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家丑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家丑

第80章

书籍名:《家丑》    作者:谢泽生


牵一丝动全身,郑连三快刀乱麻,马上责成报纸做了检讨,并且责令乔端县就沙家湾提留款一事,对照检查,按国家有关规定,多收部分全部返还农民,并且责令对乡长进行查处。

沙家湾人胜利了,大家说:“共产党还是咱的好党!沙吾同是咱们的主心骨。”放了鞭炮庆祝,并且给沙吾同送来了金针木耳等家乡特产,让他带去感谢市里领导。

这一天,入秋以后难得一个好天,太阳朗照,空气清新,沙吾同骑了辆自行车,把大包小包捆在货架上,往市里骑去。他先到了一中校医务室对郑连三的护士老婆把乡亲们的意思说了,卸了东西就要走,可让郑夫人拉住了。郑夫人同郑连三感情说不上好,说不上不好,当年沙吾同在青山要揪黄世仁时,郑夫人还亲自跑到青山说,他俩感情如何如何。看来是个贤妻,但却不是良母,因为这么些年过去,少夫妻变成老夫妻,她不曾为郑家生过一男半女。但为了维护自己领导者的光辉形象,郑连三同护士夫人一直扮演着模范夫妻角色。郑夫人同沙吾同虽然接触不多,但也知道些沙、郑两家一些恩怨情仇。她留沙吾同坐了,把门关上,说:“沙老师,你是有大学问的,人又正直,我一直很佩服你,有个事我想问你。”沙吾同说:“问我?啥事还能问到我?”郑夫人说:“一点家务小事。”看她说得很正经,沙吾同就坐了,顺手抓过桌上放的剪子,把一张旧报纸剪着玩,很随意地听着郑夫人絮叨。原来郑连三最近要认一个儿子,说是修青山水库时有一个女知青叫聂婉丽,把孩子生了偷偷送了人。如今孩子大学毕了业,认上门来,要父亲给他找工作。她说这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男人的真正血脉,要是,也不是件坏事。问他沙吾同在青山抓黄世仁,说的喜儿是不是聂婉丽。这事沙吾同第一次听说,事隔二十年多年,男女非婚性关系,未婚同居,已不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规范的标准了,说出来也没有哪一个人再对这事感兴趣,上级也不会再就男女关系问题进行追究了。但对沙吾同来说,这件事如果由此而得到旁证,他打“黄世仁”就是正确的,把他以干扰农业学大寨大方向判刑就是冤案。他的行动不管当时还是今天,从国法、党纪、民情、公德看来,他是正确的,那他郑连三乃至王贵桥抓他,就是反动的。他默默地记着郑夫人所说的一切,听完了,他说:“家务事我不发表看法,认个儿子是好事,至于青山抓黄世仁问题,我到青山改造时,宣传队没有聂婉丽了,她已回城了。”

郑夫人恍然大悟地“唔”了一声,沉默了半天,忽然笑笑说:“不知咋,见了你就像见了个老大哥。”沙吾同说:“能当你老大哥,我们沙家就攀上高枝了。”自己笑了。郑夫人说:“沙老师说啥呀!把我抬举的。”沙吾同说:“不是我抬举你,你的身份比校长都高哩!”女人冲他嗔了一眼,特别嘱咐他:“老郑只说是老家一个近门外甥,过继过来当儿子的。我是从这个孩子的只言片语里才猜出这点内情。我就想从你这儿证实一下。你不知道聂婉丽,我心里这块石头就算落了地。”又机密嘱咐说:“沙老哥可要替我保密。让老郑知道了,说我在查他老根,少不了会生场大气!再则,这事是真是假还说不准,如果敞了风,丈夫在场面上就不好看了。”沙吾同得到了青山“黄世仁”一案的一个线索,心里别说多高兴,出了门,就要去找齐秋月,他想同她商量一下,抓住这个线索做一篇“好文章”、“大文章”。路过滨河路,看见好多游玩的人,就把车子扎好,信步走上去,想亮上一腔。他好畅快啊!

滨河路又叫沿江大道。原来只有从菊乡戏校东面河堤到菊潭公园那一截路况比较好,如今向下延伸,改造后竟成了菊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奇@大堤挨湍江一面,一道石块砌成的护坡,堤上垒有女儿墙,接着是以堤代路的人行道,人行道外侧又是一道倾斜的护坡,接着是一条绿化带,再挨着才是大道。绿化带里栽有垂柳,草坪上,每隔两百米大理石板铺出一方地面,大理石底座上,立着一尊雕像,为十二生肖造型,个个栩栩如生。因此这条路又叫长寿路。每天早晨,这条路上尽是晨练的人们,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这一天,因是星期天,半上午了还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这里散步。有个老先生坐在女儿墙上闭目养神。当沙吾同走过他身旁时,他睁了一下眼睛,忽然扭过头说:“你是不是姓沙?”沙吾同正要问他怎么认识他,前边传来送殡的鼓乐声,车队近了,他惊得半天说不出话——王贵桥死了。他这几天泡在沙家湾,不想菊乡城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

