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471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可就在跟据地里,自己手上除了准备用于野战的六军护卫队步兵、而刚组建起来不久的骑兵,实在是没有其他的武装力量了。

昨天林强云才从张国明嘴里了解到,步兵每军一千三百五十人,六军步兵其中有一军为火铳兵,除每人配有一支铳管长三尺三的火铳、一百二十发子弹外,还有一把按上次那些日本鬼子献来的长刀打制的稍短些的战刀;另有一军为钢弩兵,每人一具钢弩、两匣六十支无羽箭、十支雷火箭,还有一把大腰刀;其他的三军全部都是由长枪手、刀牌手、小弩手混杂编成的近战兵。这三个军的四千余人花费了陈君华训练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据说是他按过去十多年战场上厮杀所得经验,总起来编成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骑兵也是每军一千三百五十人,外加每人两匹马,一军每人有一具双手可拉开、射程九十步的钢弩,四匣一百二十支无羽箭、五十支雷火箭,一把马刀。另一军则是用铳管长两尺四的长铳,两百发子弹和一把马刀口照张国明的说法,目前根据地只能有这两军的骑兵,再多的话负担太重,况且也没法弄到那么多的战马。

子母炮队调来高密两哨外,胶西倒是还有五哨,那是林强云要留在最关键的时候才用的杀手锏,他还不想太早暴露自己的所有力量。

还有就是五小队挑选出来,准备用于组建铁甲车队的一百五十名护卫队员了。

最后的一点力量,就是还正在高丽国帮助李顺诚打仗的三军约四千多人了。想到高丽,林强云心里动了一下:“如果把那三军护卫队调回来……”

摇了摇头,林强云觉得不大妥当:“远水救不了近火啊!还是让他们留在高丽吧,这里对付蒙古人的事自己扛得起来的。”

“日本鬼子!对,我还有三百多放在海岛上的日本鬼子”林强云猛地想起在登州时对自己又跪又拜,杀了他们自己人换了个主子做奴才后,还显出一副得意洋洋样子的倭人,暗道:“把他们叫来守城,多几百人也是好的。”

想来想去,林强云觉得时间太少了:“现在只要再有两个月……不一个月的时间都好,让自己多做些准备的话,仅凭现有的一万三千多军队,即使面对十万、八万蒙古骑兵也能应付得来,说不定还能打几场大胜仗呢。”

次日,东天方现鱼肚白,林强云吩咐来送行的王宝几句,带着亲卫和三位老人出西门,走了十余里后避开往谁州的大官道,转入直通安丘的路上。三位老人由亍近二十年没走过这条路,游水上的变化他们也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的记忆中,整条雒水上建有两座木桥,其中仅是祚山寨的桥才能通行运货的大马车,另一座在昌邑的桥是时通时断,那里河面既宽,桥板也小,只可人行没法通车。但昨天到了高密后,林强云才知道现时谁水上,自东岸的临水堡以下,已经建有七座可通车马的大桥了。所以,林强云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带人到潍水上游,从密水与语水交汇处开始,一直往涨水下游查看下去。

这一走就用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林强云一路往下游行进,一路不断派出亲卫传令,一路回到他身边的亲卫们也带着各方传到的消息交给他。身后走过的雅水沿岸,也不断有护卫队和招募的百姓带着武器和工具,从胶西、高密赶到,按他所发的命令进行防御准备。

由益都府传回来的一条消息,让林强云不知是应该欢喜还是应该担忧,信上说:这次蒙古兵主帅是个叫赤那颜·合勒扎的提控,这人带领的五千骑兵和奴隶们到了益都后就停下不走了。但在益都驻扎的李坛,正将他所属的军队调往府城附近的柜米寨集中,发信时已探得李坛调到的人数约有一万余。

林强云于八月初五上午回到胶西,他没顾上休息,什么地方也没去,下了马后直奔县衙后院的铁工场。

空荡荡的后院,完全不像二十天前放满箱子一样的四轮车。清扫得干干净净的地上,只有吴炎一个人踱着方步低下头在念念有词,不时拍头骚耳捶胸顿足地做出一番怪样。

“吴炎,你在做什么?”林强云的叫声让吴炎喜出望外,欢呼一声跑到林强云身边,拉起师傅的手就朝工房冲去,一面压低声音神秘的说:“总算把师傅给盼回来了,快来看看我们做的钢筒和会飞的子窠能不能用,若是能用的话只要五天时间就可以做出一大批来。”

卷六  第二十二章(三)

吴炎的钳工桌上一排放着两个已经装配好,有两个前脚、尾部根支腿下连三角铁底座的钢管,并按林强云所说的样子做了一个有刻度及重锤指针的小圆盘。

林强云拿起这个按记忆画图,由吴炎做出来的东西,将它们拆开仔细看了一会,再装好后觉得和想象中的迫击炮一模一样,不由笑着说:“呵呵,做得不错啊,我要重重的奖你哟。就是这个样子的小炮。哪,吩咐你做的子窠呢,在什么地方?快拿出来给我看看。”

