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798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在去年底,今年初被人先后送入了皇宫大内。姓赖的泼皮凭一条伟器深获太后欢心,姓贾地女子也得到机会受皇帝赵昀宠幸。太后与当今觉得十分高兴,下诏于四月初八浴佛节后七日的四月十五。以联蒙攻金议成,剿灭福建路盐盗大胜为由,将在临安召开大会庆祝。介时不但各业团行会社将举行各艺争锋博彩,更有蒙古国师在护国寺设坛讲经,以佛法和武功与南(宋)朝佛道两界高人切磋一一实际就是挑战,以分高下。

另外,信中提到。天师道龙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因为林强云这位“上人”没有经过各派掌教仙长的确认,三派中人都说“上人”之位还不能算数。三派的道长们经过长时间的议决,正好趁此时机齐聚临安,要以各派的无上仙家妙法对林强云进行一次道门仙缘的检验。因此,天松子等与林强云关系较好地一众老道们,要求林强云立即赶回临安,准备应付这一关乎他在道门地位的生死大事。

最后一则令人震惊的情报,则是不知什么原因。朝庭上下被蒙古派来商议联合灭金的使者用法术与武功所震慑。答应将国宝“天圣铜人”秘密交与蒙古人,准备在四月上送出临安。主持其事的正是蒙古四王爷拖雷。

这个不为人知的消息传出,大宋朝野——特别是民间——大哗,誓死要将天圣铜人保住。许多江湖上的侠义之人传言。即便朝庭已经将这尊国宝交给了蒙古人,也要拼尽全力将其夺回。天下各地有识之士纷纷赶赴临安,一则为保天圣铜这个国宝出一份力,二来要在佛法道术上讲论个明白,三则是趁此机会与蒙古人在武功方面一较高下以扬国威。

“婊子养的,又是这厮,狗娘养地鞑子四王爷,拖雷,拖雷,倒是要拖个轰天雷去炸死他才好。这凶残地家伙太可恶了,派细作到大宋来搅风搅水刺探消息,又令高手与金国的刺客联手谋杀孟拱,必欲置孟大人于死地而后快。这一年多来又叫侯瀚之流的汉奸对我们下手,给根据地造成不少麻烦,一定要想办法将此獠诛灭方消我恨。”勃然大怒的林强云凶狠地大骂了一通,一时间倒是想不出什么主意才能将这个蒙古地四王爷给杀掉,只好留待以后再慢慢再想办法。

天圣铜人是什么林强云不知道,但刚准备投效到双木旗下的宗玖,因其祖上对此有比较详细的传承,很清楚这件事。

据宗玖所言,天圣铜人共有两尊,其一仍大宋朝于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铸成。天圣初,宋仁宗下诏,要求对古代医典、特别是针类类的书籍进行整理、甄别和校订。当时,刚刚进入太医署灰飞烟灭太医的王惟一,上章奏明并呈献其画出的一张人体穴位《明堂图》。王惟一觉得《明堂图》还是不便使用,便决定制作一尊人体针炎模。在铜匠艺人的配合下,于天圣四年一尊标明人体穴位的针炎铜人终于制成。铜人制成的消息传到宫中后,朝廷又决定由王惟一主持,以官方的名义编修《铜人腧穴针炎图经》。

针炎铜人制成后,轰动一时,被宋廷视为国宝。为了防止意外,朝廷决定让王惟一再铸造一尊,陈列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人参观。

据说,两尊铜人都经过道家仙长和高僧大德。暗中施以佛道两门的大法力加持,以其证道保佑汉民百姓。江湖上曾有传说,有仙人留下谒语,能保住两尊国宝铜人,可保得大宋国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可享富庶安康的平静生活。

针炎铜人铸成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金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千方百计地要得到它。宋廷得到密报后。加强了对针炎铜人的保护,专门派兵值守,使金人一直无法下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再次派遣武功高手潜入东京,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大相国寺铜人地身上。正月。金帅宗望率兵攻打东京,城防吃紧。金国盗宝之人乘机将大相国寺的天圣铜人偷走。但是由于铜人又大又重,一时运不出去,只好暂时把它藏起来。他们鬼鬼祟祟的行动,引起了大相国寺监院法定的注意。法定尾随其后,终于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于是便和手下人一起,将这尊价值连城的国宝转移到了一间密室内。

当金国盗宝之人再次回到大相国寺时。却发现铜人已经不翼而飞。他们大惊失色,只好与大相国寺的监院法定等协商,准备以重金购回。法定虽是僧人,也有爱国之心,他拒绝了金人的诱惑。随后,这尊铜人也失了踪,大相国寺地僧人全数出动也未曾寻出半点蛛丝马迹。

