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家丑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家丑

第82章

书籍名:《家丑》    作者:谢泽生


这不是,山野菜上了席,石磨面粉成了抢手货。我就想到咱们油房庄。这油房真得开起来。”问如今会打油的人还有没有?三爹说,他都会,公社化那会儿他在街上抡过多年油锤。只是有个问题……王书记看他吞吞吐吐,笑着说:“资金短缺?这没有问题。”三爹说:“不是这——”王书记说:“分成?这更不成问题。如今是市场经济,我投入资金,你们投入技术劳动力,双方五五分成。”三爹才说,是没有水了。王书记问,河干了?三爹说也不是。就领他去到河上看。王书记一看,他记忆中的油房河没有了,一阵怪味直扑鼻子。他一下子憋住了一口气,大骂了一声粗话,晕到在地。

三爹吓坏了,大喊:“救人哪!救人哪!”就赶忙抱起王书记,掐他的人中,又不断地喊叫:“老板!老板!你醒醒!”幸好,郑连三安排了人一直跟着老领导。这天上午,王贵桥一上汽车,一个小青年也上了车。他下了车,小青年也下了车,他进村了,小青年就在村边转游,三爹领他下了河,小青年就立在河岸上。这时,小青年一边往河下跑,一边用手机叫救护车。救护车也是小青年安排好了的,就停在村东的大路上。救护车来了,给王贵桥吊了水,拉到菊乡,住了几天院,总算抢救及时,老领导的身体没有出大事。

他对郑连三说了他在油房庄的见闻,谆谆告诫:“乡村的人心不知道变坏了没有,这环境已经污染成了这样。连三同志啊,毛主席以前曾有一句教导,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奇Qisuu.сom书咱们可不能断了老百姓的命脉!由此及彼,这菊乡城里,也是如此。再则,我听说,菊乡大学的学生娃子都过着啥另类人生,叫新新人类,这不就是断了咱们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的血脉造成的直接结果。如果广大工人、农民都断了这股血脉,这菊乡还了得!”他告诉他的接班人,共产党人要时时处处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具体说,就是工人农民。不要眼睛光盯住文化精英呀,企业家呀,老板呀,经理呀,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就成了无本之木了。

出院后,很幸运地在官场做了几十年官的他,感到自己的去时不多了,他开始写回忆录,直到去世。

沙吾同看见王贵桥在一页稿纸上零乱地写道:一首老歌《社会主义好》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人民地位高,中国人民地位高哇。

你们不要相信某个文化精英的话,以为,世界已经这样了,是一个村了,而且也只能这样了……一个村,谁是村长?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地位高……中国人民才是村长。

共产党员不能自己享受在前,搞特殊化,那就会脱离群众。

齐秋月说:“老王他就一个情结,心疼菊乡老百姓!”

沙吾同说:“这样,他才是真正的共产党。”

马福顺说:“他的心真好……”

齐秋月说:“沙老师,老王这些东西给你吧,你有时间了,把它整理成书印出来,也不枉他革命一生。”

沙吾同说:“这合适吗?”

齐秋月说:“咋不合适?在这菊乡也只有你有这种能耐。我喝了多少墨水,你清楚。”

沙吾同说:“不是这个意思。回忆录里往往涉及隐私,你得先审一下。”

齐秋月说:“老王一直不让我看,也许有,但现在,人都没有了,还隐私个啥!”

沙吾同说:“涉及你了咋办?”

齐秋月把回忆录拿过去随便翻看了一遍,说:“涉及我就涉及吧,我也没啥让他回忆的。他这个人很古板,家庭生活不会多写的。顶多是写他的小出身,打江山之类。现在的回忆录不都是这个调子。”

沙吾同还在迟疑,马福顺说:“还有啥说哩,如今在菊乡就咱们能说到一块儿,有难处不找你我又找谁?现在你是文化界名人,大手笔,权威着哩。把王书记的回忆录出成书,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出书需要钱了,我赞助,就是你有书要印,经济上你也说一声,我就这一点能耐。”齐秋月看沙吾同没有接受的样子,哭了,说:“不说老王,算我求你了。”她思想像一泓浑水。

王贵桥的手稿,散乱无章。纸页有的发黄,有的洇着水迹,有的是随便从那个笔记本上撕下的,写了半页字夹在中间,细看也不知上下接在哪儿,更不说语言不通畅,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了,像天书。然而不管怎么说,王贵桥总算写下了他自己的反思,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作为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老革命,能在垂暮之年给后人留下一份历史的见证录,也算难能可贵了。这一天,他开始正式整理王贵桥的书稿。谁想,他刚刚翻看几页,又去找与这几页内容所涉及的事件相联系的事件时,忽然在一个书页的夹缝里蹦出几句话:“我的妹妹叫赵先娥,她吃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死了,死在天台寨,跳崖死了的。我这个当哥哥的,却抓了她的女儿,也是我的外甥女儿。我不敢认她们娘儿俩。我的外甥女……”话没写完,这对沙吾同来说却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沙吾同翻阅书稿的手抖动了。他咒骂着:王贵桥你个狗东西!政客!刽子手!死有余辜……他把王贵桥的手稿一下子撕扯开来,摔到地上,那些发黄的纸页散乱地飘散一地,他上去用脚踩着,骂着,又歇斯底里大声呼喊:“小焕啊!小焕啊!”昏倒在地。

