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宋末商贾(第一部)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宋末商贾(第一部)

第856章

书籍名:《宋末商贾(第一部)》    作者:海红鲸




以上所说的人户丁口数量,只是大宋淳熙十年(1183年)官方户籍上的数字,如今有多少户口,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不过,阳逻堡隶属淮南西路黄州的黄陂县管辖,远在千里外的池州“大法场”不算,只因为上游八十里有鄂州“新法场”,下游一百二十里有黄州的“小法场”,此地就成了商贩旅人逃税的最好避虎躲狼上佳福地。

商贾、行旅多了,客店、货栈、食肆、酒家,瓦舍和勾栏、行院也相应的多起来。这就引得江汉平原、大江上下吃江湖饭的流民、游手、浪人,前来此地寻点比土里刨粮轻松些的口食。也有金、宋两国的逃丁、被官府通缉抓捕的罪犯,看中这里人流量不但大,而且形形色色十分复杂,往来地交通极为方便。既可藏身避祸,又可在危急的时候迅速开溜,也慢慢地把此地当成他们最好的逃通薮。又有各地做没本钱买卖的山贼强盗盗、水匪湖寇,派出各自信得过地线人、阴探。找寻他们眼中的肥羊,以便在合适的时间觅机下手。连官府的明捕、暗差,在三十多年前知道了这里的情况后,也纷纷或明或暗的来这阳逻堡时不时的走动一下,混个熟面找几个地头龙成为助力,以期能未雨绸缪将不利于己的突发事件消灭于萌芽之中;或者万一有什么麻烦事时,能在这里得到帮助,最低限度可以摸着点头绪。更有甚者。这十多年来,连金国、蒙古两个生死对头,也派出了好些精干细作探子。

在阳逻堡扎下了根。

各方英雄豪杰、牛鬼蛇神像追香逐臭地蜜蜂、苍蝇。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处位于江南西路、准南西路和荆湖北路的三不管地方,要从走私逃税者的手里讨取一份漏下地残茶剩饭,谋得他们需要地利益。

人们嘴上所说的“走私者”,和官府栏头、差役们讲的“逃税漏税”,只是相对于三大“法场”的苛暴商税而言。实际上,阳逻堡照样还是设置有黄陂县的税务场,同样配上了数十名栏头差役,到此地的商贾小贩们还是必须依例皈皈服法的按章缴纳赋税。不得拖欠、漏缴哪怕是一文半文。就是这样,阳逻堡每年除了税务官和栏头差役所得外,还能收得十余万贯税钱。仅此一项。就占了黄陂全县收入的三成左右,是本县地一处大财源。

商旅们在这里驻足,不但能用部分会子纸钞代替铜钱缴纳税金,还可以免去税务栏头们无中生有的“虚喝”,以少为多的“花数”。即使过了期限未纳税钱地,也能以货抵税收回部分本钱。至于“法场”上那种令人倾家荡产、送掉性命的收取了税钱又说没有,不曾载货却说有货而强令纳税,若有不从则锁入大牢刑逼的事,阳逻堡虽不敢说完全没有,但也只存在暗中不公开的少量。一般来,只要不去得罪税务中的吏员、栏头等人,让这些人狠下心来整治你,那是很少会有发生的。

徭族峒主盘生伯从去年七月就离开紧邻横坑的盘家寨,追随少主到通都大埠赚取银钱,要使不愁吃穿日渐富足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他与其他几位黑风峒残存的将军一样,对如今的安定生活觉得十分满意,在老生儿子断奶后就架不住婆娘的叨唠,约齐了雷大山,杜运来、唐大成几个老伙伴,一起离开了老婆孩子来见识山外的“大蛇屙屎”大世面。

盘生伯和几位原李元砺军中的统兵将领们一样,年纪有点大了,再不适合像年轻人一般去打打杀杀冲锋陷阵。因此,少主安置他们的活计,是分别去做几支水运船队的大管事,专管内陆江河上的水路运输。至于运河方面,双木旗下另有其他的漕船各司其责,不用江船插手。

盘生伯所在的船队,有三十条风帆配船桨和大橹可运载四千斛的大江货船,装满货物一次能运送十多万斛。每条船上各有水夫、火长等二十余人,整支船队共有六百身强力壮且水性不赖的汉子,并都带了不少的自卫兵器,一般小股的水寇盗贼是不敢前来讨野火的。所以,半年多来,船队从未出过什么大事。在船队做管事,工钱既多,力气活又不用管事来干,其他杂事又有各船的小管事去忙碌,因此上盘生伯日子过得相当舒服,觉得十分惬意。

这次,接获商行大管事冉先生的勾抽令,说是山东地境因春天大旱,稻麦粮食吃紧必须将双木米面铺收购的大批粮食送到平江府的福山,口,再由海舶转运到胶西去。

昨天一大早天方亮,唐大成与盘生伯两人各率一支装满了粮食的船队,先后从岳州下行。一路上顺水又顺风,一天之内就将四百多里的水路走完,入暮时分盘生伯的船队就来到阳逻堡泊碇。

