见我们这姓华的,因此才见着这位褚一官,提起来知道九公也在这里。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要想拜见拜见。他两个是再三相辞,却是晚生时不知进退,定要候着,瞻仰尊颜,这事却与他两个无干。如今既是九公不耐烦,晚生立刻告退,断不可因我外人,坏了自己的骨肉情分。"  说罢又是一躬。

那老头儿见安老爷这番光景,心里先有三分敬意,说:"  且住,我也曾闻着我们这舅爷,跟的是个官儿;这么着,尊驾先通个姓名来我听听。"  这个当儿,他一只手,只管得儿楞楞、得儿楞楞的搓着那副铁球;那一只拳头,可就慢慢的搭拉下来了。安老爷见问,便说道:"  不敢,晚生姓安,名字叫作学海。"  说了这句话,只见他两眼一怔,哈了一声,说:"  你叫安学海,你莫非是作过南河知县,被谈尔音那厮冤枉参了一本的安青天安太老爷吗?  "安老爷道:"  晚生却是作过几天河工知县,如今辞官不作了。"  那邓九公听得,把手一拍,便对着众人道:"  我说你们这班孩子,紫嘴子一抹汗儿不中用。"  褚一官道:"  又怎么了,老爷子?  "邓九公睁着那大眼睛道:"  这位安太老爷的根基,你们大略着也未必知道。他是天子脚底下的从龙世家,在南河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叫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真是金山也似的人,这是一。再说我是淮安府根生土长,他作那里的知县,就是我的父母官。今日之下,人家到了咱们家,就好比那太阳爷照进屋于里来了,怎么着你们连个大厅也不开,把人家让到那背旮旯儿里去?这都是你们干出来的。"  褚一官一听,心里说:"  得了,够了我的了。"  忙说,"  我们不行哟,还得你老人家操心哪!  "说着,暗地里和那些庄客挤眉弄眼说:"  走哇!咱们收拾大厅去。"  邓九公这才转到下手,让安老爷大厅待茶。老爷才把帽罩子摘了递给华忠,进了屋子。那邓九公连忙把那副铁球揣在怀里,向安老爷道:"  老父母,子民邓振彪叩见,可恕我腰腿不济,不能全礼。"  说罢,打了一躬。老爷顶礼相还。老爷此时,早看透了邓九公是个重交尚义,有口无心,年高好胜的人。便道:"  九公,我安某今日初次登堂,见你这番英雄气概,况又这等年纪还是这样精神,真是名下无虚!我安某得见这般人物,大快平生,我这里有一拜。"  说着,借着还那一躬,就拜了下去。慌得邓九公连忙趴下还礼不迭,说:"  我的老父母,你可不要折了我邓振彪的草料尸还了礼,一面把那大巴掌拿住老爷的胳膊,那只手架着膈肢窝,搀了起来,看他那起跪比安老爷还来得利便。老爷起来,又对他说道:"  我们先交代句话,这父母官、子民伪称呼,原是官场的俗套几,请问如今那些地方官,又那个真对得住百姓,作得起个民之父母;况且我又是个下场的人,足下又不是身人公门,要一定这样的称呼,倒觉俗气。就论岁数,也比我长着三十余年,如不见弃,我今日就认你作个老哥哥何如?"  邓九公听了,喜出望外,口里却作谦让,说:"  这可不当。老父母,你是什么样的根基?我邓老九虽然痴长几岁,算得个什么,也好妄攀起来厂老爷道:"  快休说这话。你我丈夫行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说着,早又拜了下去。邓九公也忙着平磕了头,起来拉了老爷的手,哈哈大笑道:"  老弟,这实在是承你的错爱。劣兄今年活了八十七岁,再三年平九十岁的人了;天下十七省,不差什么走了个大半子,也交了无数的朋友。今日之下,结识得你这等一个人物,人生一世,算不白活了。"说着,只乐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开。

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欢喜。邓九公便对褚一官道:"  这咱们恭敬不如从命,过节儿错不得。姑爷,你也过来见见你二叔。"  一官连忙过来,重新行礼。老爷拉起他来。这个当儿,华忠抖机伶儿,拿了把绸掸子来,给老爷掸衣裳上的土。老爷笑道:"  这不好劳动舅爷呀!"  把个华忠吓得一面忍笑,一面掸着土,说道:"  这里头可没奴才的事。"  安老爷因命他道:"  你把大爷叫来。"  邓九公道:"  原来少爷也跟在这里。你们旗下门儿里都叫阿哥,快请,快请。"  安公子在那边,早晓得了这边的消息,听见老爷叫,便带了戴勤、随缘儿过来。安老爷指了邓九公,向公子道:"  这是九大爷,请安!"  公子便恭恭敬敬的请了个安,喜得个邓九公双手敬捧起他来,说:"  老贤侄,大爷可和你谦不上来了。"  又望着老爷说:"老弟,你好造化,看这样子,将来准是个八抬八座罢咧!  "  .那时褚一官便用那个漆木盘儿,又端上三碗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