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218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若是这一刀砍下去,把刀砍坏了可不能怪我。”

林强云大声说:“砍,叔尽管用劲砍,但要记得手要稳,刀必须垂直落下,刀体绝不能偏斜。若是做到了还会将刀砍坏,也就只能说明我们的技术不好,打制出的刀没用,哪能怪到你的头上来。”

陈归永:“那,我真砍了!”

林强云:“砍!”

吴炎慢慢走到近前,紧张地捏紧双拳盯着陈归永手上的刀,他的头随着陈归永手中刀的移动不住地转动。

陈归永站在木墩前,深吸一口气,双手握紧刀柄高举过顶,抬眼看清刀身正直,大喝一声:“断!”奋力朝铁棍狠狠砍落。

只听“当”地一声大响,接着又是“噗啪”两声。

众人定睛看时,陈归永俯身一动不动躬着,双手紧握着的刀没入夯实的红泥地半尺多深。不但木墩上的铁棍断成两截,连承放铁棍的尺二大木墩也被陈归永一劈两半。

林强云没想到陈归永的力气用得如此之大,把木墩也给劈破了。心知他是怕这把钝刀不能斩断铁棍,才用了大力气,但还是忍不住嘲笑他说:“叔啊,这木墩和你有仇么,连他也砍成两半,这下又要花时间去再锯一木头节来用了。”

吴炎则紧张地走到陈归永身边,小心地叫道:“陈叔,请您把刀拿起来看看好吗,让弟子看清楚它到底坏了没有。”

陈归永的身体由躬改为蹲,扶着入地半尺的刀柄瞪了吴炎一眼,粗声粗气地说:“刀还是好好的,可我自己倒是觉得不大好了。”

吴炎脸变白了,既担心又不解地问:“这是说的什么呀?这把刀到底是不是还完好?”

“说什么?”陈归永没好气的说:“刚才我怕用的力道不够,没法一下砍断铁棍,所以就用了全身的力量去砍它。谁知道这铁棍这么不经砍,害我差点闪了腰。你说是不是我有些不大好啊。”

说着,陈归永将刀拔起,解开缠在刀柄上的抹布送到吴炎面前。

卷三  第十九章

吴炎接过光柄刀,上下左右细看了一遍,又用手在刀上各处细细抚摸,确信整把刀还是完好如初后。不由得兴奋地摇头顿脚,歪歪扭扭地捧着刀冲到林强云面前,转着圈大喊:“成功了,师傅!我们的‘猎鹿刀’打制成功了,可以断金截铁的猎鹿刀!啊哈哈……猎鹿刀呀猎鹿刀,你是我吴炎打出的第一把宝刀哪!哈哈哈……”

林强云耳朵被吴炎的笑声震得嗡嗡直响,连忙大喝:“停!快停下,你个头不大,声音却响得吓人。我还有事情要交代,再不停下我就先走了。”

吴炎被林强云的声音喝得一震,慌忙停住笑声问道:“师傅有事请吩咐,是不是要我将刀的外表打磨得雪白光亮,让它显得特别好看,不会被人看了笑话?”

林强云没好气的说:“刚才那么多做作,现在又这么多废话。刀的表面就不要去打磨了,让它这样黑黝黝的不起眼就好。接下去你只需把刀柄和刀鞘做好,刀柄用铜和银镶上,弄得稍好看些就行;刀鞘则用上好的牛皮去做。需要的银子去找我叔支领,完了以后送到我书房里来。记住,宝刀的事情不许到处乱说,省得有人找上门来偷盗。”

吴炎:“弟子记下了,我一定会把它弄得漂漂亮亮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把宝刀。”

“唉,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叫你做得稍好看些,不要太过引人注目,也不要做得太过不堪,普通的样子就行。明白了吗?”

吴炎:“是,是。弟子明白了,一定按师傅的交代做得和其他的刀没什么两样。师傅放心吧。”

所谓的宝刀算是基本做好了,还有一样就是治痒病的“养颜雪花膏”。这两样东西在手中,将可赚入数千两黄金,算来将近有一艘大海船的本钱。

有了充足的本钱,林强云忍不住砰然心动,海上遨游的梦想即将成真,先去看看自己刚买不久的船厂,问清楚叫他们造的这艘海船有多大,解解自己的渴望心情再说。

“四儿、山都。”林强云跳起身高叫:“我们去找叔,请他带我们一起去自己的造船厂。对了,去看看三儿在忙些什么,他要是没事的话,叫他也一起去。”

这些时间虽然两艘船载着护卫队到海上去操演了了好几次,可四儿和山都因为跟着林强云而一次也没去成,到泉州这么久了,连海边也没到过,心里也实在是想看看大海的样子。现在听说要去专造海船的船厂,想必这造海船的船厂一定是在海边,这回可是能看到大海了。

四儿和山都一阵风似的冲出大厅,仅一会儿功夫四儿就把沈念宗拉到大厅,随后山都也扯着三儿来到。

走起来,从家里到船厂有些远,经过江道四、三、二、一区后还要七八里路才能到达。路过江道二区的时候,林强云忽然想到凤儿的成衣铺就在附近,叫大家多绕几步,把凤儿也叫上一起去。

今天刚好凤儿正在店铺里,看到父亲和大哥到来,兴奋地走到林强云面前:“大哥,今天怎么会和爹一起来店里,家里没事可以随便出来闲逛了吗?”