阳逻堡没有双木旗下的商行、镖局,仅是设了一个专门接待各方行商的常驻小店,接生意的只是两个人。今天刚起来洗漱,盘生伯就接获这里伙家带来的口信,说是从山东到福山口的海泊要四天后才会到达,让他们的船队不必赶得那么急。

不必急赶,在此地耽搁半天,慢些到福山口也不怕,只要今天能开船出港便好。盘生伯就约了几个人上岸,去经过了几次都没入内的阳逻堡草市、瓦舍中看看。

盘生伯六七个人在堡中转了一圈,也没见什么好买,便意兴缺缺地回头返船,准备扬帆直下。

离西堡门还有二十来丈,盘生伯见一个迎面而来不识得的敞怀大汉向自己诸人这面挥手,没经意间还以为此人是与其他人打招呼呢,也就没有理会。

敞怀大汉转入一条小巷子,见盘生伯没跟进来,将将要走过巷口,连忙小声急叫:“几位是双木商人的官人么,请过来一叙,小可有要紧事向官人们通报。”

卷十一  第十七章(下)

        苏九算盘打得极精,他认为以江湖上传言,说林飞川与史相公门下的一些党人有点龃龉不合,相互间勾心斗角竟相拆台。自思作为史相公的义侄,应该不至于会失去这位当权者的宠信才对,此次两大法场的税务栏头和水军战船前来找双木商行的岔子,这肯定是史党中人私下里的鬼打鬼,绝对与失势与否没有关系。自己这种既无钱又无能,眼高手低混江湖饭吃的游手闲汉,要想今后能傍靠上一个势力活得松泛舒服些,投靠赵氏兄弟和其他高位的官宦是不可能的。若是可以在现下这件事上对双木商行有所帮助,或者出些力气让双木的人欠自己一个人情,那今后就会有说不尽的好处,甚至被收入到双木旗下都大有可能办得到。到那个时候,自己一伙人不就能够安安稳稳地吃碗太平饭了么。

苏九太过于小心,叫出的声音不大,大街上人声嘈杂,盘生伯他们根本听不到。这时候的苏九既想为双木镖局的人报个信,多少讨几个赏钱花花,运气好时说不定还能傍上财势大可以遮荫的巨树。可他想在阳逻堡继续混下去,又怕让不相干的人听见,看穿其在内里弄鬼惹来法场的税吏差役们报复。

又惊又急的苏九眼见盘生伯他们就要走过小巷口,他在一愣之下,内心里还是改变命运的想头占据了上风,情急之下松脱鞋子探出光脚板,用脚趾夹了个小指大的石子,身形一偏之下抬腿将脚上夹的石子甩了出去。

快脚的名头可不是吹的,一颗石子不轻不重地打在盘生伯地大腿侧边,令得盘生伯大步缓行的势子一滞。

“咦!甚么……”吃了一惊的盘生伯轻呼后轻声喝道:“小心。有人暗算……”

看清地上滚动的小石头,随行地一名护卫四下一扫,发现从小巷内探头挤眉弄眼挥手招呼的苏九,沉声道:“不要大声高叫。

那人看似没有恶意,大家戒备了,且去看看此人有甚事相招。”

盘生伯当先走入巷口,上下打量苏九,不愠不火的问道:“这位老弟,何事用石子相戏?”

苏九:“几位可是双木商行的官人?”

盘生伯:“我们是岳州‘上江船行’的人,也算得上与双木商行有些少渊源。老弟却是何许人,用石子能上能下我等来些有何见教?”

“小的苏九。人称‘快脚’的便是。只因时才在码头茶肆内吃茶时……”苏九将大江与码头上有水军及鄂州税务封锁的事说了。

不明所以地盘生伯失笑道:“某家还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原来却是税务的人来收商税。你这厮倒是有心,我等在些先行谢过。不瞒苏老弟。本船行所运之货并非什么值钱地东西。先前已经在岳州税务纳完了税钱,带地是从岳州直落平江府的长引,想来这些税务的栏头不会与我等过不去。再说了,本船队所运乃制武军的粮草,而且船上押运的军兵不少,不仅备有刀枪,还有一些弩箭。以此,谅他们也不敢轻易与我们为难。”

与盘生伯同行的另一位小管事却是变了脸色。在一旁提醒道:“盘大管事,依在下看,鄂州税与水军一起出动。弄出如此大的阵仗,必定是早有谋算。试想,阳逻堡这里就只我们‘上江船行’的船队才是数十船货地大买卖,他们极有可能是冲我们来的。”

盘生伯:“于管事,难道鄂州税务的那些税吏栏头还敢动我们船行所运地军粮不成?”

苏九:“管事官人,若是大军的粮草,必定有朝庭枢密院颁付随行的文书扎子及军中号牌等,并还会有大军士卒于船上护送,大宋境内任是再有倚仗的税务也不敢动你分毫。如若不然,则贵船行的数十船粮草要想离开阳逻堡,那可就有些为难了。小人请教,贵船队可曾请领了枢密院的军粮文书、号牌,船上可有军兵随护押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