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565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虽然这些消息都是在穆氏兄弟死后。另派出地探子报回来地。可能不怎么可靠,但也聊胜于无,听着总是让人高兴,而且心情舒畅。

“哈哈……今天。就是我李全成就大业的日子,江南的花花江山子女金帛多不胜数,任由孩儿们予取予求,只等我们杀过去拿。走啊!”杀了人祭旗之后,李蜂头高举铁枪仰天长啸,立即下令兵分三路向南进发,正式对大宋的赵家王皇朝反目,以武力夺下赵家地天下。

本来,按军师秦仲涪给李蜂头定出的计策,前期是要施行“先据扬州以渡江,分兵徇通、泰以趋海”的战略。起事后。李蜂头应立即派大军急赶,抢占扬州以为立足地。然后再从容分兵占取通、泰两州。在接着强渡大江直取苏杭的同时,留出小部兵力扫荡淮东宋军残余,巩固根本重地,以淮东地粮草人力支持夺取江南地区,进而达到占领天下的目的。

若是真按秦仲涪的计划而行,李蜂头能否得手且先不说,光是两浙路这块大宋最富裕的地区。首先就会被战乱破坏得体无完肤。而且,赵宋朝一旦应对不得法的话,再有其他的什么变故发生,说不定李蜂头还能多作祸一二十年,或者真让他得去天下也难讲得很。

但以郑衍德为首的一干将领,却为了些许蝇头小利而劝李蜂头夫妇,说什么:“通州、泰州都有许多大盐场,不如先夺取这两州,就可以得到大批钱粮,既可让部下地军兵得些小钱,我们得到大益,又能让宋朝庭失去这里的盐利,让朝庭无钱用于兵事,这不是两全其美地好办法么。”

李蜂头、杨妙真本就没什么战略头脑,让一众大将这样一说,也就听从了,还表露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沾沾自喜。

十月、十一月,淮东各地的宋军都没有准备,战事的胜负呈一边倒的态势,让李蜂头高兴得合不拢嘴。

东路往盐城的十万贼兵由郑衍德统帅,守城官兵统制王青带部下九百人,在破城后与贼兵巷战,拼至最后一人,全部战死。

郑衍德马上挥师南下直取兴化,在得知兴化被中路的李蜂头轻取后,到泰州与其合兵。

李蜂头和杨妙真自领二十五万贼兵为中路军,直赴泰州。贼兵地纪律也实在是差得不堪入目,在各领军头目的放纵下,贼兵们一路之上见村掠村,逢市抢市,奸淫烧杀无所不为。这一路到泰州,不但所有人丁一扫而空,使得这方圆数百里地的人烟几乎灭绝,而且他们的行军速度奇慢,直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上午才看到泰州城墙。

李蜂头的这两路大军共三十五万,连裹胁来的二十多万乡民一起,号称八十万,在泰州城下会合。

李蜂头的大军到了泰州城下后,根本就没受到丝毫的抵抗,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把泰州城壕基本填平。

原来守城的两个宋军统制官于邦杰、宗雄武都被李蜂头的探子以重金买通,把所有的箭矢紧锁在甲杖库内,让两个军四千多的守军想发箭射击城下填壕的贼兵也不可得。知泰州军事宋济大人被吓坏了,他还没想到这是李蜂头已经反宋,先派出海陵县尉到李蜂头的大营探问究竟。

李蜂头见了县尉后,马上出示权摄扬州赵敬夫所发的淮东制置司增拨一万五千人粮饷的公文扎子,让他回去报告宋济。

那宋济是个既胆小又糊涂的官,此时他只求李蜂头能退兵就好,什么也不管不问的,立即派县尉送了铁钱二百万到李蜂头的大营。

钱,李蜂头是不芶言笑的纳了,围城的兵么,那是绝不会退的。

第三天,只听李蜂头军中一声号响,于邦杰、宗雄武两位统制带了数百亲信大开城门,准备引导李蜂头的大军进城。

知州事宋济也不知是那根筋不对了,竟然不知死活地也在这时候率领所属僚吏到城门下,一见城门已经大开,他们倒像是约好了似的,站到门外迎接李蜂头。

可笑的是,李蜂头到了州衙坐到了大堂公案上后,宋济还妄图讨好,掇出簿籍要向李蜂头进献,以求能免自己一家大小遭祸。

那知道李蜂头却是看也不看那些物事一眼。狂笑道:“宋老儿。拿本帅自己的物事来做人情么。那么,你告诉我,献上来的是不是你家里自己地私藏钱货呀?如果是泰州府库地话,本来就是我所有的。怎么会要假你的手来献给我自己呢。”

李蜂头把宋济一个人丢在大堂里,自己带了亲兵直入后堂,把宋济的子女财货钱币全都据为己有。

宋济听到后堂一片哭喊声,当时就一头撞下地去。一命乌呼去了。

李蜂头得了泰州,心满意足之下,派出心腹李平领兵五万去攻通州,将宋济地儿子等交给杨妙真去玩她的游戏。自己则令宋济的一个小妾牵其两个刚长成的女儿入房,关起门来作乐,整整一天一夜没出过房门一步。

