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第36章

书籍名:《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


他死后,拖雷家族的继承者即位,先是蒙哥,后是忽必烈,他们立刻将蒙古征服者的目标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

最初三个继承人(5)

斡兀立·海迷失的摄政  

贵由死后,他的妻子、蔑里乞部人斡兀立·海迷失正式担负起了摄国听政的任务。公元1250年,法国国王圣·路易向蒙古国派来三位使臣,他们都是多米尼各修会的传教士,分别是德·隆居摩、安德烈贵依、约翰·德·喀儿喀松。他们经过波士和塔拉斯河后,终于到达了蒙古,并在塔尔巴哈台、额敏河与霍博河窝阔台王室的封地,接受了斡兀立·海迷失的正式接见。斡兀立·海迷失以为法兰西国王派使者前来不过是为了向她进贡,便直言不讳地要求他们向蒙古帝国投降。  

斡兀立·海迷失曾经想把帝位让给窝阔台家族的某个王子,或者是贵由的侄子失烈门,或者是她和贵由生的儿子忽察,但忽察当时年龄太小。但是,在成吉思汗家族中起到长老作用的拔都,要将窝阔台的族人全部排除在王室之外,而且拔都早就和拖雷的遗孀唆鲁忽帖尼联合在了一起。唆鲁忽帖尼是克烈部的公主、王罕脱斡鲁勒的侄女,她十分聪慧能干,信奉景教。正是因为有了她,才使得拖雷家族在面对贵由的严格调查时,始终光明磊落,无可非议。当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便要求拔都选举她和拖雷所生的长子蒙哥王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公元1250年,拔都在伊塞克湖以北的阿剌黑麻黑召开忽邻勒塔大会,窝阔台王室和察合台王室的代表们没有出席大会,会上只有术赤王室和拖雷王室的代表,于是拖雷正式当选。事后,当窝阔台王室和察合台王室的代表们知道蒙哥被选中后,他们拒绝接受这个结果,理由是大会的地点离成吉思汗家族圣地太远,且到会人数太少,无法代表全体人的意见。于是,拔都召集了第二次忽邻勒塔大会,地点定在鄂嫩河或克鲁伦河畔的圣地,并向窝阔台王室和察合台王室的代表们正式发出邀请。邀请自然又一次遭到了拒绝。  

拔都不管他们反对与否,仍然如期举行了忽邻勒塔大会。会上,窝阔台王室的代表们发出抗议,认为应当由他们继承王位,察合台王室的首领也速蒙哥的代表们也积极支持窝阔台的抗议,但终究拔都还是宣布蒙哥为大汗。自此,蒙古帝国的控制权从窝阔台王室转入了拖雷王室的手中。  

这次政变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是因为新国王蒙哥的确精明强干,在他面前,那些合法的继承人、窝阔台王室的年轻王子则显得越发的软弱无能,再加上拔都的特殊身份,他以成吉思汗家族中长老自居,确立了自己独裁者的形象。窝阔台王室的合法继承权就这样被拖雷王室非法地取代了,他们大多数人只能默默地忍受,却不敢反抗。只有失烈门,在忽邻勒塔大会结束后,他表面上去朝拜新的大汗,实际上却想用手中的兵力逮捕并推翻新汗。结果他的阴谋被揭穿,蒙哥解除了他的卫队的武装,处死了他的顾问合答和镇海,然后将他拘禁起来。  

蒙哥毫不手软地处分了他的堂兄弟们。他十分痛恨前摄政皇后斡兀立·海迷失,说她是和母狗一样的坏女人,他在审讯她时脱光了她的衣服,把她装在口袋中扔进河里。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原本想挽救失烈门,暂时把他带回了自己在中国的军中,但不久,蒙哥还是将这个充满血性的年轻人投入了水中。蒙哥把贵由的小儿子忽察流放到了和林西边的一个小镇。合丹和都海在战争中曾经为蒙哥报过仇,因此这两个人得以保住了他们原来的领地。此外,蒙哥还杀害了察合台汗国的首领、曾经反对过他的也速蒙哥,并任命哈剌·旭烈兀为察合台汗。哈剌·旭烈兀死后,他的妻子斡儿哈纳公主接替他的位置。察合台汗的另一个孙子不里,因为在欧洲战役中曾经侮辱过拔都,被拔都处死。后面我们将看到,海都再次举起了合法政权的大旗,给蒙哥的继承人带来不小的麻烦。  

