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419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真是天助我也,合该我们又能有新东西赚取官府和皇帝家的银钱,多了一条赚钱之路。”

第二天,林强云叫人搬着一坛泉州做出的高度酒,和一坛昨天搜购到的蓖麻油,还有准备好的火炉及各种用具,自己则提着五六斤在药店里研细的上品珠砂,和亲卫们几乎将城里的药店搜空,才买到的三十多斤艾绒走进一个小厅。

厅里集合了十二个从小孩儿兵中选出来的孩子,林强云今天要先给这些孩子们上课。看着下面坐的十二个才十二三岁的孩子,林强云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说:“大哥今天讲的,你们都要牢牢的记在心里,没有得到我的许可,决不可将大哥教你们的技艺外传。”

十二个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大声保证:“大哥放心,我们到死都绝不会泄露任何机密。”

一个似是头目的孩子代表他们说:“我们早就已经在双木神牌前发过誓的,若有任何人敢坏了大哥的事,别说将来会应了誓言天诛地灭,就是还没应誓之前,我们的所有人也不会放过胆敢泄密的奸人。”

林强云:“那好,大家注意听了,今天大哥要教你们做的是一种叫‘印泥’的东西。你们学会了大哥教你们做的事情后,就要被分派到各个地方,到我们双木商行开的专卖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店铺中去,专门负责做此次学会的东西。大家注意看我是如何做的,看清了,先用秤称出五斤油料,放到陶罐里去,置于炉上让它熬煮,不能让油大滚,只须在油热了,冒出水汽时,再加入一斤四两——也就是油料重量的四分之一重——的白蜡。炉火不宜太大,让油和化开的蜡微有滚动就行。在此期间,要时时注意观察,用小笊篱或是小勺将油面上的浮沫捞掉。直到现在你们看到的样子,没有水汽出现,也再没有油沫浮起时,这油就算是熬好了,立即端下地放凉备用。”

林强云没把这种油的名称告诉孩子们,倒不是他信不过这些孩子,而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反正用蓖麻油、菜籽油、豆油以及麻油都可以做印泥的,只要孩子们懂得是用油做的就可以了。

林强云用两块做成弧形的木头将那炉上的陶罐端下,放到厅一角的地下。带着孩子们走回厅中,抓起一大把艾绒说:“这东西叫艾绒,本来是治病的郎中先生用于火炙治病的物事,但又恰好适合我们做‘印泥’所用,便被大哥从药店里先弄来做‘印泥’了。大家看,现时我手里的艾绒还有许多粗梗、黑皮及叶梗等杂物,这些都是不能用的,必须将它们全部清理掉。来,大家一起动手帮忙挑捡,把这些艾绒清理干净了我们再接着说。”

艾绒清捡完,那一陶罐蓖麻油也已经凉了,林强云将艾绒先收拾到一旁,拿起几块细布对孩子们说:“好了,大家再来看我操作。现在这些油已经凉了,那我们就用两到三块细麻布叠在一起作为滤布,将已经放凉的油用滤布过滤,这当中要注意看清楚,已经熬好的油应该是没有一点杂物悬浮的。注意看,这底下还有些沉底的油渣,不论它的油渣有多少,都不能留,全部都要倒弃不用。”

林强云把滤出的油称好量倒入一个小石研钵内,边打开那一大包珠砂一边说:“滤完了的油就要加入我们印泥的颜料,就是这种研成细末的珠砂。记住了,一斤油中,只能放入四两细珠砂,用这根石研棒进行研磨。注意看我的研磨的手势,先将研棒用力压到底,一边用力左右旋动一边往钵边移动,要一下、一下的用力。一直要研到油不浮,珠砂粉不沉,才算是研磨结束。这研磨的事,是个技术活,要大家慢慢才能学得会,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要好几天,甚至十来天才能将它研磨好。同时这事也是很累人的,你们研磨的时候要能吃得了苦才行。好了,此事稍待我讲完后每个人都拿一个研钵去研磨,现在我们再来讲那些艾绒的做法。”

卷六  第五章(三)

林强云取出几个布袋,带着孩子们走到放艾绒处,将挑捡好的艾绒分别装入袋中,再送到厨房去用开水煮。煮了半刻时辰后捞出,解开布袋散倒入清水中浸泡,笑着说:“好了,将这些艾绒经开水煮过后,它就不会含有其他杂质和油性,不会与我们已经过滤好的油料发生反应。明天一早捞出放于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用手把这些艾绒搓散,捡掉肉眼能看到的杂物,就可以留下来备用了。从现在开始,全部去回去研磨珠砂,看谁磨得最快最好,得第一的人我将有一件奖品给他。”

