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第93章

书籍名:《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作者:黑刀


到时候只要躲个两年不就没事了?而现在离太子登极还有将近十年的时间,用十年的巨利换取两年的低谷时间还是值得的。何况,林靖文也不认为自己用十年的时间来发展到时候还要看宋朝的脸色。

“就这样定了,明日我们一起去见康王。”林靖文也不将这些话说给王散听,不然他怎么解释北宋要亡国的事?

王散见自家主公已经做了决定,也只有无奈地应了下来。

又商议了一会儿,王散正准备离去时,林靖文叫住了他。“假年,你知不知道郑皇后?她受不受圣上宠信?有没有能力干政?”

王散一愣,想了想,答道:“属下为替主公脱罪故曾详细打听过皇后和众位贵妃的情况。这郑皇后本是前朝向太后身边的使女,当今圣上还是端王的时候时常入宫向向太后问安,一来二去,便熟悉了当时的郑女官,向太后也就把郑女官赐给了端王。后来圣上即位,封了郑女官为妃,后迁为贵妃,政和元年又加为皇后。郑皇后其人儒雅秀丽而且十分贤德,很受朝野上下吏民的敬重,更为重要的是,郑皇后善于鉴赏诗词字画,因此备受圣上喜爱,圣上曾赏赐不少字画给皇后,更因为圣上不大喜欢打理朝政,因此曾让皇后帮忙处理奏章,只是因大臣们特别是御史极力反对而作罢,圣上前些年还是很宠信皇后娘娘的,只是近几年更为宠爱孟、刘、王三位贵妃才对皇后日渐冷落。”

林靖文追问道:“那郑皇后有没有能力干政?或者,如果郑皇后向圣上提出建议的话,圣上听是不听?”

“要换作几年前圣上肯定是会听取一二,但现在只怕多半不会听了。”王散想了想,肯定地答道:“现在三妃争宠后宫也跟着分为三派,皇后娘娘却是没有多少势力,而且,皇后多年奉行不干政甚至禁止娘家子弟从政的做法,郑家可以说在皇宫内外都没有多少势力。圣上又对皇后日渐冷落,听说圣上都有废后另立的意思,只是大臣们反对才没能施行,因此多少对皇后有些埋怨,皇后但有建议的话圣上多半不会理会。”

听林靖文问了这么多,而且问得甚是仔细,王散有些不明所以。

林靖文却也没有解释,只是自顾盘算一番,挥手对王散道:“你且去,明日我等一起去见康王。”

“喏!”

第四卷  谁说草莽无豪杰  第十章  及时雨,赵康王

次日,林靖文早早地带着王散向康王府投了拜帖,在门外等了半天不说,最后却被告知康王进宫去向圣上和韦贵妃请安去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离去。这么早进宫请安?鬼才信,要使摆谱就直说嘛!

次日,林大官人还是一早就来了,依然是等了半天才被告知:康王拜访大臣去了。

第三日,康王在读书。

第四日,康王出外踏青。

第五日,门卫干脆就说没有康王做什么去了,直接说康王不在。

王散是忍得住受这样的气,但君辱臣死,他还是气愤异常,再次劝说林靖文抛开康王拜入太子门下,被林靖文一口回绝。

……

等到得第十日,在门卫通报后没过多久就回来了,说道:“康王有请。”

“哦!”林靖文机械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走。不过没走两步就反应过来,转了回来,满脸喜色地问道:“康王可在?”

“在,康王有请大官人。”

终于,终于等到了“有请”两个字,林靖文真是太郁闷了。赵构的心思他又不是不明白,无非是看林家现在太吃香了,想打压一下林家的气焰而已,意思就是说你林家再吃香也还是要看我康王的脸色,你就老老实实地为我效力吧!

知道归知道,但林靖文对此却是无可奈何,总不能吼一句“你丫的去死,俺投太子去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吧。

其实林靖文投的不是康王,而是蔡京、童贯等奸臣“联盟”。六奸臣与太子不合,为免日后取祸,只得跟康王走到一块儿,得罪了康王也就是得罪了六奸臣。而六奸臣现在可是把持了宋朝的半壁江山,最直接的,朱勉就在杭州呢,离华亭可算不上远,一个看他不顺眼就就近打压,首先向华亭征个几十万贯的花石纲再说,到那个时候林大官人除了哭以外就只能选择放弃华亭基业,就象两年多以前放弃登州那样。

不过现在用不着他去哭了,因为康王“有请”。

康王府自然比林大官人一个商贾的府邸更大更奢华,一般富贵人家进门便是一堵屏风墙,墙面之后是回廊,回廊中间才是院落,后世电视上拍的那些一进门就是大院的所谓“宅院”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平民之家,不过我们也不必强求那些个导演们严谨,他们的词典里是没有“严谨”二字的。

