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第五七章 山贼来袭(上)

书籍名:《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作者:安平泰


        披风、马甲和雪纸给我带来了财富和名气,安平免费学堂更是给我带来了良好声望。现在十里集谢大善人谢家的名声,已经隐隐有与老李家看齐之势。而随着我的发迹,整个陈家村的人都跟着我沾光,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新富裕起来的第一村,现在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几乎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可谓家家有余粮、户户不愁吃穿,虽说还没有个个绫罗绸缎,但破衣烂衫的完全在村里绝了迹,尤其在我捐给陈氏宗祠两百两孝敬之后,老爷子做为族长很是接济了村里的几家困难户,给他们买衣送药送粮、嘘寒问暖,“贫困”这两个以前村里人都耳熟能详的字眼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而老爷子这番举措,在赢得村里众人交口称颂的同时,他的族长之位就完全的稳如泰山了,若说以前还有几位陈氏村老跟他暗地里较劲,但现在却是一个个的对他拍起了马屁,极尽尔虞奉承之能事。

        陈家村的一夜暴富,在人人称羡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后遗症。直接的一个就是出现了一股向陈家村迁徙的移民潮,也不知这些人从哪里听来了小道消息,只要住到陈家村成为陈家村里的一员,他就会被谢大善人也就是我招录到手下做事,成为光荣的安平商团一名员工,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刚开始几天来陈家村要求落户的人,也就五六家的样子,老爷子见他们拖家带口的大老远跑来实在是很有诚意,再加上村里的壮劳力都进了商团,其余种庄稼的人手就有些短缺了,所以就答应了下来。但这口子一开,这股移民潮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尤其在十一月初的这几天,每天赶来要求落户的移民就足有十几家之多,别看这数字不起眼,古代的一家子概念可是很大的,有的一家四世甚至五世同堂,从上到下就好几十口人,这一算下来,每天要求来陈家村落户的人口总数就至少有百多人,有时要超过两百人。若是都接受下来,不出几天,陈家村的外来人口就会大于本村人口,那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所以,老爷子也有点着急起来,在一晚召开了宗祠大会,村里的一众村老一致决定不能接受太多的外来人口,最多的名额只能是本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名额一满就见人撵人,不准他们踏入陈家村半步。

        这个无奈之举,当然不能让那些滞留在陈家村外头的移民满意,在一些人的鼓动下,甚至差点闹起事端来。好在老爷子当即立断的派人召集了村里的众护卫,个个刀剑出鞘、弯弓搭箭,严阵以待,又许下每家每户一定数额的遣散费,才避免了一次危急。

        这事过后,虽然大多数的家庭,特别是十里集镇内的人都回去了,但一些十里集外头大老远赶来的人家,却是逗留在了距离陈家村三里外的一个小山坳里,为数还不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不下百多人,他们在那里以木建房,开村立寨,竟然大有长期定居的意思。派人去打听了才知道,这些家庭都是破产的农户,在自家时就一无所有了,现在老爷子给他们每家每户发了不大不小的一笔“遣散费”,他们勉强还能过活些日子,他们一致的盼头就是希望能借着陈家村这块“风水宝地”沾点光,在旁边捡点这个富裕村的油星吃吃,当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着过些时候,陈家村能发点善心,接受他们入村。

        这在旁边突然出现的小村寨,立时又引起村里众人的议论声,有说直接排护村队撵人的;有说再花点钱劝散的;有说直接报官让官府来办理的……虽然大家意见不怎么统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不希望自己村子旁边有群“流民”在“虎视眈眈”,“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个道理古今都一样。

        老爷子没法下,又召开了宗祠大会,并且以族长的名义也正式邀请了我这个外姓参加,其他的除了几名村老外,就是每一辈分的几名各自代表,其中有陈东、陈西,不过他们在这辈分小了点只有当听众的份儿。

        这次的大会,一开始就吵得如菜市场,还是跟村里众人议论的一样,都是各执一词的希望族里能采纳他们的意见。老爷子倒也会做人,立马就来了个和稀泥,都采用了下来,先派人去请那个村寨的代表来谈判,许以一笔合理的费用,来个先礼后兵,若是他们要价太高或不愿离开,那就进行第二步去报官,说这个村寨聚集流民,久恐生事,到时我们可以出动护村队协助官府办事,直接去撵人。

        老爷子这一手,倒也很是漂亮,得到了族里众人的全票通过,我虽然的对这一做法持保留态度,但无奈众人都支持,也只好顺应了一下民意。

        新建立的村寨一共派来了三名代表,两个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分别代表了三个姓氏。谈判的结果很是意外,这三家姓氏一律拒绝离开,说他们早已经打听清楚了,他们现在住的那里属于无主之地,最多到时候去官府报个备就行,更何况他们这些天每家每户各自都在那里开垦出了不少田地,他们已经把那里当成新家园了,哪能说走就走?而陈家村这边一时又不能许给他们大额的“搬迁费”,他们更是铁了心的赖着不走了。

        两村的谈判以不欢而散结局,等于撕开了脸皮,老爷子也不客气,立即要我书信一封给我的嘉言兄长,把这里“聚集流民”的事详说了一遍,希望他能早点派人来解决此事。我当然照着做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能不动粗的就不要动粗,不然对我和陈家村的整体声誉有负面影响,让官府派兵来也只是做个姿态,到时候还是要以怀柔政策为主。老爷子对我的考虑是很赞成的,毕竟这么凶神恶煞般的赶别人走,怎么说都是自己这一方有点理亏,但不赶他们走,到时只怕那里的人会越聚越多,会对本村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造出威胁,现在只能希望这村寨的人到时能在官兵和护村队的威迫下,乖乖的拿钱走人。

        (紫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