孩子们听说学会今天大哥教的东西后,就可以分派到各地店铺中专做印泥,本就异常兴奋,都暗自想着要尽快学会大哥教给自己的本事,能尽快赚到钱自己养活自己,不再给大哥添麻烦。再听到研磨得第一的人还有奖品,那还不拼了命地去干。所以,林强云将做印泥的道理给他们讲清楚后,这些孩子们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他们的珠砂和油一起研磨得合于要求。

林强云对此大为满意,当然也没有失言,当即就奖给得第一的孩子一个不到一寸大的小万花筒。

林强云检查过了所有的珠砂油料后,便叫孩子们将已经晒干的艾绒取来,让他们自己将艾绒慢慢地分次加入到那些研磨好的油料中去,边加艾绒边搅拌,直到全部都已经成了软泥状方才让他们停手。

接着,林强云指导孩子们互相检查,一边对他们每个人所做的印泥逐一点评一番,让还没达到要求的人再进行搅拌。全部都完全合格后,方叫孩子们取来做好的漆盒,将印泥用手拍打成型,做成比漆盒稍小些的泥块,盛入盒中压实抹平。至此,整个能用于官府大印使用的印泥盒便算完成了。

张国明等人拿到林强云交给他们的盒装印泥后,迫不及待地取来大印,用白纸把原来的印色和林强云拿来的印泥各试着盖在纸上,还没等印泥干透,马上就端来一盆水,将盖有大印的纸放入盆中浸泡。同一张纸上的对比,显得十分清楚,印色盖的印迹一下水就开始化开,不多一会就成了一团淡淡的红色,后来连印迹也看不清了。而印泥盖的印章,则完全没有变化,在粉色的水里还是显得那么鲜红夺目,直至等了二刻时辰,还是没有一点变化。

“好,好。真是好得很呐。”张国明笑呵呵地说道:“这种印泥用在各种文书和榜文上,就是墨水被水泡糊了,它也还不会消失。公子啊,若是我们写字的墨汁也能像此种印泥般的不怕水而又耐久,那就好了,我们所写的各种书籍也就会保存得更多更好。”

林强云道:“张大人,写字的墨汁我还真没想到用什么办法能做成这样。但若说到要将印成的书做成不怕被水一泡就糊掉,我已经有办法了。你且等着,再过一段时间,你就能看到这样的书了。这样的书不是一本两本,而是所有经我们双木商行作坊印出来的书,全都一样,只要书籍的纸张不曾受损,这本书就照样的还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咦,哈哈!”林强云“咦”了一声后,突然放声大笑,弄得大堂上的数十个人都愣在当地,他们实是搞不明白林强云这位双木商行的东主,也是他们这些人的上司怎么会有如此怪异的行为。

张国明急急走到林强云身边,小声问道:“公子,有什么事这么好笑,你没事吧?”

林强云收住笑声,对大堂上的人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一时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打扰大家办公了。不敢再打扰你们,走也。”

原来,林强云刚才和张国明说起了书籍的事后,突然想到了那天一时忘掉的事,竟然也是和书籍有关。他在与那些雕印版的老师傅们谈论印刷书籍之事时,就知道这些人都是识字不多,要他们按写好的字来雕刻印版还没什么问题,但要他们把一个个活字按文章排出版来,恐怕就不是他们这些人力所能及的事了。当时他就想到,必须从新招收一批比较识字的工人外,再招些愿意改行做工的落魄文人来排版。“无忧书院”中的人,也可以为印刷作坊出一份大力的。林强云看过此时的不少书,其中既有手抄本,也有雕版印刷本。手抄本也还罢了,在断句的地方还会有些黑点可资分辨。但雕版印刷的书中,却是有一半左右的都没有任何可以断句的符号。另外一半则或是有黑点断句,或只稍空开一点——或者说空开半个字的距离,作为断句的区别,让人很容易将书中的意思弄错,甚至根本就想不明白书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林强云对“无忧书院”中人的打算,是可以教会他们使用标点符号,再由书院中的这些人遴选出一批、现时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最需要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之类的书籍,全部校核一遍,加上标点符号后先行排版刊印,只要质量有保证,价钱又比其他雕版印刷的书籍便宜,就一定能赚到银钱。另外,还得从“无忧书院”中把那些既没有当官为吏能力,又没有什么文才,只知道在书院内吃完了空谈的秀才们,拉到印刷作坊来,作为排好版后的校对员来使用,不但保证了自己名下的印刷作坊所出的书籍能有最好的质量,还让这些废物般的文人为生活所需做出必要的劳动,赚钱养活他们自己。林强云可不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现有那怕是一个,会吃不会做,而且还成日价怨天骂人的家伙。

这种招收识字工人和“无忧书院”的事交给沈念宗去办之后,结果倒是让林强云意想不到的顺利,他也一时想不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和自己所想象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