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345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话说到这,林强云忽然童心大起,抬头看了下太阳,暗道:“他们口口声声叫我收起法宝,不如再用个法宝来吓唬这笨蛋一下,也好让他们以后要对我们不利时有点顾虑。”

“田将军,请在原地不要动,我要验证一下你的身份。”转头对山都说:“快把照妖镜拿出来,我要检查一下这个田四。”

张国明此时已经快要晕倒在地,行动迟缓地走到一边的石块堆坐下,自语道:“又出来一个‘照妖镜’!定然是上天垂怜我汉民百姓苦难深重,方派下一位能救民于倒悬的圣主,还让他带下如此之多的仙家宝物,百姓有救,黎民有福了。”

田四听了林强云的话后,果然傻乎乎地呆在原地没动,只是有点担心地问道:“林公子,我田四还没资格拥有替身,是货真价实的田四,不知公子要用什么东西来查验我呢?”

林强云接过山都递来的那面“照妖镜”,看了一下镜面,发现虽然周边已经损坏了一圈,但还是能照出人像,便高举起“照妖镜”,把镜子反射的光斑调整到离田四不远处,才一本正经的大声叫道:“站着不要动,‘照妖镜’来也。”

嘴里胡乱念念有词,高喝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疾!”

这声“疾”字出口,手上的镜子微动,便把那光斑投到田四的脸上。

这一柱径大两寸的强光晃得田四双眼发花,一时间什么也看不到。他心中大惊,不晓得林强云要用这个什么“照妖镜”来如何来对付自己,刚想拉转马头逃命时,强光已然消失。

只听林强云呵呵笑道:“不错,你倒还确实是真正的田四。刚才问你的话还没回答我呢,现在说吧。”

惊魂甫定的田四迟疑了一下才回答说:“没有大帅的将令本将军不敢乱讲,不过可以告诉林公子,此人是大帅在千万人中选出来的替身,当然与大帅长得极像了,不是十分亲近的人根本认不出来,何况林公子你这从未见过大帅的人呢。”

林强云道:“好,此事不再追究了。但说我不能认出他来,那倒也未必。若非我一时疏忽,没用照妖镜先辩识清楚,才被你们骗过一回,以后就没那么容易受骗了。”

田四讨好地说:“那是,那是。以林公子的神通,只要细心一点,没什么事能瞒得过你的法眼。对了,本将军奉命传话,林公子所赢得的彩头,将由我家夫人杨姑姑押送到莱州交付,时间为一个月。另外,本将军陪你们一起去莱州,交割完三个州和彩头后,要和夫人一起将宝刀押送回此地。”

林强云:“那好,请转告你家大帅,我们在这一带还购了些粮食要运去莱州安置,请你们不要对我们的运粮船多所为难。不如田将军到子城内来,我们仔细商量一下具体的事情怎么办,也好过在这里大喊大叫的既费力又还不舒服。”

林强云把商谈的事交给张国明和淮安军的几个参军,自己则与陈君华一起讨论整编、训练军队,如何加强战斗力的生死大事。

下午申时初,张本忠派人送来几封信,这些都是大海舶上沈念宗转发过来的泉州传书,这些信中的消息让林强云既喜且忧。

第一张信纸上说,汀州的那位厢军旗头王宝,率领二千多愿意离开汀州的厢军士卒,带了各家的老少约三千,共六千余人赴泉州投奔双木商行。坐镇泉州的沈念康于十一月十六日接到王宝等人后,不顾吴炎的极力反对,立即将他们全部安置到乌屿上住下。

第二封信则是报告收到押回泉州的“海鹘”船及俘虏,按交代将俘虏交与吴炎。现时十一艘“海鹘”船已经修好,正依令由两小队水战队和王宝带来的厢军驾驶,护送三艘装满了耕牛和稻种等物事的海舶往淮南而来。

第三封信最让林强云心焦,据天鹤天派弟子传到泉州的急报说,那个该死的知汀州陈孝严,本是个无职无差遣闲在京里领俸的寄禄官,今年不知为何寻得门路投入史弥远门下归附,花了大笔银钱谋得以九品这么小的品秩出知汀州郡守。此次不但上任后搜刮到的银被林强云弄走,还令人把他整得半死不活,竟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又弄到大笔银钱,派人到临安上下活动,并上奏朝庭说“双木商行与盐贼相勾结,以横坑为秘巢,反像已明”,必欲置双木商行的人于死地。

但陈孝严在京时阴鸷骄傲,得罪了史党中很多人,史弥远也不甚喜此人,只是看在其肯花钱的份上才外派了一个差知汀州打发他出京。收到陈孝严的上奏后,由于有林岜及一干官员的力保,又没有其他人为其说话,对此还在半信半疑之间,没将此事太放在心上。因此请林强云尽快赶到临安,立即对此事做出回应,以防有变。

另外还有两封信则是四海的探子报回的一些消息,和蓝家兄弟已经购得一批约有千余斤左右的干品“三七”,他们将再收一些凑足到两千斤后就会将“三七”运回泉州。

林强云找到忙于准备的陈君华和已经与田四商谈结束的张国明,把几封信都给他们看了后,问道:“君华叔、张老伯,我想其他事都可以慢慢处理,就是陈孝严这贪官的诬陷有点麻烦。你们看,要如何应付才好?”