西路十万贼兵,由李蜂头地亲信大将刘全率领,首先攻宝应没有得手。刘全发起土匪性子,在城外纵兵大掠。把平柯桥、黄蒲镇动掠一空。此后,他到是很忠实地按李蜂头命令执行,顺运河岸边直下,一路连取范水、界首、塘头、樊良,四个市镇,在高邮方被堵住。在连攻十余日不下的情况下,刘全留了一部军兵围住高邮。挥军绕过又再连下车乐、露筋、邵伯埭三镇,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也是李蜂头到达泰州城的前一天,到达距扬州仅十里的弯头镇。

弯头镇,据说是在本朝南渡前的神宗熙宁初的那几年新形成的镇市。

这时的淮南运河叫楚州运河,在隋唐时亦称为邗沟。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在古邗沟和汉、魏、两晋中渎水地基础上,经过疏浚、治理的运道。由扬子(今邗江县扬子桥)直抵山阳,不再东绕射阳湖。

二十四日这天午后不久,得到报告说李蜂头贼兵已经攻到,巡视各地防务到此地暂摄扬州事、原扬州通判赵敬夫,慌忙跑到北面的泥坯寨墙上。当他看到东北方黑压压一片,漫山遍野而来的贼兵时,真是吓坏了,马上就连滚带爬的冲下城楼,一边小声的埋怨说:“都是新任安抚使、知州事的赵范大人害的,人还没到任就下令要我这暂摄州事地人来巡视防务,这下可好了,万一被贼兵围在这个小城寨内,那不是死路一条吗。”

连随行带来的仪仗及行李杂物等东西什么都不要了,赵敬夫没来得及坐上轿子,在随从搀扶下一路跌跌撞撞地好不容易才跑到西门。正当他气急败坏的下令,要当值的都头开门让他出镇时,身后急骤的脚步声响起,弯头镇守军副都统丁胜带领一都军兵赶到。


丁胜看也不看赵敬夫一眼,大声喝令:“李蜂头的贼兵即将攻寨,大开水门放入由西堡砦而来的各色船只。其他所有闲杂人等一体动手,去北、东、南三门将沙包土袋填到城门洞内寨堵加固,若有不服此令者,杀无赦。”

弯头寨西门距运河有百丈,外面紧靠运河另建有一座每边长八九十丈的方形西堡砦,只要出了门紧走几步路就可以进西堡砦,然后上船顺运河直回扬州。赵敬夫自恃是此地的最高官位,又是这些守军将领的顶头这上官,叱骂道:“咄,大胆丁胜,本官要出城回扬州公干,你竟敢相阻拦么。”

丁胜一手张于耳边,凑近赵敬夫的面前听了他说的话,立时大声回应:“哦,大人还要回去公干,那属下就派人送大人回去赶紧将公事办好。来呀,立即将赵大人送回衙门,不得有误。”

几名壮实的军士应声上前,三不管的架起赵敬夫就走,一路还嘻嘻哈哈的大声笑闹。在这些军士的大笑声中,隐约能听到赵敬夫上气不接下气的叫声:“错了,你们走错了呀,这是回头到镇内,本大人要去……下船……”

丁胜可没时间去理会赵大人的声音,带了人快步寨墙仔细察看镇外的动静。

守卫弯头的一军有五千五百余人,连厢军、民壮一起算上也仅万人不到。巧的是带兵的正副都统都是一外单名“胜”字,也是今年春新调来的领兵官。正都统与刚才被架走的大人一样姓赵,他在西堡砦守卫。

丁胜看着远处的运河中与城下的河道里,神色慌张地船夫将数以千计地大小船只撑入水门,暗中为他们鼓劲:“动作快些。希望能在贼兵到达前全都进来。也使城外少去许多冤死鬼。”

环扫能看到的西堡砦那宽宽的护城壕,和市河里朝镇内急驶的林小船只,丁胜心里感叹不已,如果不是赵都统和自己一力坚持。今天地情况恐怕是个有死无生之局,全镇的人一个也别想活过今夜去。

想当初,他们领兵来到这里时,看到的都是残破的泥坯寨墙。特别是西堡砦,只有不到两丈高地寨墙,城外三丈宽的护城壕全都已经被泥沙淤积得只余五六尺,里面的水深不足一尺,壕坡也塌陷成了漫滩状,连十余岁的小童也能轻易地涉水而过。赵胜当即就说:“假如有敌来到,不用他们费什么事就可以直接攻袭堡砦,我们怎么可以任其维持原状而不加以防备。如果那样的话口还不如早点拿把刀来抹脖子自杀算了,还守什么城。哪里谈得上是个扬州屏障,如何能保护一方百姓?”

两一商量,决定由丁胜守弯头,赵胜则负责守西堡砦。责任一定,赵胜立即下令对寨墙增补加高。然后两人不顾军中所有人的反对,强行颁下军令,要全军五千多人冒着盛夏的酷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护砦壕重新挖到三丈宽丈五深。全军地兵丁都被两位都统折腾得叫苦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