果不其然,失去了其中一尊铜人。大宋被金人攻破都城汴京。失了半壁江山,造成半个国家的百姓不是死于战火,就是成了女真人的奴隶。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占领了东京外城。逼迫宋廷投降。次年正月,金兵又向宋廷索取文物、珍宝及各类礼、祭重器,其中就包括皇宫太医署的那尊铜人在内。由于金兵得到地各种财物实在太多了,许多笨重的物事根本无法运送。野蛮的金兵将领下令将不便运送、不值钱的东西,包括天圣铜人全部清理出来,一古脑全都投入南壁池(龙亭湖)中。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即皇帝位后,有人在湖北襄阳发现了天圣铜人的踪迹,后来这尊铜人被襄阳知府赵方所得。局势稳定以后,赵方派其子子赵葵押送铜人到临安献于宁宗,国宝又回到了宫中。

宗玫道:“就是因为有了这一尊铜人,大宋方能保有这半壁江山。若是再将这铜人失去,大宋的半壁江山也将不保,江南的百姓又要遭受外族地蹂躏杀戮了。”

“唔,天师道内地位的正名,这是关乎观复大师(谢守灏)亲传弟子在道门中的地位大问题;保住天圣铜人不被蒙古鞑子弄走,免得民心惶惶不可终日,激起事变生乱。这两件都是非同小可的大事,看来我们在这里的事情要快点办完,事了后必须尽快地赶回临安去。”虽然自己已经是天师道的上人,也得到大宋朝敕封为所谓的“提举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算得上是南宋道教门派中的第一人了,林强云对此完全不在乎,做不做天师道地上人,对他来说可有可无,并不值得多去操心。但索涉到天松子、飞鹤子等道门老朋友地事,林强云就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考虑了。有关天圣铜人这件国宝,姑不论是否真如传言般一旦失去就会对南宋的百姓造成什么不利,就凭林强云所知的,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被外国人抢掠夺走的无数国宝,想想都觉得心痛。更何况天圣铜人在中医针炎上无与伦比地医学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也绝不允许被蒙古鞑子抢走,无论如何都得存放于汉人手上才能安心。

种种原因凑合到一起,林强云在接到被救出的黛丝娜以后,带了一应应君蕙、陈自明等有关人员赶回光化上了大海舶。下令留下全部防沙战船和护卫队继续消灭深入邓州的蒙古兵,并接应还没见到的沈南松和山都等人,就立即起程回临安。

几百个各色人等跟在山都身后冲进了树林,不一会就淹没在绿葱葱的大山森林里。

山都进入山林中不久,就找了一条小溪,脱下衣服泡入水中。然后光着身子寻来了一些多汁且味浓的草叶,用石头砸烂挤出青绿色的浆液,三不管地往身上涂抹。也不等衣服全干。匆匆忙忙地套上结扎好,他便开始发挥从小练就的捕猎本事和丛林逃生的本能,向山林中钻去。

山都在村林里灵活快捷,就像一只小小的黑色豹子,随身带着三条轻便结实绑有钢爪地丝索,让他能从地上倏忽间升到树梢,能让他从一株树上分枝钻叶荡到另一株树上。

山都充分利用恩人专为他做的,用于藏踪匿迹的四色披风。前片刻化成一块尺许大的灰色石头,后一会又变为一块紧附在树干上的青灰苔藓。他时而隐身在被雷火击断的大树桩边,像是一段烧黑的村干,或者干脆就在随便什么四下一点的地方躺倒趴下。成了褚色泥土地一部分。

山都这种神出鬼没的藏匿方法,在追击他的人眼里看来,真正是个山林间的鬼魅般不可捉摸、无从寻找。而他却能随时随地用他那人小号钢弩和锋利无匹地宝贝匕首,出其不意地给追杀他的人以致命一击的伤害。他一会儿躲在草丛暗处以无羽箭、钢针取人性命;一会儿爬到村上,在人们经过的时用那把匕首对敌人进行偷袭,割断了别人的喉咙后马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在贼人们集中到一片地方对其大肆搜索的时候。他已经跑到另一个山头上厉啸,或者狂呼大叫。

山林实在太大,几百人、千把人进去之后就像一把细沙洒进了大河,转眼间就被完全吞噬了。而在这样的大山里,寻找可以化身千万种物事地一个小小人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但是,在被山都杀掉三十多个贪心鬼后,人们疯狂了,三五成群。以牛角号、叫喊、啸声联络。像过筛子一样稳步雅进。

一千多人连续追踪山都三天两夜,行程达到了六七十里。如果前面不是抓住,或者杀掉山都后有巨大的财富可拿,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来这鸟不拉屎的荒山野岭里游荡?若非有那么巨大的一笔财富的诱惑,谁又肯披荆斩棘地到山林中餐风露宿,挨饿受冻地拿自己的老命来这荒山野岭里拼博?

巨大地财富,只有巨大地财富能让进入山里的一千多人有这么大的毅力,让他们可以在荒山野岭里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奔走,完全不顾生死地对他们认定地目标猛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