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809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不管怎么说,伙家都立即到后院。向酒楼管事报告,然后再按管事的吩咐用心相待。

这两拨客人被伙家安置在相距不远地相邻桌子上安坐,若是说话稍大声一点极有可能被旁人听去。

不过,两拨客人显然觉得来寻林飞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并不存在什么太多的秘密,所以既不曾过分地张扬,没有故意将谈话的声音压低。

人少的食客中,那位文士但听得人数多的食客内有一人小声说道:“哥哥,已经来临安十天了,为何我们一不到林大人府上去向林府管家先容,告诉他我们现今住于客栈相候,以便林大人或是陈大帅一到就能前去请见。二又没去相府拜会史相公,光在临安到处游走,不是白白地浪费我们的时间么?”

但听另一人悠悠地反问:“云弟,你这两天到各处酒楼、瓦子行院走动,可曾听得如今大宋朝与蒙古人已达成联合攻金协议之事?可曾听得大宋朝迫于蒙古人的威胁,或者说为了讨好蒙古人,而将一具事关国家兴亡的宝物——铸有无数能流出白汞小孔的铜人——‘天圣铜人’白白送与蒙古?你还可曾听得有人传说,林大人本身也是一个能令国家兴盛的上仙,哪个国家得了他,那个国家就能国运昌盛?”

先开口的那个云弟笑道:“说倒是听得人说了,而且说的人还多呢。哥哥,我想这些传言只有宋蒙夹攻金国、送了天圣铜人给蒙古的事或许可信。而仙人什么的,不过是市井间人信口胡言罢了,哪有仙人……”

云弟的声音越说越低,再听不到他说什么了,文士心中暗道:“林强云,这位飞川大侠在大宋境内也是恁般出名,看来他的神通确实不小。不知这次前来求助赊购兵器,能否像上回在山东般如愿……”

文士身侧坐的一个大汉附在他耳边说:“军师,属下听那伙人说话的意思,好像他们也是来向双木商行商购兵器的,而且另外还想出钱请双木镖局的镖师到他们那儿去打仗。”

军师神情倏然紧张起来,轻声吩咐道:“你武功高,内功最好,且稍移过一点,听听他们还说些什么,若是有何消息,不必现时就讲,待回去后再告诉我不迟。”

卫襄穿着下摆绣了紫团花的窄袖褐色轻袍,上罩镶黑边中开襟有布纽扣的暗青背子,手执一把小巧玲珑的羽毛团扇,与双木商行临安大管事宫大业一起,神采飞扬地带了四位管事和由十来个精悍勇武的从人,说说笑笑地信步走在大瓦子前街。

自袁通这个年轻人被冉琥勾抽去,另开了一家表面上与双木商行无关,实际还是林强云产业的袁记“达三江”珠子金行后,原双木商行临安大管事就由数月来表现相当不错的宫大业担当了。此人毕竟是在商场打了二三十年的滚,接过袁通的手后,将临安城内外近百间商铺打理得十分好,每月赚到的利钱比袁通最多时还多了一成左右。这令得原本对破格任用宫大业不满的许多人再无话可说。

意气风发的神采,轻快的脚步正好体现了卫襄此刻属于“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脚步)轻”意境。

终于可以在大街上挺起胸膛大步走了,仅仅二个月的时间,卫襄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比过去的二十九年还要多。

想想看,从浙东温州到京东胶西,住下来被窝都还没捂热呢,就随制武军与入侵的蒙古鞑子兵打了一次大获全胜的仗。

所卫襄回到根据地时所知,那一仗制武军总计斩首二万一千四百余级,招降、生俘鞑子及仆从军、大小驱奴人等十四万七千余众,获上好战马三万六千六百三十六匹、牛羊十五万余头,粮草辎重、各种肉干、奶干,以及宰杀死伤战马所得马肉、马筋、马皮不计其数。

而此次出战的七万六千余制武军将士,伤者万余人,治好后还能重归军伍的八成以上;战殁者五千五百不到,大多是在坚守阵地时被鞑子劲箭射毙,也有一部分是追敌时中了鞑子的探马赤黑雕军埋伏而战死的骑军。

大战方一结束,那林飞川连战场也等不及打扫完,就带数千军乘海舶北上,丝毫不惧孤军深入敌后作战,出敌不意地直捣金朝原京城中都。

“呵呵……”想到这次到中都一行的各种情状,卫襄就情不自禁地笑出声。

一开始,自己还对那飞川小子花费十数万石粮米施粥不太情愿,没料到林飞川不仅在不动声色间将鞑子的回回工匠连同他们的家人老小各族粗使奴隶掳掠一空,并鼓动中都城的数万百姓迁徙到京东来安家,甚至连蒙古人的铸锭厂所存的金银,中都城内外几个大仓库都搜括到了,将各大仓库的各色铜铁、物资搬得一干二净。只给蒙古人留下一个还有十多万不愿离开家乡,却又无钱无粮嗷嗷待哺的官绅细民。若是鞑子和投靠他们的汉奸、女真奸、契丹奸不想让中都变成一个渺无人烟的空壳死城,此后还有得他们头痛。

