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第257章

书籍名:《大宋之安居乐业(云和山之彼端)》    作者:黑刀


至于两河以西的西亚,那里原本是赛尔柱人地地盘,不过现在花剌子模人逐渐强盛,两河以西的中亚和波斯地区现在虽然名义上还属于赛尔柱人的王朝,实际上却受花剌子模人的控制。

不过大致上,这些国家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那里就很平静,恰恰相反,北庭和两河现在乱得可以,就连安西都有些乱,原因么,宗教。

主要的宗教矛盾爆发在黑汗王国,也就是喀喇汗王朝。

回鹘灭亡时,回鹘汗族的一支西迁入大唐北庭,他们先是打败了楚河地区的突厥葛逻禄部,葛逻禄部自恒逻斯之战后成为北庭大部,打败了他们就意味着基本上征服了北庭草原,回鹘汗族也就因此建立了国家,称为喀喇汗王朝。

本来是没什么大事的,可恒逻斯之战对新疆和中亚一带的影响实在深远,首先就是伊斯兰教东侵。

喀喇汗地位置正是在北庭,被伊斯兰教潜移默化多年,终于举国全面伊斯兰化,伊斯兰教更是成为喀喇汗王朝地国教,势力越发胀大。

可这有两个势力是跟伊斯兰教不对眼的,可以说是极端仇视伊斯兰教。

一是佛教,佛教本来是西域大教,现在却是地盘被伊斯兰教逐渐侵蚀,这让佛教徒如何忍受?于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双方在安西和北庭大打出手。

还有一个势力是葛逻禄族,葛逻禄虽然在恒逻斯之战中临阵背叛了大唐,和阿拉伯人联手打败了唐军,但这并不表示葛逻禄人就看伊斯兰教顺眼了,恰恰相反,不知是天生犯冲还是咋滴,葛逻禄人从上至下坚决反对伊斯兰化,他们信奉佛教,信奉袄教,甚至信奉原始的萨满教,但就是绝对不信奉伊斯兰教,喀喇汗王朝是征服了葛逻禄,但喀喇汗可是全面伊斯兰化,这让葛逻禄人如何忍受?葛逻禄人的反叛已经持续一百多年了,虽然葛逻禄人屡战屡败,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人口和土地,但战火一日都不曾停息。

宗教大战,此时真是安西、北庭和两河的主题。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二十八章  薛忠唐的礼物(上)

薛忠唐一行是六年前,也就是秦元1342年的时候听说了大明,而那个时候大明朝的国号还是叫“唐”,也仅仅只是刚刚入主辽东而已。

古代东西交通、通信什么的都不方便,中亚的人要知道来自东亚的消息,时间上肯定要隔的比较久。比方说,中原若是改朝换代的话,如此重大的事情隔个几年时间之后才传入中亚,这也不算稀奇的事,恒逻斯大战之后中原就是逐渐失去了来自中亚的消息,安西四镇陷落差不多三十多年之后前唐朝才收到消息,如此可见一斑,古代的通信是如何的落后。

那么薛忠唐又是如何在大明才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得到消息的呢?

说起来,这又跟大明朝的海军有关。

秦元1341年末,林靖文正式组建北太平洋第二舰队,也就是蓝水舰队,伴随着蓝水舰队的组建,除了蓝水舰队第一次下南洋和第二次出兵中原之外----这样的事在东方来说是大事件,但对中亚的人来说,这样的事连引起关注的资格都没有,来东方的商人也不会把这样的事当做大事件传回去----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林靖文正式颁布《海权论》,在这一年,林靖文下令改水师为海

当然不止是改个名字就算完了。

以前的中原王朝,水师不过是陆军的附属。只是作为辅助陆军作战或者是防御江河湖海用地,这里的海指的还只是近海,中原地水师并没有例行巡逻之类的。更重要的是。中原的陆地实在太过广大,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海洋,各超各代,以前因为技术原因无法远航的就不说了,到了唐宋两朝,船只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了,但唐宋两朝都没有勘测什么航线,甚至连航线这个词汇都没有。自然也就不会派遣水师沿着航线巡逻以为商船队保驾护航。

而随着《海权论》的颁布,大明朝不但勘测了许多条标准航线,几大舰队更是日夜沿着标准航线进行常规巡逻,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都有各自的部署地和巡逻区域,而北太平洋舰队和近卫舰队则作为公海舰队----主要是用作海上进攻之用。

如果只是巡逻也就罢了,但光巡逻还谈什么海权?