扯远了,我们继续说康王府。一个王爷的府邸自然比寻常富贵人家的府邸更精致些。康王府进门没有屏风隔断墙,而是一个长方形的外院,外院末端是一个月牙门,门后才有屏风隔断墙,那之后才是王府前院。前院一般没什么用处,只有府中有大事,比如说宴席、听曲、召集下人训话等活动时才派上用场,一年也用不上几次,一般都空着。

前院之后才是正院,王府的精华,比如说那些精美的亭台阁榭假山人工湖等都在正院里,一般王府中人待客、办事、日常活动都在这里。正院之后还有后院,那自然是女眷妃嫔呆的地方。

林家华亭庄园也是这样的布局,只是规模和奢华程度远远比不上王府而已,还有一点就是,不但正院两侧多了左右两院,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而且,无论是摆设服饰还是雕梁画柱所用到的颜色、样式、图案,王府的这些方面也远比林家庄园复杂和精美,毕竟朝廷对这方面是有限制的,平民的选择远不如一个王爷多。

林靖文原本以为,晾了他这么多日后,康王为了表示笼络应该会在正院而不是在前院接见他,没想到,王府的郎官直接把他带到了后院。一般这种情况有两种意思,一是表示亲热,另外一种就截然相反了,是将客人当作自家的下人奴仆看待,奴仆当然进得后院,那是羞辱和瞧不起的意思,康王的意思是哪一种?

郎官将林靖文直接带到了后花园。作为随从的王散本是不被允许跟随的,不过林靖文二人此来又不是真的拜访,而是议事,王散也就被允许跟了进来。

后花园的一个亭子里早就摆好了满桌的吃食,赵构见林靖文到来,状甚亲热地迎出亭子,一把拉起正欲施礼的林靖文,大笑着道:“林大人来了,真是不好意思,本王前几日忙的很,顾不得招呼林大人,真是怠慢了。不过今日本王一得空就守在府中,果然,林大人这便是来了。林大人,早上来得早还未曾朝食吧,本王已备下吃食,待本王与林大人一起享用。”

平民是进不得王府的,林靖文此来却是换上了许久不穿的从六品官服,所以赵构才口口声声直称林靖文为“林大人”。

作戏林靖文也会,他连忙摆出一副受宠若惊却不胜惶恐的样子,谦恭地道:“下官却是当不得‘大人’的称呼,大王呼小人贱名便是。只是大王,下官职低位卑,如何敢跟大王同食,大王尽请朝食,下官在一旁候着便是。”

赵构只是不依,硬拉着林靖文入亭坐下,连连招呼不已,“靖文过谦了,靖文乃本王之臂膀,如何不得与本王同食,尽管坐下,就当是本王对前几日怠慢于靖文的赔礼。”却又皱着眉头道:“只是靖文还得取个表字才是,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不如,就让本王为你取一字,何如?”

“谢大王恩赐。”虽然心中实在不想要什么表字,但林靖文此时却是推辞不得,只能谢过赵构。

赵构想了片刻,一喜,道:“有了,不如就叫‘平博’,何如?与你‘靖文’的名倒也相合。林靖文林平博,这个名字倒是不错。”

林靖文只得再次谢恩,心中却是郁闷非常,林平博?也不知道陆青城知道后会不会笑死,陆青城自诩为法家子弟,取了字却不用,平日就让大家以他的大名称呼他。

取字是儒家讲究的成年礼的一部分,汉武帝之前的人除了孔老二的徒子徒孙外都是不取字的,汉武帝之后儒家大兴,结果弄得人人取字,貌似没字的就算不上是有身份的人。

在赵构的殷勤招呼下,林靖文用过朝食,可怜的王散只能站在一边咽口水,又用过香茗,赵构这才跟林靖文他们说起正题。

“平博能来见本王,本王很高兴,这说明平博跟本王还是一条心的。”赵构看起来是真的高兴。

林靖文连忙大表忠心:“下官累受大王恩典,自然不敢负于大王。”到了这份上,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下官欲推辞吏部的封赏,只是这封赏是太子的意思,下官人微位卑,却是不好直接驳了太子的面子,还望大王指点一二。”

赵构听了更是高兴,赞赏地点点头,道:“平博果然对本王忠心。”指着王散说道:“先前你这个属下结好众大臣欲与平博封赏的时候,本王知道平博定不会相负于本王,是以没有阻拦,不然你当这个封赏的诏命能这么容易就在朝堂上通过吗?现在平博果然没让本王失望。”

王散在旁边听得颇有些后怕,他还以为这个给自家主公加官的封赏真的是他将那些大臣结交的好才顺利通过的,没想到却是出于赵构的示意,想来赵构是为了试探自家主公了,先前他还建议自家主公接受封赏投靠太子,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以赵构的势力,林家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