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289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到时候师傅一发火,要我吴炎赔出短少的货款时,我又到何处找给师傅去?”

“算你说得有理。”林强云交代说:“这些贼人的工钱一定要按规矩算,不能亏待了替我们做事的任何一个人。除非以后有特别坏的家伙,我们又特别交代过是重罪的人犯才不用算工钱给他。”

吴炎:“师傅,我们要收这些贼人多少赎身钱才肯放人,那些蕃贼又要收他们多少?”

林强云开心地笑道:“呵呵,这事我还没和别人商量过,先让他们做上一年半载再看,现在我也没法说要收多少赎身钱。好了,我们赶快把机器装好,到海上走几圈后再和大海舶比试比试,看哪条船走得更快些。”

其实,说是最后组装机器,只不过是把已经装好的汽轮再检查一遍,在三个深鼎的汽烧足以后试一下汽轮、齿轮、螺旋桨的灵活性等。认为没有问题后,将汽轮的三个外壳铆合上。再把所有容易烫伤人的地方全包上‘不灰木’织成的厚布,绑牢压实而已。事情并不是很多,二十多人一个多时辰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

今天海面上的风有点大,呼呼作响的西北风刮起四五尺高的浪头,重重地拍打着船舷。一阵一阵的风不时将浪头上的海水掀到上层甲板——有些还从天井中溅入主甲板上——然后再由舷边开出的小圆孔中慢慢流回海里。这些海水让水战队员们手忙脚乱,他们紧赶着盖好火药桶,用油布遮好‘子母炮’。

这次随船出海的水战队员,原来打算再开上几炮过瘾的,遇到这样的天气只好自认倒霉,这时把新在船舷边开出的几个开炮的方窗紧紧地关上,防止海水从离海面只有七尺高的方窗中涌入船里的主甲板将火药、‘子母炮’打湿。

林强云为了要试试这艘装了三个深鼎小战船的力量,让舟师张了一个小半帆,顺风走了约半里远,然后才收帆调转船头以螺旋桨为动力迎风而上。

不知道是因为炉火烧得不够大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这条顶风行驶的船不进反退。

一个时辰过去,风倒是不见得更大,船却是被风吹得越退越快,已经远出十里怕都不止了。

林强云和吴炎及他的几个徒弟,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叫嚷着要十来个船夫狠命往炉内添石炭,又把蒸汽的开关开到最大。任凭他们如何做作,眼看着那两个齿轮还是越转越慢,最后干脆就停下不动了。

林强云让船夫们用压水唧筒往深鼎内加注些淡水,坐到船板上不住思量:“怎么回事,今天的风并不是很大呀,为什么有三个容量能装五百多升水的大锅,它们的蒸汽还推不动这条小船呢?螺旋桨太小吧,应该不会。一尺八寸直径的螺旋桨还嫌它太大了些呢,转动的速度够快的话,产生的推力应该足够能推动这条船的了。”

“速度!”林强云叫出声来:“对了,关键就是在转速的问题上。刚才一是三个锅里的蒸汽压力不够,所以喷射在那些勺子上的力量不足,也就没有出到最大的力气,螺旋桨当然就转不动了。哈,休息一下先,等风稍小些再试他一回,我就不信连这么有力的机器在小风的时候都驶不动这条小战船。”

船尾部舵楼里的掌舵师傅在四个助手的帮助下,费力地按舟师根据火长指示方向叫出船舵左右偏摆角度定住船舵。

林强云用一根绳子把山都和自己的腰部绑在一起,互相扶持着走到舵楼内,以免一不小心被风浪掀到海里去。他看到里面的十来个人全都神情紧张,心里不由得也紧张起来,暗道:“原来这时代海上操舟还这么麻烦,这还是有些微动力在内海,如果去到外面的海洋上遇到比这大的台风,哪还不是有死无生的结局。不行,我林强云可不能去冒这种风险,将来自己即使要出海去做生意,也必须先把船弄得更安全些才能去,否则的话,还是别去冒险的好。”

山都这一段时间里,每天不是和林强云一起到船上帮忙做些修锉铁件的活计,就是被林强云赶去跟着张本忠一起,到海上训练以增加他的适应程度。本来已经不再呕吐了的,今天的风浪实是太大了些,又忍不住开始作呕。

林强云忙从挎包里拿出一块生姜塞到他嘴里,叫道:“忍住啊,千万不要去想着是在船上,只当自己在几棵大树上荡秋千,就会好的。”

不知是生姜起了作用,还是他真的想到自己在树上荡秋千,山都果然不再呕吐了。

舵楼内指挥的舟师眼看顶风而行的船非但没有前进一步,反而被风吹得离乌屿越来越远,吓得脸都白了,急匆匆地对林强云说:“东主,我们还是下碇停船吧,再这样下去怕是会……怕是会……”

