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第235章

书籍名:《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作者:黑刀




更改国号之后,林靖文的立国才算最终完成,以前的所谓大唐第二王朝不过是临时过渡性质而已,现在的大明朝才真正是他想要的。

政府体制方面不需要更改了,依然由三台四院组成。兰台相当于内阁,御史台是监察机构,殿台则作为立法机构,相当于国民议会,不过这个议会只有立法的职权而已,不能参政。四院依旧是总理、枢密、律政、将作四院,分别主持内政、军事、司法和科技。

以前,秦朝的体制是三公九卿,汉承秦制;到隋朝,隋文帝将创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以完善,唐承隋制,宋朝除了大幅度改革军制之外,其余方面大多沿用唐制。而大明朝的体制是林靖文亲手建立的,采用全新的三权分立制度,政、军、法三权分离,互不干涉。

这种制度在后世并不算什么,稍微有点学识的人都知道,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种全新的制度,接触到这个制度的人第一个想法就是:林靖文创建了一种全新的体制。于是乎,林靖文不期然就有了“一代明君”之名;加上他又大肆推广前所未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德政啊,于是林大官人又得了个“贤德”的名声。明且贤,现在,林大官人往往被人冠以“圣君”的称呼,而这一点,即使是林大官人的敌人,如耶律延禧和赵佶之流也是不得不承认并且甘拜下风的。

三权分立,这种制度保证了政府的高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官员的廉洁。更重要的是,对官员来说权力是分散了,但对君主来说,臣子的权力被削弱就意味着君主的权力更为集中----说到底就是皇权更加稳固。有诸般好处,林靖文是压根就没想过还更改体制。

其实所谓的帝王权术不过就是均衡之道,这种东西林靖文十年接触下来已是颇有心得,虽然他很反感这些,但是没办法,混饭吃不容易啊!做个国君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不过么,改变还是有的。

后世的美国知道咋回事吧,纯粹的移民国家,美国就是靠繁荣的经济加上高福利来吸引四方流民,哦,错了,是吸引移民,但美国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一个乞丐不可能跑去美国享受那些高福利,美国政府对移民的门槛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

现在大明朝也碰到了同样的难题。大明经济繁荣民生富庶,而且还有前所未有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只要你身在大明,即使你是一个乞丐你也不会有冻饿之忧。首先官府对你有救济,衣食是免费提供的,还会给你无偿的分配土地---一句话,只要你是一个人,在大明你就不可能饿死冻死,当然,前提是你不是懒得不可救药。

这样的情况对周边国家的人怎一个吸引了得。扶桑、高丽、辽国、金国乃至宋国的人找着机会就往大明跑,对了,这叫移民,这些国家的人削尖了脑袋都想到大明去。若是富人、学者之类的有财或者有才的人还好说,大明朝十分欢迎,但大多数的人却是些一没钱而没技能的家伙,这些人往大明跑可不是好事,让他们来吸食明人的鲜血吗?明人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可不是给这些人来浪费的。

因此,林靖文就有必要提高移民的门槛了。借着这次改制的机会,总理院新设立了一个部门:移民曹,专门处理移民事宜。殿台刚刚讨论通过并且颁布的《移民法》规定:要移民大明有两种途径,一是你得有财,只要你有两万金币的财富就可以,相当于投资移民;如果你没财的话有才也行,只要你的能力被大明看上,哪怕你是个穷光蛋你也可以到大明来,这就是学术移民。

《移民法》可以杜绝大批量的无序的移民乱潮,不过有一点,大明朝现在国小民寡,正需要多多的吸纳人口,制止移民也不应该。总理院又提出了第三种方案。没财且没才也可以,你可以作为庶民获得大明的暂时居住权,但是,你的家中必须至少出一个壮丁参军。律法规定是一个壮丁参军可以获得四个人的暂时居住权,只要该壮丁取得足够的战功或者是为大明战死,壮丁的家人就可以成为大明的平民,这也算移民成功。

如此一来,可以想象,大明朝不知道又会因此而增加多少兵甲,而且为国征战也可以培养国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使新移民可以更快的融入大明。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十一章  天子震怒,血流漂杵

大唐改国号为“明”,并另立新都。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各国的探子和商队传遍四方,为各国百姓所津津乐道。

不过对各国的皇帝来说,更重要的是后面一个消息:大明天子刚刚宣布改制就发布了征兵令。根据探子传回的消息,随着新《移民法》的颁布,在短短的四个月之内大明就因为移民而增加了十万兵马,当然,这些移民组成的军队的战斗力暂时是靠不住,但用来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一来,大明的那些战斗力极其恐怖的正规军就能腾出手来专司征战----完颜吴乞买已经可以想象到数十万明军围攻临湟府的情形了。

