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264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另外,我们收了定金的五万双布底鞋,你又打算怎么办?”

“这事我早和叔商量过了。”林强云道:“布鞋我们已经全部做好,这次北上顺便带去,交不交给他们则要到时候再看。治痒病的‘雪花膏’我只做了一盒药量为十分之一的给他,据我们派去宁国府探问孙大人的人回来说,孙大人用了两盒方把痒病治断根。所以,那一盒‘雪花膏’只能止痒,不能治病。奇Qīsuu.сom书相信就在这几天,蒲开宗又将来向我们讨要定制的‘雪花膏’,我们则还是老办法,给他一盒先行应付。宝刀宝剑么,那就对不起得很了,即使要给,也要在李蜂头那里捞到最大的好处。”

“这样我就放心了。”陈归永吁出一口气,宽怀地说:“我还一直担心你会把‘猎鹿刀’早早交给蒲开宗,让他转交给李蜂头呢。”

七月二十六日,也是林强云试炮的这天下午未时,原金国中都府路大兴府——也是金国的原中都——蒙古的中(中都路,中都指金国大兴府,现北京市)、北(北京路,北京指金国大定府)、两河(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四路工匠都总管府内的大厅里,经过几近四个月逃亡的武奕铭,跌坐在厅门边一角的地上。这时的他早已没有了在横坑村时的将军威风,也没有了富家公子的风流模样。身上的团花青绸锦袍已经成了碎绸布条,完全看不出本来是什么颜色和样子,原本白白净净、细皮嫩肉的脸变成了粗糙深褐,强壮的身体也干瘦了许多。

他紧搂着怀中的一个粗麻布囊袋,神情紧张地向四周不停张望,不时还由坐姿改换成跪姿,一副惊恐万状准备随时跳起来逃跑的架势。让在大厅内的十几个身穿羊皮夹袍、袒胸露腹的家丁们看得暗笑不止。

大厅后的远处响起托托靴声,家丁们迅速移到大厅两边排放的椅子后面站定,目不斜视地向大厅侧后的一个小门注视。

小门内适时传出喝声:“总管驾大人到。”

不多时,一个五十五六岁,四寸长须的圆脸上挂着微笑,身穿锦袍、头戴方巾幞头的矮胖男人,手里拿着一本卷着的薄书,由门后转入大厅,径直坐到位于山墙正中桌边的主位上。

此人看衣着相貌,明摆是个大宋朝的饱学儒士,哪里有一点像是蒙古人的四路工匠都总管了?

矮胖男人将手里的书放到桌上,端起家丁奉上的细瓷茶碗喝了一口,咂巴了一下嘴,伸出舌头在唇外打了一个圈。身子朝后靠,仰起头仔细地看了正梁上的刻花好一会,舒服的长长出了口气。这才向跪在厅门边的武奕铭扫了一眼,向旁边的家丁问道:“那花子似的家伙,便是自称有犀利兵器进献的人?”

站于最上首的一个家丁躬身回答道:“正是此人。他自称姓武,乃赵宋朝扬州人氏,说是经历了四个月的奔波,才从宋境内的江南东路来到大兴府投靠总管大人。”

武奕铭听他们说起自己,浑身不由自主地战抖起来,是生是死、是荣是辱就看这位蒙古的四路工匠都总管侯大人的一个眼色,或是听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当下武奕铭不敢再行犹豫,急急放下怀抱的麻布囊袋,解开袋口紧绑的带子,手忙脚乱地取出里面的几件东西放到地上。

矮胖男人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地上的东西,已经掠过的眼睛顿了一下,忽然回视:“咦!哪……是什么?好像是弩弓啊!”

武奕铭听到矮胖男人说出的话,立时精神大振,连滚带爬地抱起地上未上弦的小钢弩等物事,扑到厅中距矮胖男人丈余远处跪着。高举手中钢弩、箭匣、针匣和弓弦,颤声说道:“小人手中的物事,正是从宋朝福建路林飞川处取得的钢弩。现在敬献与总管,请大人查收。”

矮胖男人正是蒙古这里的四路工匠都总管侯瀚,他朝旁边的家丁呶了下嘴,那家丁走来接过武奕铭手中的钢弩等,恭恭敬敬地先奉到侯总管面前,偷眼小心地留意侯总管的脸色,待总管大人眼光从这些东西上移开时,便把手上的东西放到桌上。

侯总管饶有兴趣地看了武奕铭一会儿,抓起桌上的钢弩凑到眼前仔细察看,轻抚弩上的铁件闭上眼,嘴里喃喃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良久,侯总管睁开眼睛盯住武奕铭,脸上无喜无忧,看不出任何表情。轻声问:“小子,你是如何取到这副钢弩的?把经过细细说来。”

武奕铭心中狂跳,是贵是贱就看自己送来的东西侯总管怎么看,是死是活也要看自己的话能否让总管大人听得高兴了。

当下便把如何奉命带人潜到福建路,如何攻击横坑村不下,逃避林飞川追杀时,却因机缘巧合拣得这具钢弩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他不敢有半点添加,也尽力回忆力求不会遗漏。

