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415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田里稍闲些时,一定要让人们去学会使用‘耧车’。叔,我想这样好不,愿意去学使用‘耧车’的农户,只要他学会使用了,就由官府付给他一百文工钱,省得到时候我们给了‘耧车’也没人会用。一旦大家都学会使用,到了秋天我们再将做出来的大批‘耧车’先免费让人们使用一两个月,让他们觉得好用了再收回来,然后么,有要用这种耧车的,就可以按我们赊欠的办法卖出去了。”

“好,这个办法真是不错,到时候我们可以将‘耧车’的价格稍许提高一点,就能将这些付出去的工钱收回来。”冉琥在不远处高声说,一面向他们这边走。

看到冉琥眼泡红肿,外面黑了一圈,林强云关心地问道:“冉先生昨夜没睡好,是不是这里的床太硬了不习惯啊……”

冉琥笑了笑:“不不,我很好,只是昨夜想了想高丽国那流亡贵族李家的事,觉得还有商榷的必要,所以一直睡不着。林公子,依在下看……哎,我们还是到屋内去说吧。”

一众人等到屋内坐下,冉琥从袖袋中取出三张纸交到林强云手上,缓缓说道:“我们商行出本钱、提供兵器这些倒也没什么,总不过都是卖给高丽人的东西,只要到时候能收回银钱也就行了。但这里有一个关窍的地方需要稍许改动一下,那就是我们双木商行派去的人不是担任教头,而是担任他们军队里的队长、哨长以及部将等中下级军官,若是有可能的话,争取几个将军到手里。那样的话,他们高丽不管有没有统一,这些由我们派去担任军官的军队都能为我所用。即使高丽人什么时候要想悔约,他们也多一层顾虑。另外,据在下所知,无论在哪个国家打仗,不管胜败的是哪一方,都是要用钱堆起来的。所以,我们付出的兵器钱,不能模棱两可的说最少要收回一半,而是必须将第一批钱收回后,再供给第二批的兵器。否则若是他们第二批、第三批兵器需要量大时,我们的本钱就会没法支持,他们因为兵器的钱可以慢慢来付,根本就不会想到省着来用。高丽人可以拿钱不当回事,我们可是浪费不起呐。”

陈君华听到这几句话,心里大以为然,抢着说道:“强云,冉先生这话说得极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们护卫队若非每打一次仗都要计算本钱的规矩,配给弩手每人十支的雷火箭,只怕是在片刻间就会让他们玩似的射完了。那些高丽人赊了我们的雷火箭去,若是没人管着,说不定会和我们护卫队的毛头小子们般觉得好玩,射起瘾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乱射一通。虽然是用高丽人自己花的钱,但还没收回到我们的手里,就不能说是已经收回本钱了。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花我们的钱呐,想想看,我们哪有那么多钱来让他们浪费。”

林强云看完了冉琥给他的几张纸,问道:“依冉先生这上面所说,我们第一次给他们的兵器应该增加到三倍的数量,而且除了一哨炮队以外,还要派出几哨全部装备钢弩雷火箭的护卫队,用以帮助高丽人打下开京,然后由派去的护卫队押送应收的银钱回来。”

冉琥点头道:“正是此意。若是第二批兵器要给他们时,我们又可以另外派其他护卫队押送前去,再用派去的几哨人马在高丽人紧急时出手相帮,此后每一批兵器都以此来办,既能使我们的军队增加战斗经验,军队里全都是老兵,以便今后在中原有战事时可以用得顺手,又可以保证我们卖出去的兵器能及时收回本钱。再者说,将来我们的军队要扩大时,也多了各级官长,即使是新招募来的军队,只要里面的旗头什长等是老兵,稍加训练就能打仗,不会完全没有一点战斗力。并且,我们也不一定要全部收取银钱,可以让他们用粮食、铜铁、药材、兽皮诸如此类的货物充抵。依在下想,最好是用粮食、铜铁这两样,反正饿肚子的不是我们汉人,就算李家把高丽人全都饿死了,也不关我们的事。”

陈君华道:“这倒是个在战场上训练的好办法,可以将我们的护卫队练出胆量来,不再看到死人就吐得一塌糊涂,连仗也没法打了。”

冉琥道:“我们每次派去助阵的护卫队不宜多,最多只能去五哨人,而且不到紧急关头不要出手参加他们的内战,尽量保存了我们自己的实力。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高丽人即使想赖账也没法赖,他们前一批兵器的钱没交到我们的手上,下二批我们就不给他们货。当然了,他们使用这种兵器越多,用得越久,就越会对这种厉害兵器产生依赖,一旦没了这种兵器时,立刻就会打败仗,到时候他们就是不向我们买兵器也不行了。而且,这样把兵器的来源都在我们手中,也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命交到我们手上一样。所以说第一批钢弩和雷火箭不能给得太少,一定要让那些高丽人十分清楚地知道,用了我们供应给他们的雷火箭,就一定能打胜仗,绝对是值得花那么大代价的。还有,原来的约定没提到我们子母炮子窠的价钱,炮队帮他们打仗也不可以白帮,我们派去的人马都是要向他们收钱的,不可能我们出钱、出人、出兵器帮他们打仗,事后又得不到任何回报。”

