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570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一个时辰。贼兵没能有一个人能到达城上,基本上都是没上至云梯顶部。未到垛口就被打杀于城下。

一个时辰,人也死得差不多了,太阳升到了中天偏西,李蜂头见差不多是午后了,高叫了一声,他身后地传令兵挥动手中的旗号,片刻间城外便响起了锣声。

贼兵们在锣声响起地刹那。都露出欢喜的神色,上到梯上的人纷纷往下跳,与同伴们一起潮水般地往后退去。这些贼兵在将官挥动兵器相威胁的高声呼喝下,退到运河边驻足列阵。受了伤腿脚不便的也趁城上没人向下攻击时,勉力向后,相互搀扶、蹦跳爬动、拉着枪棒退开危险的城下,能有多远就逃多远,先保住老命再说。

贼兵一退,城头上的守城宋军响起一片欢呼:

“胜利了……”

“贼兵退了……”

“贼兵败退喽,哈哈,总算打赢了这一仗……”

有年轻点地探出头朝城下看了一眼,大叫道:“哇!我们胜利了,杀掉好多李蜂头的贼子贼孙,怕是有三四万人吧?”

“薯头,三四千人死掉是差不多,哪会有三四万。”老成些的则敲头笑骂,往墙外看了一眼后转口说:“这次李蜂头来攻城的贼兵也就数万,看他们回到岸边的还有好几万人呐,死伤的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之数。唉,可怜那些民夫,怕是死掉了好几千,这下又将多出不少孤儿寡妇了。”

李蜂头自己在锣声响的同时,也率众将和亲兵进迫到城墙一边的河岸上,他虽然是个胆大包天的人,却也还没有托大到敢在强弩射程内公然现身,将自己当作别人靶子的份上。故而一到了运河西岸,就让亲兵和三十多个手下将军在前面,好为他挡住不知什么时候会射来的大箭。

“李友”,李蜂头向在自己面前的亲信将领叫出名字,下令道:“去城下将二赵叫来,让他们率军向本帅投诚,就说本帅不但不追究以往的诸般事故,还可以让他们继续坐上高位,享受荣华富贵。”

“未将遵命。”李友长得高大粗壮,脸黑浓须,善使四十斤重的“转刃甩头刀”,在李军中说得上是排位于前二十以内的勇悍之士。他也是李蜂头老家北海的同乡,自其聚众起事抗蒙为母、兄复仇时,就跟他在一起,头尾十八年过去了,如今李友已成李蜂头麾下一员能征善战的惯将。

李友所使用的“转刃甩头刀”是种奇特的兵器,刀柄与别的大刀无甚大区别,只比普通大刀五尺柄的长度稍短,只有四尺二、三上下。不同的是他这把刀的杀人刃部,一般大刀的刀刃为尺五长三寸多四寸许宽,且都带有弧形刃,刀背部除了同样做成弧形外还会打制出二至三个尖角,以用于销拿敌人兵刃和回抽时还可以伤敌。“转刃甩头刀”却不同,当这种大刀没使开时,看去只是一把断了前半部刀刃和尖角,只余九寸余断刃的普通大刀,断刀部分通体都是两寸半宽,厚则有六分左右,明显只是一块装了长柄的厚铁板,让人一见便会笑掉大牙。不识得此等兵器的人,往往会在一时大意之下被李友出其不意地斩杀于马下。其实,这把“转刃甩头刀”在李友与人对阵博杀使动时,这把刀会突然多甩出两片八寸多场从面刃的刀尖来,让对敌者因事出突然而措手不及。饮恨这等古怪的兵器之下。原来。所谓转刃,就是在其刀头上将三把刀用铁销铆住,中间主体装于刀柄上,两边地尖刃则可以绕销子转动。使用时只须发力一抖,就能将紧夹在主刀上地两把副刀以铁销为轴甩出刀轮伤人。

“城上的宋兵听好了,本将军乃李大帅麾下右营主帅李友,我家大帅请见城中主帅二位赵大人。”李友没读过书。大字识不得几个,但两军对阵时的话倒也说得很是流利客气。但他却理会错了李蜂头的意思,以为是他自己要去城下见赵范和赵葵兄弟俩呢,所以在数万人面前就按自己地意思叫了出来。

这话听到李蜂头的耳内,气得小声骂了声“蠢驴”。没办法,既然已经被李友讲出去了,李蜂头自是不愿就此示弱,丢了“天下无敌李铁枪”的威名。当下在李友叫出声后。从众人身后拍马而前,带亲兵至城壕边向城上高叫:“彰化、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京东镇抚使兼京东忠义诸军都统制李全,邀见淮东制帅赵范,及惟东提刑赵葵,有请两位赵兄叙话。”