大明海军巡逻范围之内,除了悬挂黑龙旗,后来改为太阳月亮旗,的大明朝及其属国商船,其余船只一律禁止航行。除非你向大明朝总理院直属地海关缴纳关税并接受海关的监督,主要是不允许贩运海关禁止的货物---我们都知道,海关是可以用来控制国内供求平衡的,对于大明国内过剩的物资,海关会允许别国商船大运特运,但对大明国内缺乏的物资,海关则会只许进不许出----只有这样,那些宋朝商船、大食人的商船还有波斯人的商船才能进入中国海。

是的,中国海,只要大明海军巡逻的地方就都是中国海。

还有保护问题。因为大灯塔地建立和经纬度制度的存在,大明的海船不需要沿着海岸航行,可以在茫茫大海之上沿着测量出来的标准航线航行,而标准航线之上有大明海军巡逻。如此一来,大明及其属国的商船的安全就能够得到保证,大明武力强盛,那些海盗之类的家伙也不敢主动去找大明船只的麻烦,不然那可是会被大明海军追得满世界逃窜的,而那些只能沿着海岸航行的宋朝船队和大食人波斯人地船队的安全就要看自己的运气了,运气好就能平安到达,运气不好。哼。南洋一带的海盗可不要太多。

宋人倒是规矩地很,安安分分地向大明海关缴纳关税。大部分还会象大明海军缴纳保护费,这样的话,一旦他们碰到海盗的话,他们被允许可以向大明海军求救。

而大食人和波斯人就不是那么好命了,大明朝满朝上下,从君王到小民,整个国家都充斥着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排外。同为汉人的宋人还好说一点,可大食人和波斯人那可完全是异族,海洋贸易利润这么高,我们明人自己都赚不过来,凭什么让你们异族白白赚取利润?

于是乎,大明海关一声令下,海军舰队予以配合,大明朝专门划分了几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异族船只只允许在这几个口岸停靠和贸易,在其余地方停靠都为非法,一经发现,船只和货物全部没收,人员苦役

在诸多限制,其实是在大明海军的强制之下,自秦元1341年起,以前频繁往来于中原和次大陆、大食之间的大食人和波斯人的商船的生存就变得艰难了许多,利润降低还是次要,关键是比之过去,安全上更降低了不知多少倍。

大明强盛,海盗是不敢去惹地,悬挂太阳月亮旗地大明及其属国商船那些海盗即使是碰上也不怎么敢打劫,但海盗总要吃饭吧,于是乎,宋人和大食人还有波斯人的商船这些年就倒霉得多了,碰上了海盗那绝对是没有幸免地可能的----生意难做还可以忍受,但出海就意味着没命,是人都受不了啊!

因此,自秦元1341年以来,充斥着整个中国海的几乎全是太阳月亮旗,从辽东、东海一直到南洋一带,后来随着蓝水舰队的组建这个地域还扩大到孟加拉湾,大食人和波斯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明人,甚至还有他们看不上眼的高丽人、日本人和耽罗人肆意地赚取着大把大把的利润,他们只能高价从这些人手里收购来自东方的货物再运回西方去卖。利润还有,但大头都让该死地明人和抱紧明人粗腿的那些高丽人日本人和耽罗人赚去了。

海军,大明海军真是太霸道了。他们以强横的武力强制保证本国商人地利益!

也因此,自秦元1341年起,大明朝别的消息倒没什么,可大明海军的一举一动都被西方的大食人和波斯人乃至大马士革人、拜占庭人和威尼斯人关注着,没办法啊,他们能不能买到最好卖、利润最高的东方货物可得看大明海军的脸色。

由此,西方才得以知晓,古老的东方出了一个强盛无比的大帝国。至少在海洋之上他们是强盛无比地,大明海军的那些巨大无比的战舰西方人别说看到,连听都没有听说过,那完全就是一座海上移动城堡。

随后,大明朝的种种消息也就随之传入西方。

薛忠唐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打听到大明的消息的,他是有心人,与那些纯粹的商人不同,他关注的则更多。在他的有心收集之下,大明的情报他可是得了不少。

首先有一点,大明是汉人地王朝。就跟以前辉煌无比的大唐朝一样,汉人,又重新站起来了。

于是这才有了薛忠唐不远万里东行一事,其实他来的时候连他自己加上仆人护卫和奴隶之类的足足有三百多人,可大漠之上危机处处,马贼倒在其次,那些游牧民族才是真正的恐怖,那些野蛮人,平时他们是温顺的牧民,可也不需要摇身一变。本身他们就兼职强盗,骑马带刀四处劫掠那是家常便饭,薛忠唐一路东行,碰上了几次游牧民族的骑兵。几次之后,原本三百人的大队伍就剩下这么十几个人了,还个个非伤即残。不过么,能活着抵达大明朝就已经是奇迹了,本来他也是孤注一掷的,在两河一带,靠他本族的力量想复国那是没什么可能了,只能借助大明朝。此次东行他都做好了最坏地打算。埋骨大漠也不是不能接受,总比带着无法实现的复国梦想在两河庸碌一生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