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94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我们是听到有人叫喊什么‘跪地投降不杀’的声音,才知道他们是被人灭了。郭当家的,你看……”

郭当家手搭凉棚朝那儿看了一会,见那伙人开始押着自己的盗伙兄弟朝县城移动,指着东面越野急赶来的盗伙说:“我们人太少恐怕打不过,叫大家聚拢在一起,后面远远的跟着走,等那些弟兄到齐后再杀过去。不要担心,他们要押着我们受伤的弟兄,还有好些人挑着担子走不快,来得及在进城之前把他们截住。”

正如这位郭当家所说的,乡民们既要押着受伤的俘虏,还有八九个人挑着担,怎么也快不起来。

虽然林强云在河边就叫大家把重的东西丢掉,免得影响逃走的速度。

可乡民们一看到他们六个人轻轻松松就解决十多个盗贼,原来想丢弃的担子又重新挑了起来。特别是吴炎,他更舍不得他的宝贝工具和那些铁料,说什么也要带回去。

卷二  第五章

眼看两方的盗贼就要汇在一起,自己和和这些乡民们距城门最近的也还有五六十丈。林强云心中大急,吩咐根宝道:“你把弓弩和箭匣留给我,去前面,叫盗贼们把受伤的背着走,叫乡亲们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城去。我们在后面拦住追来的贼人。”

接过弓弩和箭匣后,看到根宝还要说些什么,不由得厉声喝道:“还不快去,要想害死我们呀!”

林强云招过张本忠等四人,说:“情况看来有点不太妙,过一会只要盗贼们一开始冲来,不要等我发令立即射击,在他们冲到时尽量多发几轮箭,然后不要管别人,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城去。我要看看能不能找出他们的头子,把他干掉。”

张本忠和巫光齐声说:“公子(都头)放心,有弩箭在手,他们绝对到不了我们身前一丈之内。”

四儿和全福则简短的应了声“是!”

林强云道:“那好,现在我们与最后走的人保持十丈左右的距离,退!”

说话间,两股盗贼已经会合,看来有六七十人,在那几个死去的盗贼那儿吵吵嚷嚷的商量了一会。

一个贼头叫道:“前面的那些人没有多少兵器,在他们逃进城前还能追上,能杀一个,本头领赏钱十贯,杀十个的升他为本山当家二头领。”

郭当家跳到路边的田埂上,扬刀前指,大叫:“孩儿们,冲上去把前面的人屠光,为死去的郑头领和弟兄们报仇。”

盗贼们嗷嗷吼叫,乱纷纷地你推我挤拥到路上,一窝蜂朝前冲来。

双方间的距离本来也不过二十多不到三十丈,一会儿功夫盗贼们腿快的上到十五六丈的近处,林强云说:“他们跑得参差不齐,我们一个一个的射击,保持连续性的杀伤力。我先发射。”当先瞄准将弩中的箭射出,退到他们几个身后再拉弦上箭。

并排冲在最前的两个盗贼应声倒下,还有一个贼人收势不及,被倒下的一拌也成了滚地葫芦。

张本忠嘴里叫:“我射完后,轮到四儿,然后再由全福接上。”手却从弩臂中取下两支箭,对跳越而过的一个就是一箭。

众人眼看着那跳过地上尸体的贼人脚才落地,又再次一蹦而起。这回却是一起即落,能清楚地看到他倒下之前右手还紧握长剑,左手掩在咽喉上,大张着嘴惊恐地看着射中他的张本忠。

随后的贼人见冲在最前面的人一下子倒了三四个,马上停步不前,被后面的人一挤,惊声叫道:“不要推我,要去送死从旁边过去。”

那贼头躲藏在后面见不是事,急忙叫喊:“孩儿们不要挤到路上,他们只有五个人,分散开四面冲杀,管叫他们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郭当家也大声喝骂,指手划脚地把贼人分成七八小股,散冲过来。

林强云知道情势危急,看清了指挥贼众的郭当家,把弓弩和箭匣交到巫光的手上,取下背着的火铳装入二颗子弹,让张本忠他们退到身后说:“盗贼有人指挥,这样一分开冲来我们应付就难了,不是好事。你们先退,我把那个贼头先击毙了再说。”

张本忠和四儿他们哪肯就此先走,本来退出好几步的他们又再围到林强云身边,各举钢弩戒备。

林强云不再多说,稳定了一下情绪,站在那儿屹立如山,举起枪瞄准,平稳而缓慢地扣下扳机。

“啪”地一声清脆的枪响,远在二十五六丈外还在大吼大叫,呼喝指挥盗贼分头冲锋的郭当家左胸一震,挥在空中的刀停顿了一下,慢慢垂下。他低头看了一眼左胸上渐渐扩大的血迹,狂吼一声仰天倒下。

盗贼们呆了一下,有人大叫:“郭当家死了,郭当家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打死了。”