当她听三儿说要到船厂去看造船的时候,把手里的一件衣服朝一位女人手上一塞,拉着林强云转身就走,回头向店里的几个中年女人叫道:“梁嫂,你们就按这件的样子做,我不再看了。”

那女人追出店门问道:“凤小姐,这件是最小的,其他的呢,也按这么小的做?”

凤儿笑骂道:“哎哟,你怎么这样呆板呀,其他的等我回来后再看嘛,一天时间你们二三十个人又能做得了多少衣服,最多也就十来件罢。这样尺寸的我们要做百来件呢,还怕会做多了。”

往南走的都是两丈宽的大路,不时可以见到拉货的牛车,仔细看去,大多都是米粮、蔬菜、柴薪和草料以及少量从船上卸下、北地运来的货品。

忽然,林强云加快脚步越过前头带路的沈念宗,眼睛盯着一匹比小马个头还小的牲畜。

“是驴。”林强云心道,他从没见过活生生的驴,这时看到了顿觉有些新奇。这牲畜个子虽小,背上驮的东西却是相当多,看情形约有二百来斤。


林强云走前向跟着牲畜的人拉话:“大哥,辛苦了。请问这是什么货呀,要运哪儿去?”

那牵驴的人回头看清林强云身边的沈念宗,连忙招呼道:“原来是沈东主,是去船厂么,正好小人今天买了些猪肉,请沈东主在厂里吃饭。这位小哥,驴上袋子里的是些肉菜,买回去送饭的。你是沈东主的从人,必定也是我们双木商行中的人了。看穿着打扮,敢是护卫队中的人吧。唉,双木护卫队真是神气,连你这样的年轻人都能穿上绸缎衣服。啊,连鞋也是绸布的,那你一定是什长了。”

这人的话也真多,说起来连珠炮般的气也不喘一口,听得三儿望着凤儿直笑。悄悄地说:“这位说话和凤儿你有得比,只怕是还要强上一分半分的。”

凤儿把眼一瞪,狠狠地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给我听听。”

三儿把头一歪,毫不示弱地大声说:“我说这位大哥说话比你还快上一分半分的,难道你能比得过他吗?”

“哼,我才不要和别人比,只要比你强就够了。”凤儿撇撇嘴说:“还敢再说的话,以后分发护卫队的武士服时,最后才分给你,让你看着别人的新衣服干着急。”

三儿是这些人中除了山都、林强云以外最耗衣服的一个,凤儿的话正好击中他的软肋,只好服输低头,委委屈屈地小声说:“不说就不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会欺负我。”

凤儿赢了口水仗,也就不和他一般见识,自去听大哥和那人讲说些什么了。

那边林强云听了这人的话,只是笑笑,然后又问道:“这位大哥,这驴在泉州很多吗,要多少钱一头呀?”

那人应道:“你是沈东主的从人,我也就实话对你说吧。泉州的驴倒也并不多,但也有不少,当然比耕田的牛是少了一点,想来在泉州三二百头驴总是有的吧。我们船厂就有两头,是用来运些瓜果蔬菜油盐酱醋等厂内用度杂货的。价钱我却是不太清楚,以前好像听人说起过,一头驴似乎要三百贯罢。啊,你们可以去问路老板,哦,是原来的老板,现在应该叫他路管事了。”

二三百头,这么少?林强云一时无语。

沈念宗听了他们的对话,心有所悟地问道:“强云,你是想……”

林强云笑道:“大叔您说说看,若是想买他数十上百头驴,用于运货的话,可以省得我们汀州到这里的货物用鸡公车推,上山下坡的小道难行,溪涧水沟也实在太多,人既辛苦车又容易坏。若是改用驴驮,我们的护卫队就可以全神警戒,最低限度能减少我们的损失。”

沈念宗:“说得是,本来这山间小道用马是最好的了,可我们大宋连大军里本就不多的骑兵也缺马,十成的骑兵中倒有五六成用脚走路的,就别说用马来运货了。况且我们福建路的马既小又弱,连朝庭的马递铺(宋代为传递官方文书设置的邮传部门,有‘急脚’、‘马递’、‘步递’三等)也废置不用。买得到驴用来运货当是如今最好的选择,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不过,若是能到别处买回来的话,倒也可行得通。”

“可是,这里的驴太少,想买也没处买去。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说也没用。”林强云想到即将看到自己的船厂,消沉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我们赶两步看完了船厂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