侯总管边听边点头,武奕铭的话说完后拍着椅子的扶手叫道:“说得好,讲得精彩。小子,你且下去等着,待本总管检视过这些东西确如你所说般犀利,将有大大的赏赐,还会委你一个百户工场管事之职。下去吧。”

侯总管身这的家丁走到厅门,向外高声叫道:“总管大人有令,将武奕铭带下去好生看顾,容后再行赏赐。”

别看这侯总管人长得肥胖,一双胖手倒也还十分灵巧。他看武奕铭被人领走后,一反刚才对此毫不在意的态度,脸上露出迫不及待的表情,以极快的速度抓起钢弩装上弓弦,试着拉动了一下,欣喜地笑道:“好强劲的弓板,怕是有一石上下的力道吧。”

向身边那家丁道:“你来,将这弓弩拉开,本总管要试试此弩的威力是否像武小子所说般的厉害。”

打开二尺余长的箭匣,取出一支无羽箭:“啊哈,这又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无羽的直杆、旋扭的箭镞。谁能告诉我,这箭怎么要做成这个样子,其中的道理何在?不可思义,难以理解。”

侯总管左手拈着那支箭,右手肘支在桌上托腮沉思冥想,很久都没有动静。

那个家丁拉开弩弦后,站在一旁静立,眼睛不时瞄向侯总管手中的箭矢。

许久之后,侯总管睁开眼睛探手取过家丁持着的钢弩,吩咐道:“去取我们仿制孙威的‘蹄筋翎根铠’来,我倒要试试到底是孙威的铠甲坚固呢,还是林飞川的钢弩箭矢锋利。”

五十步的距离,在侯总管看来算是这种小弩最有威力的极至射程,但想到刚才试拉时的强度,自己估算它约有一石左右的力道,想来这么远的距离还是能射中目标的。如果不行的话,再把箭靶放近一些也还来得及。

侯总管是专制兵器的行家,在蒙古人的匠户营中,其地位仅次于顺天、安平、怀州、河南、平阳诸路工匠都总管孙威,是匠户中排名第二的兵器制作高手。但他自己却并不认为自己比孙威稍差。

“哼!孙威算得了什么,还不就是献了一副‘蹄筋翎根铠’给老汗铁木真,才得他的赏识么。”侯总管心中愤愤不平地想道:“除了铠甲之外,我侯瀚有哪一点会比不上你。如果能把林飞川的技艺学到手,或是把林飞川本人弄到我这里来,超过你的地位就指日可待了。不过,现在还是先试试这钢弩的威力再说,若它真能破得了我这副甲,那就证明林飞川确有过人之能,值得我花大本钱去偷他的技艺,值得我花大力气把他掳到这里来。”

想到这里,侯总管顿时觉得心中满是激情,似乎蒙古第一匠师的名位马上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举起钢弩对着数十步远处,用木板支架撑开的铠甲,略一瞄准便扣下悬刀。

五十余步远处的铠甲上传来轻微的“铮”一声细响,侯总管把钢弩朝立在一边的家丁抛去,大踏步向铠甲方向走去。

射出的三枝箭,有两枝钉在內层是牛皮,外层挂满铁片,甲片相连象鱼鳞,可以防箭的铠甲肚腹位置上。另一枝箭却落在旁边的地上,可能是由于射到没有木板撑的甲上,被晃动的铠甲消去了劲道而射不透的吧。

侯总管用力拔起一枝箭,仔细地对箭镞察看了许久,喃喃自语道:“好铁呀好铁,把半分余厚的铁片射穿后,仅是微钝而不折,只需稍加打磨又是一枝好箭。好个林飞川,江湖传言竟然是真的,果然是个有真本事的人物。”

再拔起另一枝箭,又看了一会,把两枝箭相互敲了一下,发出一轻微金属相撞的“叮”声,他迅速把其中一枝的箭矢放到耳边,凝神听了一会后,脸上露出喜色。

拾起地上的箭矢回到大厅坐下,侯总管再次呆呆地出了一会神后,指着手捧钢弩的家丁说:“你去,把那姓武的小子叫来,本总管要好好的赏赐。”

那随身的家丁走后,侯总管招来另一个家丁,随耳小声吩咐:“传令宋朝福建路我们的人,暂时不可轻动林飞川,务必先将他打制钢弩和箭矢的秘法取到手,然后再想法将其掳来。派去的人以宋朝商贾的身份,带足金银好办事。”

侯总管朝大厅门呶了呶嘴:“此事绝不可让他知晓,以防他将消息传给孙威先行下手,坏了我们的大事。”

夜色渐深,书房内还是灯火通明,应承宗与四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儿兵守在大厅内,他们神情略显紧张地站在距书房门十来步。两人面向书房方向,两人则是面朝大厅外。他们的手里都提着宽九寸、长只八寸,已经拉开弦装上了钢针的弓弩。

这些只能发射三支钢针、射程仅二十步左右的微型钢弩,是吴炎很早就按林强云的交代做好的。直至今天,因为他们有人即将远赴外地,沈念宗才提醒林强云给他们配上防身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