吴炎得到师傅的夸奖,十分高兴地从桌底拿出两个差不多五寸长的迫击炮弹。从外表上看,没经过加工的表面十分光滑,圆度也很好。林强云接在手上掂了掂,约有六两至半斤左右。

便将一个炮弹寨到掷弹筒中试了试,松松的可以顺利滑入到底。再把掷弹筒倒过头,溜出炮弹对着光线看,弹体和筒壁的间隙不到一毫米,算是还行。在两个掷弹筒上再一比对,顺滑程度和间隙基本上做得一样。

“吴炎啊,这钢管是按我告诉你的办法做出来的吗?你再把做管的方法讲一遍给我听听。”林强云见管内没有修锉的痕迹,不由有点奇怪。

“嘿,当然是按师傅教的方法做喽。”吴炎从地上拿起一节外圆打磨好的钢管,挥动着比手划脚讲道:“不但这些钢管,就连铁子窠全都是用钢范铸成的。没想到在钢范上涂了猪膏泥和石墨粉调地浆水以后。铸成的物事果真十分容易脱出钢范。比如钢管吧,趁着它还红热时用通锥从孔中压过,内孔连修锉也不必就好了。说实话,这样只有尺五长短的钢管,我们一天能做出四五十根来呢。至于这种子窠么,已经做好的样品只有十多个。以后要做的时候,每天做出三四百个没什么问题。”

林强云把十多个炮弹空壳带回自己的工房,看到山都在工房内又捣弄那些木制地方型弯管。向他叫道:“山都,先来帮忙将炮弹装好火药,吃完饭后我们去试射新炮。”

装火药对于山都来说最是轻车熟路不过了,虽然这是种和其他大小雷神所用不一样的子窠。但他只看林强云装了一遍,就完全能自己操作。依着林强云的样子先放入一个刚卷好的厚纸筒,一面用小漏斗从纸筒边上灌入径粗不足半分大的铁砂,一面发问:“为什么要先装了纸筒后再装小铁珠子,全部装进横硝去不是炸得更厉害么?”

“傻瓜,“林强云笑道:“寸半大,又这么薄的子窠要全部装横硝得用去二两多。要把它爆开只需一两半就够力了,我们能省些钱为什么一定要多装呢。再说。这铁砂装进去后,爆开了飞出去伤人地东西不是更多。这几百个小铁珠能多杀几个敌人,又不花多少钱,我们为什么不用口”

山都“哦”了一声不再言语,按住纸筒摇实铁砂,添满后在空壳底部小孔中插入引线,把红色的横硝装进纸筒以木棍逐层压实,直到差一分左右就装满,这才在横硝上面填上麻皮粉屑和两层纸,小心地吹掉各处沾着的红硝,拿起一个螺寨往熟桐油碗里沾上油。轻轻地旋到螺孔中。

山都刚想用开口的板手把螺塞旋紧时,看到林强云将黑硝往已经旋到子窠后部、有六片翼的铸铁管子内灌,不由大声叫道:“错了,错了。恩人把硝拿错了……”

林强云被山都叫得一愣,看了看手上的物事,知道是山都理会错,便笑着对他说:“哈,这种新的子窠就是这样装地,不算错,不算错。若是在这后面也装入横硝,那才是错得不可原谅呢。”

林强云把黑色的直硝捣紧,一边向山都解说为什么这后部必须装直硝用以发射,一边拿起中间铆在一起、冲有二十多个孔洞地两片铁片垫上一张稍厚些的纸,用力压到卡槽里面,再转了一个方向。

再依样装了两个后笑道:“好了,这样就算大功告成,发射地时候只须将这两块铁片的孔拨到对齐,点了引线后溜到钢管里就能射出去。走啊,我们射炮去喽。”

这里的平原之地,每一处地方都是可耕的田地,所以试验掷弹筒的地点,找来找去都觉得不合适,最后还是亲卫哨长盘国柱提出:“别的地方不能打,难道连沙滩也打不得么?”

所以,林强云只好带着亲卫和吴炎、山都等人到十余里外的沽水河边的沙滩上了。

只有三发炮弹,答应过让山都发一炮的喏言不能失信,而林强云又想让亲卫的所有人都学会这种简单易用、火力极猛的兵器。没办法,他把亲卫分成三拨叫到掷弹筒边围成一圈,先给他们讲解了如何利用在筒边上的刻度盘和带针的重锤,调整所需要的解度,接着就须点燃引线,再将炮弹溜入筒管内静等射出炮弹后,再重复发射。

一直见到每个人都表示听明白了,林强云下令大家带着另两个炮弹先退到十丈外,以防有个万一。这才把掷弹筒调到大约四十五度左右,将一个炮弹交给山都,吩咐他说:“山都,刚才我所说的你都听明白了,要记得把引线点着后将有引线和叶子的这头朝下,轻轻的塞入这个炮筒后就马上跑到我们身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