林强云知道海上行船的禁忌,连忙对舟师说:“现在船上最大的人就是你,如果你认为我们不宜再试机器,就做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决定,不必来问我。”

舟师一听林强云这样发话,大声呼喊了几句,船上的数十个船夫一齐行动,有跑到船尾底舱去叫停下机器的,有人奔向船头合力放下两个新换四脚铁锚的。

林强云也拉着山都,跌跌撞撞地往装机器的后部底舱跑,他生怕才使用这些机器的人在关上了蒸汽以后,没有及时把砌有三个深鼎的炉子熄灭,一直烧下去会发生危险。

直到透过迷朦的雾汽,看清吴炎和十多个赤膊的船夫们挤缩在一角,紧紧地抓住舱壁上用于扶手的木栏干,他才放心地松了口气。

船已经被风吹离距乌屿很远,从舱门探头往海面上看去,只见四下里茫茫然不见天日,也不知身在何处。目力所达都是一片翻滚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往自己这条船冲击,把这条四千斛的半大海舶晃得摇摆不定、上下起伏。

“这样的风不大,以小人在海上走了七八年的经验来说,算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危险的,东主不必担心。”林强云耳边传来领头舟师浓重的广东口音:“从前小人也在一艘只有二千斛大的船上做过,那船的船壁仅为双层夹料,也能抗受这般大的风浪。如今我们的这艘海舶足受四千斛,又是三层夹料壁板,还有新置于船上的四足‘铁猫’为碇入海勾抓,可说是稳当得很了。”

林强云并没有因为舟师的话而完全放心,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向舟师问起他们的经历。

这才知道这位舟师原来是广州新会县人,叫吴伟才。十年前跟随家人贩牛至两浙路的庆元府,在昌国县(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桃花山(今舟山市桃花岛)附近被海贼所抢,血本无归之下,只好为人操舟谋生。三个月前受雇于陆(春仁)东主成为一艘五千斛新船上的舟师头,陆东主贩货欲至高丽开京,方出海就遇风暴吹到这一带海面,恰于被海贼劫持时被水战队救出。

当时他们这些人听说双木商行正在募人,便和原来的东主陆春仁兄弟一起投入双木门下。

问起陆春仁兄弟,得知他们分别随往广州和去温州的船买牛贩粮了。

听了舟师的话,林强云忐忑的心稍安,辞过这位好心的舟师,和山都一起回到专为他们安排的舱房内歇息。

他们的船在海上停了两个多时辰,一直待到天色近申时末,风才小了一点。

林强云看天色已晚,怕夜里摸不着路回去,便令底舱的人把火生起来,使三个深鼎内的汽憋足,直到把安全阀顶开了以后,再让舟师叫人拉起两个铁锚,同时打开汽阀开动螺旋桨。

这一招果然有用,铁锚刚拉起时船是退了一些,然后又在螺旋桨推动下慢慢向前。船一开始前进,速度就越来越快,最后船速稳定了下来。

林强云吩咐船夫们,炉灶内的火烧得越旺越好,每隔两至三刻时辰就要往深鼎内压一次淡水。另外,船走稳后蒸汽的阀门不要全部打开,缓缓的将阀门收小,让船能稳定的前行就够。

负责开蒸汽阀门的人按林强云的话将汽阀关小,发现这条船还能维持现在的速度前进,不由得高兴地大叫道:“公子的话真灵,阀门比刚开船时小了一半都还能走得这么快,我们今天能回到家睡觉喽。”

林强云叫道:“别高兴得太早,你还要随时注意船的速度,深鼎压进冷水时,里面的压力肯定会低一些,船速也会慢下来,那时你就要将阀门开大一点。等深鼎里的压力大了,船的速度才又会加快,你就必须关小阀门,让船维持一定的速度就成。这样我们的船就能长久的用上机器,不会用到一定的时间且要停下来等蒸汽压力升上去。再有,此后都要按我刚才所说的,一旦生起了炉火准备开船时,就必须照今天的样子,炉火要烧得旺、淡水要及时添压,阀门要开得大小合度。”

这些船夫聚精会神地听着林强云说的每一句话,把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他们要把这些话作为他们今后行船时的操作准则。这些又被正在这条船上的水战队一哨哨长知道了,叫夫子写了下来,他准备让手下的所有水战队员都要学会操作机器,以后自己的战船全数由水战队的人来操作。

这事被张本忠知道后,对此大为赞赏,将一哨哨长的这个做法推广到水战队全军,为以后建成海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林强云说完后,让这些船夫们自去揣摩话里的意思,自己牵着山都走上甲板,以避开底舱下又闷又热、还带着浓重汗臭味的污浊空气。

顶着风浪缓缓前行的船,比静止停着和被风吹得不住后退时平稳多了,除了上下起伏外,并不会像刚才般左右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