一阵敲门声把他惊醒。

  第四卷第十七章血脉——老同学三人行(5  )

  他一打开门,马福顺一脸焦急与疲备地跨进来,说:“出事了。”说完这一句话,他一下子瘫软在沙发上。沙吾同顾不得一地碎纸乱片,赶忙给他倒杯水,让他呷了,才问:“出了啥事?看把你吓的。”马福顺才摇着头说:“不得了啦,你们沙家湾闯下滔天大祸了,怕要出人命吃官司哩!”

原来,沙家湾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乡里内定安子营的安顺风当支书,可村里人却要选沙广全当支书,乡里就规定了年龄,偏偏把他闪在外边。村里老百姓哪管这些,说安顺风盖学校时受工头贿赂,又说他眼睛向上,走上级路线,鼓动党员们不选他,哪怕选个三岁娃也比他强。这样,选一次,不投他的票,再选,票上写的是唐成、七品芝麻官、包青天。第三次投票,还有人写你沙吾同。乡里马上说这是破坏选举的政治事件,对党员们办了半月学习班,又选。这回安顺风得了些票,但票太分散,不够半数。乡里大怒,又选。这次不再检票、唱票,就宣布安顺风当选。这时有几个愣头青上去把票箱砸了,说选举不民主,暗箱操作,要求公平、公正、公道、公开。事情闹开以后,村干部宣布由他代行职权,并带人抓了三个砸票箱的人,立即由检察院、公安局几个干部下来取证,进行治罪。来娃这个憨人忽然跳出来,说:“我老子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的江山,让这些家伙们糟灭,有骨气的,跟我来。”就有几个在代销点外下棋的人跟着冲进村委会,把上边来的人捆了三个,让其余两个女干部回去捎信,说一个换一个,并且把安顺风也揪了出来,说祸事是他这个官迷引出来的,让他跪在大队的走廊上,认罪。马福顺说:“事情越闹越大,已惊动了上层。齐秋月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你说一声,让你躲一阵,别往前凑。千万千万。”

沙吾同听了,半天说不出个话。他感到胸中憋得慌。他一边骂当官的,说王贵桥不是好人,一边把王贵桥的手稿往墙角踢。马福顺问是啥东西,他就把王贵桥回忆录里的那一段话说了。说着,他又气愤地大骂:“王贵桥这狗东西,应当剁剁喂狗,狗都不吃。”马福顺一听,一连迭声说:“自相残杀啊!自相残杀啊!”又劝沙吾同冷静些。沙吾同说:“还要我给他整理回忆录,我是疯子!”马福顺任他喊叫了一阵,用手机叫来了齐秋月。齐秋月一听也愣怔住了。等沙吾同骂了一歇儿,她说:“骂他几句消消气也好。”马福顺把书稿又整理成叠放桌子上,说:“沙老师,你冷静一下。齐秋月待你不薄,就算她央你,你也给她个面子。何况王贵桥的书稿也算菊乡的一份革命财富吧!”沙吾同说:“共产党革命几十年,都是革我沙吾同家的命。”他真是花岗岩脑袋。马福顺说:“你不也革了郑运昌的命吗?”又说:“现在看,不是也革住了王书记的命了?他的亲妹妹,他的亲外甥女都……”齐秋月好长时间没说话,她感慨万千地说:“老王从天台寨回来,就大病一场,陈小焕判刑后,他到狱中探望。看来他内心里遭受着多么大的折磨。他有话没法向外人说,他活得也太累了。”说得泪流满面,“这些话,竟连我也瞒着。”

现在不是伤怀的时候,齐秋月嘱咐沙吾同,回忆录的事,放一放再说。当务之急是沙家湾,你千万别插手。就急匆匆地同马福顺坐车走了。这里留下沙吾同,他才认真思考沙家湾这件大事。越想越怕,竟然坐那儿不会动了。几个学生来了,看老师面色不好,就要送他去医院,沙吾同流泪了,说:“老师恐怕要出事了。”说了沙家湾选支书有人在选票上写他沙吾同的名字。偏偏有人又捆了上级的人。听罢事情经过,学生说:“沙家湾事件实际上是个别地方干部破坏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典型案例,也是对人格和人性自由原则的践踏。沙家湾农民起来了,这是菊乡人民自主、自立、自爱、自强的时代精神在觉醒,是改革开放以来菊乡最有价值的一次震撼,菊乡这潭死水不震撼,何以掀起大风大浪,不掀起大风大浪,何以涤荡陈腐观念的污泥浊水,不涤荡尽污泥浊水,菊乡何以有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