林强云面露喜色,拍案赞道:“冉先生出的好主意,就按此与李顺诚说定。不过,还应该加上一条,用人工也可以充抵银钱,在此做完了事后再让抵账的这些人回去。我们根据地的人丁不足,有很多事——比如修路、各地城墙的修筑、冶坑开矿等等都没人手去做,正好借此机会多弄些便宜的劳力,来做这些要出大力气的事情。当然了,我们对李顺诚可不能这么讲,要讲得冠冕堂皇。稍迟再谈判的时候告诉他说,为了使他们一定能打回开京重振李家在高丽的权势,才会派兵去帮助他们的,至于可以收取粮食、铜铁、人工之类物事抵账的原因,一来是体量他们刚回到高丽,恐怕一时间筹集不到购买兵器的钱款,二来么,也减轻他们将粮食给了我们之后养不活小民百姓。正好向他们显示,我们堂堂中国是个很讲仁义的礼仪之邦,只要是我们子民百姓,即使是藩属的寡民小国百姓,我们也是讲究‘圣人之道’的,不会听任他们忍饥受寒而撒手不管。呵呵!”

卷六  第四章(上)

林强云总觉得如果按冉琥的提议去做的话心里有些不安,同时也感到十分好笑,这样的做法有点像使出软刀子强抢,既把别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了,还要让被抢掠的人心甘情愿,对自己这个强盗感恩戴德。心里暗道:“这可不像支持亚非拉人民革命斗争般的无私啊,如果此后都按这种样子去做的话,那就不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而是‘我们的藩属遍天下’了。这样的做法应该与什么‘圣人之道’扯不上什么关系罢?反正不管怎么说,圣人之道也好,邪魔歪道也罢,只要让人听着舒服又能合用的东西,都应该为我所用,都应该称之为圣人之道或者称之为王道。嘿嘿,这冉琥却也精得很,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厉害的计策来,若是不去仔仔细细地推敲,一时半会的还真没法想出这里头有什么不对。此人想必也是深谙‘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提出的几点都相当不错,是个人材。特别是说到饿肚皮的不是我们中国人,让人心里舒服了很多,也就大可不必心里不安了。”

张本忠因为由李顺诚指定三个亲信,带水战队的两艘战船并后来赶到的十二艘“海鹘”去他的老巢,收取赎金的银钱和和折抵的货物。所以今天这件事就由沈念宗、陈君华、冉琥三人与李顺诚商谈一切。

沈念宗和陈君华原先以为怎么也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动的,却不料这位李家家主一听说不但钢弩增加到一千副,雷火箭也增加到一万支,而且除了一哨炮队外,还可以多派出五哨,也就是六百余人来支援,另外又派出百多人的军官,帮助自己训练、管理军队,以提高自己部下的战斗力。这真是李顺诚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再加上冉琥告诉他,可以不用全部支付金银铜钱,以粮食、铜铁、人工和其他双木商行用得上的货物折抵一部分,以减轻高丽国人,特别是李家的负担时,李顺诚感激涕零得几乎立刻就要去找林强云磕头道谢。

陈君华说,这完全是双木商行本着圣人之道、王者之道的精义,也是出于对藩属国的关爱,才会以如此大的力量来支持李家,希望李顺诚一定要实实在在的按双方商量好订立的字据办,今后无论有什么变故都不得毁约。

李顺诚当时就赌咒发誓,表示双木商行的恩德他们杨家和高丽国绝不敢或忘,一定永生永世奉双木商行所在的朝庭为宗主,非但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还保证将每年上交全国一成的赋税给双木商行。此时的李顺诚满脑子都是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带兵打回开京去,有了双木商行这种厉害之极的兵器,又还有精锐的六七百带着“小雷神”的护卫队助战,不久就可以统一整个高丽国了。他哪里还会去想这个约定之中的各种条款有何不妥,对于双木商行所提出来的一切条件,无不满口子的答应不迭,只想快快把此事敲定,免得双木商行的人忽然觉得什么地方吃亏,或者再出什么意外,把这件好端端的事情给搅黄了。

当下沈念宗等三人与李顺诚商量了一个上午,把具体的细节定下来后,由冉琥将字据抄写了两份,双方画押即算完成了。

大宋绍定三年三月十九日,宜出行、开市、纳彩。

今天是个好日子,已经歇业了一年多,位于北瓦前街的梁记绢帛铺,自年初被人买去,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又要开张了,只是东主已经换过,店铺经营的项目也由布帛改成了酒楼和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