已经走下敌楼坐在城楼内稍事休息的赵葵,听得李友高叫,本不想对贼人多加理会。此刻再听得李蜂头竟来到城下高叫。便觉得不能让此人如此嚣张,以免失了大宋朝庭地威风。

立时让人搬出短几垫脚,站于城头高声喝骂:“李全反贼,狼子野心之徒,奸猾浮浪之辈,有何资格与赵某及家兄堂堂正正之人称兄道弟,没的辱没了我辈与天下忠肝义胆之士。城下的众人听了,某看李蜂头其人,蜂头锐目,不类良善;再观其过去种种,其人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致。此李蜂头,自归顺我大宋,无横草之功縻费朝廷钱粮至多,又得封赏无算,乃杀许制置而反,此为不忠;母、兄俱死于蒙人鞑子之手,不思为兄、母报仇,反投入诛母杀兄之仇敌鞑子蛮夷旗下为虎作依,此仍不孝;自据京东、准东二地,残民利己以致十室九空,细民百姓怨声载道,哭声震天,这是不仁;其人借为母兄报仇之机聚众起兵,忽而自立为阀,流窜为寇;忽而归宋,以得钱粮养兵求残喘;时接金狗通好,摇尾乞怜,为的是一己之私,以逞私欲得满;时投蒙古,为奴求生滥杀我汉民百姓;再返我朝,巧言令色,逆行夺利,现又反宋谋主,此为不义。其人面兽心,出尔反尔,食言自肥,乃猪狗禽兽不如者。众人听吾相劝,尔等头目兵卒皆我朝遗黎,宜去逆来降,并与原罪;若能立功效者,更加异赏。有擒斩李全李蜂头者,赏节度使,钱二十万,绢二万匹,朝庭已明诏告于天下,绝非虚言。能取夺现占城壁者,得州,除防御使;得县,除团练使;将佐官民以次推赏……”

冬日的西北风,将赵葵的一番话徐徐吹送过来,让所有人都听得声声入耳。

这些话立时引得一众贼兵避开兵头们的视线,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不住侧头往阵前地将领立足处和李蜂头偷望。

而跟进立于阵前的数十位贼将,有人似是被说中了心中所思所想,低头沉默不语。也有地回头向贼阵中呼喝叱骂,阻止贼众私议谈论。更有几个将领脸上变颜变色,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当众历数自己的罪状,公然鼓动部下反叛自己投向赵宋朝庭,甚至当自己的面给出重金赏格,这还了得?!李蜂头勃然大怒之下,蜂目更加暴突,气鼓鼓的锐头更是出尖,向后伸出右手轻喝一声;“弓来,箭来。”

十多年前,李蜂头就做过家乡北海县的弓手,除了擅使铁枪外,还能拉开两石力的强弓,只是准头不能保证,一百五十步的箭靶时中时脱,有时脱靶不是一星半点,射出地箭会离开靶位数丈处飞过,所以没人敢在其射箭时站在他的前面。

李蜂头气急攻心之下,弓箭一入手,立即就以飞快的手法搭箭张弓照准赵葵射出,然后飞快地调转马头向后跑去,一边高叫:“撤兵,回大营暂歇。”

赵范、赵葵兄弟虽说都是文官,他们却是文武双全,特别是作为弟弟的赵葵,少年就跟随父亲从军,一直在荆襄一带与金兵作战。那一年金兵攻准西,他与哥哥赵范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下,率军反攻到金国的唐、邓二州,俘斩近2万金兵。事后以军功而补承务郎,知枣阳军。他在城上当着李蜂头的面高声斥骂,并鼓舌挑起贼兵军心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时刻都提防李蜂头会恼羞成怒。看到李蜂头的手中有弓箭,马上就稍蹲下身体做好闪避的准备,再见到李蜂头的手一动,立即从几上滑落,矮身侧跃。

卷八  第三章(上)

赵葵的脚才沾地,就听到头上“呜”声掠过,一支劲箭“啪”一下钉于城楼的立柱上,不见箭镞只露出箭杆,入木几近寸半。

“好强劲的弓……”赵葵的一名亲兵走到木柱前仔细看了一看,吐舌小声自语:“亏得大人早一步闪开避过,没让此贼得逞。”

另一边的赵胜,在李蜂头一报出姓名的时候,就飞快地将已经装入布囊内的钢弩取出,急急将弓弦挂上,等他拉开弦装上箭时,那李蜂头已经转达过马头向外跑了。赵胜可不管那么多,估算了一下不到三十丈的距离,把弩一举就扣下悬刀。三支无羽箭脱槽而出,直扑李蜂头和他五十个亲兵奔去。

城头上“射中了两个!赵都统好箭!”的欢呼冲天而起,紧接着,如雷的马蹄声中两下惨叫和一阵马嘶传来,人们看到李蜂头那队人马过去,后面多留下了两个躺在地上血肉模糊的人和一匹脚步蹒跚的马,马上的一个贼兵跳下地,徒步向远处狂奔,那匹马勉强走了几步便轰然倒下。

细微的“嗒,嗡”两下轻响,城头暴起的欢呼和城外的惨叫马嘶,蹲身未起的赵葵吃了一惊,抬头看时,才发现赵胜对着自己眯眯的笑。

赵葵不由问道:“射中两个,怎么可能?赵都统可是用弩射杀了李蜂头么?”

赵葵的亲兵走过来扶起主官,信口回答说:“李蜂头那厮命大,正好有两个贼兵冲过为他挡下了三支箭,否则这恶贼哪还有命在。”

赵葵叹了声“可惜”。忽然奇怪地问道:“三支箭?!你是一发三箭?怎地以前从没听人说起过都统有如此高明的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