@书@沙吾同目送着车队走远,又抬眼望着远处天边一缕白云,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身子微弯着站在长寿路上,一动不动。忽然两眼发黑,就要栽倒,他伸手胡乱一抓,抓住一棵柳树的枝桠才立稳了。他定了定神,心里感到很沉重。天空倒是晴朗,一片云朵飘来又飘走了。散步的人们慢慢稀少了。沙吾同沿着十二生肖,走着,看着……

@网@走到“龙”身边时,他苦笑地看了他的本命生肖。只见它张着大嘴,上下颚两边分别长出两颗尖尖的牙,舌头卷在嘴中,像在挑着一块骨头,头像狮子昂着,身子半蹲在后腿上,两条前腿前扑,又像跃起,扑向什么目标。可他这个“龙”已是五十多年过去,每当他要腾起,接着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当他就要路过“鸡”身边时,他想起女儿的属相,金丹虽然属“猴”不属“鸡”,但他还是不由得盯住“鸡”看了起来。如今在城市把那些不成器,不正经的女孩子叫做“鸡”,他的女儿是否就是这样在消耗自己的青春。女儿已是二十多了,也许已经成家,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但愿她幸福。想到这里,不觉泪流满面。如今五十多的人了,只身一人,形影相吊,难哪。他后悔打了女儿,那是他第一次打自己的女儿,这第一次竟把女儿推向了深渊,如今女儿又在哪里?死活不知。丹丹,爸爸心里疼啊,想起你,爸爸心疼啊!

沿着这条长寿路,他来回走着。走了几趟,还要走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秋天了,树叶随风飘飘落下,落到湍江水面,顺着水流往下飘着,有时还打着漩涡儿,水里有鱼……

  第四卷第十七章血脉——老同学三人行(3  )

  沙吾同说不清他对王贵桥的死,是怎么个感受。尽管他对王贵桥有恨在心,但是人死了,倒想起他的一些好处来,尤其是在天台寨,他为小焕母亲鸣枪致哀,想他也是“好人”。而他的夫人齐秋月,在他沙吾同混下水的日子里,没有歧视他,还说过不少温暖人心的话,做过不少替他分忧解难的事,这里边难免就没有王贵桥的意思。想着,就径直向王贵桥住的那个市委大院骑来。

齐秋月臂带黑纱,眼圈红肿,正送人出院门,看见了沙吾同,没有打招呼,只用眼睛看了一下,沙吾同就跟着她往屋里去。院内的假山上,喷泉已不喷水了,山上拴了几朵白花。进了门,正中一个镜框,挽了黑纱,王贵桥的相片,嵌在中央,微笑着。旁边坐着马福顺,立起身来同他握了手,才又坐下。沙吾同说:“王书记咋这么快就走了?”齐秋月哭了。马福顺说:“想起我跟着王书记在油房庄开油房搞地下工作的事,就在眼前,可……”说着掉了泪。马福顺已是白发老头儿,沙吾同看了,不免生出一丝怜悯,说:“老了,咱们都老了。”马福顺说:“你还不到说这话的时候,正年富力强,听说近来连续发表文章,轰动得很哩。”沙吾同说:“瞎传呗,写几句牢骚话罢了。”说着话,齐秋月把一个本子拿了过来,说:“沙老师,这些年,老王一直在写回忆录,他就是写着写着,突然倒下的。看这最后一页。”齐秋月指着让他俩看……

王贵桥把郑连三推上菊乡领导岗位以后,郑连三倒是经常来他这儿看看,说说情况,征求老领导意见。后来一忙就来得少了。有一天,王贵桥去市委找他,郑连三亲自给他倒杯水递过来,说:“王伯伯,我正要去向你请教哩!”王书记笑了,说向我请教啥?我听听。郑连三说你先喝茶,等了一会儿,他才说是关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问题。他说:“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动向。我发现,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王书记说:“你这一句话,我很赞成。”郑连三说:“应当说,在我们菊乡,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有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苗头,不过——”他看看王书记的脸色,迟疑不决了。王贵桥说:“说下去,咋又‘不过’起来?吞吞吐吐的。”郑连三说:“这是齐秋月抓的工作。”王书记说:“齐秋月抓的又咋的,有话就说,说!”郑连三说:“我同齐秋月交换过意见。比如说,沙家湾的沙吾同重新录用后,很猖狂,写了许多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章,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到处抨击菊乡大好的改革开放形势,把局部地区的问题扩大化,把现实的问题绝对化,孤立地看待我们改革开放政策和成果。实际上,他的许多言论都已经越过了‘允许’的界限。还有,他在大学讲台上,继续鼓吹大民主啦自由啦什么的,把人分为刁民良民两种,说什么中国共产党自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就没有真正实行社会主义,而是搞的封建社会主义。据此,他得出结论,所以才有了文化大革命,才有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