原来四散前冲的盗贼返回到路上,围在郭当家的尸体边吵成一团。

林强云背上枪,急急说道:“张大哥和巫兄原地守着,我们一叫就立即退到我们的后面。四儿和全福跟我走。”

转身大步朝急急入城的乡民们走去。

今年初盗贼攻入北城门时,城内的巡检、都头等衙前将伤亡殆尽。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来接替他们,空缺的职位只好留在那儿等人替补。

现时指挥城上守卫的人,全由六大姓仅余的弟子轮流充任,好在客家人在长期与天斗、与地斗、与多如牛毛的强盗土匪争斗的过程中,形成练武强身的习惯。不论大户还是小民,莫不投身练武的活动中,好勇斗狠的强悍之风极盛。

客家人的子弟,最好也是最为快捷的出路就是读书,然后考取功名而致仕为官。这一良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后世的几百年,绵绵不绝。其次就是练武,虽然不能像读书那样可以做官,但最起码能够使自己在这穷山恶水的蛮荒之地多一分自保的机会。

有宋以来,商业大为朝庭所重视,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并不禁止商人出身的人参与考取功名。所以,外出经商的也大有人在。当时的交通极端落后,特别是位于武夷山脉和玳瑁山脉间的闽西汀州地区,货物的运送大部分以人力肩挑为主,小部分以汀江水系的船运为辅,挑夫和行人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客家人不仅重文,也重习武的风气。


今天莲城堡城墙上守卫的当值领头人是罗家大公子罗运天,从盗贼们一出现在南门外就得到本家兄弟的报告,同时示警的铜锣声也传入耳中。

罗运天丢下才扒了二口饭的碗急奔出城门楼,冲到女墙前搭手探看。

南门外数十名盗贼分成三拨朝木桥走去,第一群盗贼已经远离南门近百丈,后面的一群还在门外二十来丈正掉头离开。

幸亏守卫的六姓弟子警觉,一发现贼人立即就关上了城门,马上敲响遇贼的警锣。

探看间,远处的前一拨贼人已发现桥被冲毁,转向临时渡口行进,其中一个贼人向后头的二群盗贼跑来。

这时,东门方向也响起了传警的锣声,罗大公子失声叫道:“糟,今天可能又有一场血战,你们不可懈怠,我到东门去看看。”

站在城墙上比城外的人们看得更远更清楚,形势对城外的林强云他们极为不利。

除了四散紧随追上的上百个盗贼外,南门外抄过来的四五十人,也到达入城队伍的侧方五六十丈。

城东的疏林野地里也有人奔行急赶,最快的已经即将和散布于路左右的盗贼会合,远的也距离不到百丈,从散开的范围和密集的程度看,最少也在六七十人上下。

而城下的乡民行动太慢了,上百人中有二十余个俘虏,不仅稀稀拉拉的拖长到三十余丈,队伍的前端距城门也足有三十丈远。

一个壮丁惊叫一声:“罗大公子,你看。”

罗运天顺着那人的手指看去,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北门绕城而过的路上,一个骑士带着二三百个盗贼排着杂乱的队伍,乱哄哄地转过山岗出现在眼前。在这批人后头,又一个骑马的出现,他后面还有不知多少贼人继续跟着走。

忽听身边一个嘶哑而沉重的声音说:“可惜了林都头这样的一个好人,看来为了保护这些乡民逃命,他是来不及退回城内的了。仅只有半里地……唉!”

说话的是莲城县尉,昨天送走林强云后就急忙到城中各家去拜会六姓的族长和城中的富户,多筹到上千贯钱钞和六十余石稻谷,总算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今天才食毕午餐就听到有贼的警锣声,赶到东城上时,所看到的却是林强云五个人分成两批,交替掩护着逃往城中的乡民朝城门退。五六十个乡民拿着二三十把刀剑押着二十余个贼人,乡民中有七八个人还挑着担子。他们并没有发现即将到来的危机,不紧不慢地朝城门走。

罗运天问:“大人,您是说走在尾端的五个人中,有昨天捐了一千五百贯钱救济难民的飞川大侠林公子?”

县尉道:“你看,那个穿镶红边蓝背子,背着根黑铁棍的就是汀州新任乡役弓手都头林强云。听说此人神勇过人,更是心灵手巧,能制作许多极为精致的机关器具。现在看来他对行军实战也极有章法,若不是他的人太少,说不定能在贼人合围前撤回到城里。”

罗运天不由为城外抵抗的林强云着急起来,心想:飞川大侠这次若能逃出生天,一定要和这人结识,和他交个朋友。放声向城外的们人高叫:“乡亲们赶快跑呀,再不快点就来不及了。”

城头上的壮丁们也纷纷大声叫道:“快跑,快跑。”

尾随在林强云他们后面贼众,已经看到城南、城东的大队盗伙,齐声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