今天四月初八浴佛节,据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所以又叫佛诞节,也有人称其日为龙华会。红毛作坊所招的工人全是大宋社会底层的贫民,也许是将自己现时的景况归于前世没修功德,才落得今世吃不饱穿不暖的惨状罢,工人中信佛、信道、信各种神仙的占了绝大部分。所以此前的一天卫襄就应允几位作坊管事所请,将所有工人的工钱都结算掉,并同意放假一天让人们在这个浴佛节自去礼佛上香。

人们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过去没吃没穿是佛祖菩萨对自己未修世界各地的报应,认了。现时有工好做能赚到钱养家活口,也觉得是菩萨神仙显灵,方能有稍好些的日子过。不管日子过得好坏,人们总要想出点理由来对菩萨神仙表示感谢,一则还神谢恩,二则也趁机一饱自己的口腹。即使有人对佛祖菩萨、各路神仙有那么一点疑惑,也带着这样的想头随大流拈香拜神,总归礼数到了,就算真有菩萨神仙也不会怪罪自己不是。

卷十一  第二章

卫襄趁今天没多少人来上工有些空闲,吩咐少量舍不得这里能赚到比别处多了一倍的工钱,为了每日五六十文照样在放假休息日来做事的人,将已经被风橱吹过分离好的各色粉末装袋收妥。然后便入城来寻临安双木商行的新管事宫大业,要其一同到双木商行各间店铺察看。他打算近段时间内,马上就按林强云的交代,将城内外商行名下占地有天(这里指地皮与地面建筑)的产业,俱逐步换掉木结构,改建成不惧水火的楼房。

天时近午,他们已经走到大街转角处,从这里往东在崇新门内大街有一处铺子,是林强云刚来临安之初,由于张本忠、金见他们打抱不平搭救余顺父子,又为解这对父子的燃眉之急而最早购得的三开间铺面。


再行不过四里许,宫大业朝前一指,对卫襄笑着说:“卫公子,前面就是我们商行名下的‘余家角球店’,占了其中的一间铺面,专以零沽散卖酒水,兼配做些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酱猪头、猪下水,牛、羊杂碎等下酒菜,由余顺暂且兼管……”

“在下不是听说,当初飞川兄弟救下余顺一家五口,他还有一个叫什么的……哦,对了,叫余金生的儿子,何以只余顺一人代管小酒铺?”

“卫公子有所不知,前年末东主买扑了三个官酒库,今年除东主福建路带过来的一位老酒匠领了一帮人以秘法专制清白如水的烈酒外,另两个酒库是由余顺、余金生父子分别做酒匠管领。只因余顺体弱多病操劳不得,故而东主令他带出了徒弟后便让其在家空领一份工钱歇养。谁料这余顺觉得白领工钱不安,对不住东主这样的好人,便来求小人央告。因此之故。小人就请余顺身体好时得便关顾这间角球店。余顺是个老实人,有了我的话后便忙进忙出的极为落力,把个‘角球店’打理得好生兴旺,半年下来每月也能交来一千二百贯文足以上地利钱。比他没去代管时多了近三成。”

“噢,原来如此。飞川兄弟在这里不是有三开间的铺面么,为何酒店只占一间啊。”

  宫大业道:“公子有心了,这三间铺面靠东头一间为角球店,中间是东主教会余家两个女儿开了一间余家‘姐妹元子铺’,这两间铺面虽说也由总行派人算数记账,但收得的利钱却属东主的私房,是不入商行总账地。”

“哦?姐妹元子铺。是卖些何等样的元子啊?”又是角球店、又是元子铺,都是卖食物的店铺,听得卫襄大感兴趣。

角球店也还罢了。不外是挂草葫芦、银马、银大碗。也有挂银裹直卖牌的。这种小酒店,位于城外的,店外多半为竹栅、木栏虚拦,方便人们出入沽酒买醉。而地处城内的,则往往在门上挂半截看不见内情、却又能闻到酒香的皮门帘,以增加对嗜酒者的吸引力。又或在门外加装一扇能从上面望到内里地半截门,让路过的人既能看到店里各色可口的下酒菜,更让人们可以嗅到酒、菜地香头。引诱那些忍不住香顺治诱惑地酒客进店一饱口腹之欲。这种种花式,都只为招引那些下里巴人、穷光蛋控出手里紧攒着的三二文钱,来此“打碗头”喝损酒。为的只是让他们舍得花上本就不多的活命钱过过酒瘾而已。

经过宫管事的一番解释,卫襄明白姐妹元子铺所卖的吃食元子即是肉丸,而且还不一种,有多达十余种之多。

不过这种名为“元子”的吃食颇有特色,与临安其他有名的“张家元子”、“荐桥新开巷元子铺”所卖地单一肉丸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