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85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强云你不用为难了,我全都明白,你不说我也全都明白了。”

林强云奇道:“你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沈念宗:“我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林强云只能苦笑,前几天是吴老六说“明白了,真的明白了”,今天,沈念宗又说他“明白了,真的明白了”,可林强云自己就是不明白,他们到底“明白了”什么,自己又“不明白”什么。真把林强云搞得头大脑大,一时之间愣愣地坐在那儿无话可说。

沈念宗坐回他自己的原位,出声问道:“说吧,你又有什么新的生意,要我帮你做些什么事?”

林强云回过神,想了想要如何开口,道:“叔,现在事情太多,能帮忙的人又太少。所以,我想……我想,你是不是能到县城去帮帮我。以后,若是要到外地去时,再请叔妈和南松一起去。你看怎么样?”

林强云看沈念宗为难的样子,赶紧转弯:“叔啊,也不是一定现在就去,总会等到村子里的事情安排好,有人能接上你的手之后,我才敢请你去的。”

沈念宗吁出一口气,缓缓说道:“强云,这个村子原来包括你在内,有十八户七十七口人。这几天,搬入村里的四户十六人,过些天还有七户二十五个人且陆续搬来。这些事不安顿好,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你看,我们村原来的青壮共是二十九个,打铁去了十三个,再加上你、我、归永一去,原来村里的青壮丁口只有十四人了。我怕万一搬来的人和本村原住户有什么事时,会拖你在外面的大事呀。这村里,我和归永一定要有一个人在,否则实在不能让人放心。不如这样,目下我在家为你守着,以后归永能回来时,再换我出去。如何?”

林强云无奈地说:“这村里的事也确是要紧,什么都可以不要,家就一定要有。那,家里的事就拜托叔多辛苦些了,请你交代村里的梓叔们,一定要把药草种好管好,多开些水田出来种上稻谷。过个二三天,打铁工场就搬出县城去。”

“叔,如果稻谷收割这些事忙完后,就要请人把做到一半的房子盖起来,我想过些时候把城里的那些孩子们送到村里,和本村的小孩一起读书、训练。对了,山都还是让他留在村里吧,省得吓着了人家的孩子。”

沈念宗:“你放心把家里的事交给我吧,不会误事的。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房子还要盖一座大的,像你说的什么学校般,请先生来教孩子们认字写字、学算数,也叫村里的人教他们习武强身。还有,你看是不是在我们横坑那个谷口做个墙,建上个关隘呀什么的。只要关上门,在墙上用弩箭守着,别人要来打我们村什么坏主意都不怕。”

林强云喜道:“这是个好办法,叔就抓紧去做。对了我这里再给你留五千贯钱,就用来建谷口的关隘和房屋、学校。以后钱不够时,再叫人带个信,我会马上送钱回来。另外,这次送货到城里的挑夫,没有回头货了,要先给他们讲清楚。”

这时,沈念宗的妻子披散着湿漉漉的头发慌乱地跑进厅内,朝着林强云大声问:“强云,你放在簸箕里的是什么花,怎么能够把虱子和跳蚤都毒杀了。”

“咦,是真的吗?”林强云一听就知道那是前几天放在那里的药草花,欢喜地问:“叔妈是怎么知道那些花能毒死虱子和跳蚤的,在哪里毒的?快带我去看看。”

凤儿妈:“就是刚才你和凤儿爹说话之前,我觉得头上发痒打了些热水要洗头,只因水太热了些,我就把你放在簸箕里的干花抓了些放到热水里做香汤,等水凉了再去洗。哪想到刚才一去洗头后,便看到水里有许多虱、蚤浮在水上,想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你的那些花能毒杀这些咬人的小虫。那水还没倒掉呢,走,去看看就知道了。”

果然,一木盆黑水里浮着一层死去的虱子和跳蚤,让人看了极为恶心。

这下,林强云来劲了,立刻对沈念宗说:“叔,这事拖不得,要马上叫村里闲着的人,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去将那药草的花摘下来阴干,每斤干花你用一文或是两文钱收购,我有大用。”

随即,他又把外面挂着的药草取下,告诉沈念宗如何采收它的种子,要村里的人有空闲时种下去。

凑巧的是,王归乡今天带着金来、金见挑着六个鸽笼,兴冲冲地回来。十多二十天的时间里,三个人不但在汀州转了一圈,还到赣州去了一趟。

王归乡才放下鸽笼就找到林强云,兴奋地说:“公子,这次买回的二十九只鸽子中,有四只幼鸽,只要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训练成信鸽。三个月后公子就有信鸽用了。”

林强云高兴的说:“那正好,我想过一些日子到泉州去一趟,你的信鸽能飞那么远吗?”