“既生瑜,何生亮!”自得到消息的时候起,完颜吴乞买念叨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他十分的无奈,也可以说是沮丧。

完颜吴乞买一脸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心腹,汉人杨朴,喃喃地道:“为何老天要将那个该死的大明天子降生到我们这个时代,让他早生几十年或者晚生几十年不好么?天庆四年,我们女直正式起兵反辽,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连战皆胜,辽帝亲征也败给了我们,很快,我们就聚集了十万大军,十万人啊,我们完颜部全族也不过只有这么多人,十万大军蜂拥而出,那是何等的壮观,可是东京一战却是……”说着说着竟是声带哽咽。十年前的东京城外,金军与当时的林家军爆发了争夺东京城的大战,结果金军一败涂地,十万大军生还者不足半数,金国的家底可以说经那一战就毁掉了一半。

杨朴不敢接话,只是满怀惆怅地看着自己的主子,却颇有点同情的意味。

伤心了一会儿,完颜吴乞买继续道:“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战败并没有什么,我们女直人是白山黑水的宠儿,只要白山黑水还在,我们女直人就有源源不绝地援军。可是那唐人,那林靖文……天可怜见,那大明天子竟象是与我们女直人有死仇一般,放着辽国他不去打,却偏偏对我们女直人赶尽杀绝。占了东京不够,还联合顺化王三部女直夺了我们的黄龙府,以后更是支持三部女直与我们征战连年……那三部女直也是可恨。同为女直人,他们怎么能投靠外人而反过来打自己同族呢?”

杨朴默然半晌,却道:“其实最可恨的不是三部女直,而是鸭渌府的回跋部。臣详细研究过明国。十年之前的明军虽然善战,但多为步军。对上我们女直骑兵有先天不足。那大明天子也当真是眼光毒辣。占了东京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收服回跋部,尽收四万回跋弓骑入麾下,这六万骑随着大明天子征战四方,掠地无数----大明能有今日,回跋弓骑功不可没。”

完颜吴乞买颓然,更是绝望的道:“可惜当时我们没看出来这一点,若是当时我们离间了回跋部,或者拼着损伤灭了回跋。那明天子就如同没有爪牙的老虎一般。断不会有今日之辉煌。可惜现在已经晚了,明国自己的骑兵已经培养出来。五年生聚,他们地羽林弓骑足有三十万,辽国全盛时期也不过只有这么多的弓骑而已----说到弓骑,我们又输给了明天子,我们金国耗费无数钱粮拼命地训练甲骑,结果,事实证明,甲骑虽然攻击无双,却实在是笨重不堪,我们的甲骑与明国地弓骑对阵可是从未胜过,完全就是活靶子。”

其实重骑兵虽然笨重而不够灵活,但它的防御力毕竟摆在那儿。拿欧洲的重骑兵来说,全身上下包括马匹,几乎没有铁甲覆盖不到的地方,这样地重骑兵就是站着不动让弓骑兵去射,除非弓骑兵个个都是神箭手,不然就如蚍蜉撼树一般,不破防啊!之所以金国的甲骑屡败于明军地弓骑,这是有另外地原因,那就是金国的甲骑防御不够。

古代的生产力摆在那儿,在古代,制造一副全身铁甲包括马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耗费的钱粮物资多了去了,可以说,一套甲骑装备几乎与同等重量的白银等值,这是很耗钱的东东。而金国现在的地盘太少,工匠不够不说,铁矿、冶炼之类地严重不足,制造出来地甲骑铁甲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了,被明军弓骑地复合弓和钢箭射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不过弓骑正面对抗甲骑毕竟不是正道,明军的弓骑之所以正面跟金国的甲骑对着干,不瞒您说,这纯粹是在欺负人,谁叫女直土著生产力落后来着,落后是要挨打滴!

杨朴对此无语,他现在在考虑是不是投错主子了,跟着穷老板不好混啊!

完颜吴乞买也就是心里实在难受,又是对着心腹,这才稍微失态片刻,很快他就收拾好心情,正色道:“如今明国势大,我金国万不能正面对抗,杨大人,你说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朴很想翻个白眼,你自己都说不能正面对抗了,这不就是说要投降或者逃跑吗,直说不就行了,却把皮球踢给我,让我先说出来好背黑锅啊,什么人这是。不过没办法,老板发话了,黑锅也是要背的。不过杨朴也有自己的一套,眼珠一转,却道:“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言,当由皇帝决断才是。不过皇帝勇武果敢,虽然明国势大,但皇帝想来也不会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