张国明神情凝重,见陈君华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开口说道:“谋逆、造反乃朝庭大忌,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容忍有丝毫威胁到皇位的危险存在,此事不是麻烦这么简单,绝不可等闲视之。下官之见,公子应立即赶赴临安,务必先将此事消弭,以免祸及双木旗下的所有人。而且公子此去临安必须做好自身安全的防护,一旦有什么不妥,或有风吹草动就必须立即离开,在祸根未消除之前,千万不能在临安久住。”

陈君华也接上张国明的话说:“我看强云你要立刻动身往临安去,只要赶在陈孝严的人之前见到史弥远和当今圣上,君华叔相信凭你的聪明机变,再以我们双木商行目前的财力,并利用手上现有的‘水晶杯’、‘仙人镜’等希世珍宝为敲门砖,肯定能把事情解决掉。”

张国明道:“事不宜迟,请公子立即动身。此地和去山东接收的事有下官和陈都统领商量着办,不会有问题的。”

陈君华:“强云,君华叔不在你身边相助,此去一定要将张兄弟带上,我们才能放心让你到临安去。我们这里以及到山东后,文治由张大人管,军队和武功防卫方面君华叔为你负责,除了我和张大人之外,还有念宗哥为你把着关。一切都会顺利,没事的。”

林强云有些难为情的对陈君华说:“君华叔,我想……我想请你帮我办一件事,本来我是准备这里的事办完后自己去做的,可现在……现在……”

林强云一咬牙,把话说得又急又快:“现在我要马上去临安,来不及做,想请君华叔出手,代小侄把君蕙接出来,再尽快派人送到临安,我要请一位江南西路的名医为她治好身上的伤病。据一位大嫂告诉我说,若不尽快想办法治好君蕙的病,今后她可能会不能生育。”

陈君华一听,立即说道:“好,君蕙的事包在我身上,君华叔就是用强,也会把她抢出来,令人送到临安与你相见。”

林强云又交代了他们在会合沈念宗后,尽快安排花冲带些钱物去“东厦国”。

三个人再商量了接收到山东三个州后应该做的事后,林强云匆匆到小战船上由水路往临安进发。

大宋绍定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凌晨,黄春玉被外面的高喊的报晓声音吵醒,口中嘀咕着:“吵死人了,睡眠也不得安生,这时哪里要这么早报晓,也不会小声点。”

伏在床边的三姨娘睁开红红的眼睛,小心地细声说:“官人,现在还是寅时末,你再睡一会,等下我自会叫你。昨天有客人来拜,见官人醉了,留下话道今天再来,说是福建路知泉州翁大人介绍来找的。”

黄春玉此时宿酒未醒,头痛欲裂,根本就没有听清三姨娘在说些什么。口中嘟哝了两声,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又迷迷糊糊地睡了。

“官人……官人,醒醒,客人已经来了,正在厅中等候。”不知过了多久,黄春玉被摇醒了,晃了晃还显得沉重的头,心不甘情不愿的支撑着起来。

黄春玉大约五十多岁,高不过五尺,圆脸细眼,调养得白白胖胖的。

他是福建邵武县人,十多岁跟父亲到杭州行商,年轻时从杭州往返老家两头跑。现在年纪稍大了,就很少回老家,在这临安开着两间纸马铺。虽不是什么大富,却也小有资财,这三姨娘是他去年死了小妾后又收的第三个小妾。

黄春玉在三姨娘服侍下匆忙穿上绣花的绸面夹袍,一边问道:“是什么样的客人,这么早就来搅扰,想多睡一会也不得安生。”

三姨娘应道:“不是和你说过了,是老家福建路来的客人,听他们说是什么知泉州翁大人介绍来找的。昨日你与人拼酒醉得不省人事,被帮闲们抬回来后也没有向客人招呼就自顾着睡了。人家这时来哪里会早?天色快午时了。”

黄春玉听得这话,叫道:“哎呀,翁甫翁大人,这是我的恩人、好友,他介绍来的客人可不能怠慢。”

黄春玉急匆匆地来到客厅外,见厅内有四个人坐着,还没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人,口中就大声说:“哎呀,怠慢,怠慢了!让客人久候,实在对不起!黄春玉在这里给四位赔罪了。”一边走着,一边抱拳连连拱手。

坐着的四人站起来,抱拳施礼,为首一人说道:“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