王归乡说:“我会尽量训练好,相信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过,公子带去的人中,一定要有知道鸽性的人,这信鸽必须对人生出感情,才会为我们尽力。”

林强云:“这个容易,我们会多抽几个人和你一起熟悉这些信鸽的。你一定要想办法训练出最好的信鸽来。”

王归乡信誓旦旦地说:“公子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王归乡心里实在是很感激林强云,自己生长在富贵人家,从小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宝庆三年(1227年),堡子被溃兵攻破,他躲在鸽房下的地窖里逃过一劫。那些溃兵烧杀抢掠一番后走了。他从火堆中逃出来时,整个堡子成了一片火海。全家十九人变成了十八具焦炭,只有他一个活口,堡中六百余人剩下的不到七十。

他痴痴呆呆地逛了两天。第三天,在幸存的人们帮助下,从自家的废墟里挖到十余两银子,跟随大家一起开始了逃难。

一个身体弱小的人,又无一技之长,凭着十余两银子过了六年,其苦况可想而知。这次从赣州跟着张本忠他们来到汀州,如果不是公子收留他,今后只有冻饿而死的份。

现在他总算衣食无忧,林强云还让他觉得自己也并不是一无用处的人,自己一定要使出浑身的本事,为公子训练出最好的长程信鸽来。让公子感觉到自己的好处,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张有田、张山、张河、四儿回来见到林强云,连忙上前见礼。他们的身体恢复得还不错。特别是四儿正当长身体的时候,这里十多天的饱饭吃下来,更见壮实。林强云当即要他准备明天跟自己到外面去帮忙。其他三人则要他们再调养好身体后再作安排,三人感激地谢了。


张有田和张山、张河兄弟,本是身强体健的,只不过一段时间以来饿成了这副样子。经过几天的饱饭一吃,加上睡眠又好地调养下来,渐渐也恢复了体能。第三天开始,就不顾沈念宗的劝说,向他讨来锄、镐、柴刀等,到村后干起活来,虽说开始的一二天还会冒虚汗,但后来却是越干越起劲。

他们看到公子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但公子眼中赞赏的眼光就使他们觉得高兴。

他们心中觉得,公子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懂。比如:

公子教他们从小溪里挖出一种白泥,和上黑乎乎叫石墨的东西加水用锤敲打。又找来砂子,也要他们砸碎成粉,加到那白泥中锤打到他满意为止。说这是要做打铁炉膛和坩埚用的耐火泥,有了这些泥,打铁炉不容易坏,可以多用一二个月;用这泥做的坩埚可以装铁水,放到炉里再炼,就能炼成钢。

公子教他们砍来各种杂木晒干,再放进挖好的窑里,待窑内的木柴全部烧着,有一半变红了,再用土封掉,过几天去取出来的就是用来打铁的木炭了。

公子给他们讲木柴变木炭的道理,讲那日打伤他们的火铳,用的火药也是用炭做的。还讲了要炼出现在还没有过、最好的钢来,打造最好的兵器出来让我们见识。还说要造好多钢弩给我们这些人使用,要组织一支全部都使用钢弩的乡丁护卫队,因为公子本人就是这汀州的乡役弓手的总都头。

他们真是听得入了迷,也学到了好多有用的东西。

林强云这天是忙得不可开交,不但要查看村里的人做的砻,检查砻谷皮的情况,盯着他们按自己的要求重做,还要教木匠做出合格的风橱。

次日早晨,好不容易忙出个头绪的林强云,找到了正忙着打发送蚊香挑夫上路的沈念宗,走到他的身前问:“叔啊,我这里来三个多月了,我想今天到城里把各项事情安排好后,明天就回到莲城老家去看一下,最多十天我就会回来。

沈念宗:“强云,回莲城我不拦你,但一定要回到这里来。我们横坑离不开你,需要你来为我们做主,你要记住,这横坑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亲人。等你回来,你的房子也差不多盖好了,你老家还有什么人一起带来这里安家把。其他我也不多说了,你回去一定要多带些钱,也好回去接济家里的其他亲人,做得风光一些。”

林强云说:“叔你放心,我也没有别的亲人,我早已当你是亲人。我一定会回横坑村的。这几天,要叔多受些累了。”

这日一早,林强云交代好打铁场搬到县城的事情后,和背了把弓弩及一袋昨天收来半干药花的四儿,带着换洗的衣服,匆匆赶到城里。

张何氏一见到林强云就告诉他,糯米和红糖昨天已经送到,根宝和全福昨天向小姐告假送钱回家,今天会回来吃午饭。

林强云则交代她,今天不要再做鞋底,把手头的事干完后,另外有事要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