蒙哥统治时代  

在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古大汗,蒙哥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位,他登基时已经43岁。蒙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生活俭朴,以狩猎为乐。蒙哥亲政后,严格执行祖父成吉思汗的法令扎撒黑。他的政策是坚定而明确的,在他的励精图治下,蒙古帝国完全恢复了成吉思汗时代的强盛。蒙哥并没有放弃他的民族性格,建立起了巩固的行政机构,使蒙古帝国摆脱战乱,逐步纳入正轨。蒙哥虽然是在拔都的支持下才当上了皇帝,但他即位不久便和拔都之间产生了分歧,导致蒙古帝国出现政权分割。实际上,拔都一直在巴乐哈什湖以西实行独立统治。直至公元1255年拔都死后,蒙哥才再次成为蒙古帝国独一无二的统治者。成吉思汗家族封地的领袖们,一直享受着与中央政权代理人平分地方税收的权利,蒙哥一上台就禁止了这种做法。蒙哥死后,由于他的继承人未能继续推行他制订的政策,终于使蒙古这个统一的帝国分裂成了远东、突厥斯坦、波斯、俄罗斯等汗国。  

因为他的母亲唆鲁忽帖尼公主是景教徒,蒙哥对待景教一直比较优待,任命景教徒、克烈部鲁惕人孛鲁合为自己的丞相。蒙哥在善待景教的同时,也支持佛教和道教。公元1251~1252年间,他曾经在朝廷上任命道士李志常为掌教,任命“西方”的喇嘛那摩为国师。在这段时间,李志常甚得皇帝宠信。公元1255年,蒙哥亲自出席了在和林举行的那摩喇嘛和道士们的辩论大会。在朝廷举行的佛教高级掌教会议上,他曾对鲁卜鲁克说:“所有的宗教犹如一只手上的五指。”但他又对佛教徒们说:“佛教是手掌,其他宗教则是五指。”由此可见,蒙哥在平等地对待各种宗教的同时,似乎对佛教更加推崇。其实,蒙古君主们无非是利用宗教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罢了。因此,蒙哥在委任宗教领袖时强调,这个人首先是要忠实于蒙古人的利益的。  

鲁卜鲁克的旅行  

蒙哥统治蒙古帝国时,圣路易曾派出圣方济教士吉岳木·德·鲁卜鲁克,前去出使蒙古。公元1253年5月7日,鲁卜鲁克从君士坦丁堡出发,渡过里海,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意大利人的商业区。进入克里米亚之外的俄罗斯草原(即钦察草原)时,他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望无际的草原,一队队巡逻的蒙古骑兵,令他备感新奇。他在游记中写道,“当我发现我身处鞑靼人中间时,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而鲁卜鲁克对蒙古游牧者是这样描写的,“他们分散在被他们征服来的从多瑙河到远东的斯基泰领土上,他们没有永久的住所,每一个首领,按照所管辖的人数多少,来确定牧场的范围,之后便随着季节或停留或迁徙。冬季,他们向南方比较温暖的地方转移;而夏季,他们会向北方迁移。”他还记述到蒙古人的毡帐都装在车上,当这些车集体前行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流动的村镇。对于蒙古人,他这样描写到,“男人们将头顶上的头发剃掉一个方块,然后将其余的头发留起来来,编成两个辫子,两旁的头发从太阳穴一直耷拉到耳际。冬季,他们裹着厚厚的皮衣,夏季,他们则会穿上从中国运来的丝织品。此外,他们爱喝葡萄酒和马奶子酒,这是蒙古人的民族饮料。”  

公元1253年7月31日,鲁卜鲁克来到了拔都的儿子撒儿塔的营帐所在地,这里距离伏尔加河只需三天的路程。他并不知道撒儿塔是个景教徒,但还是通过撒儿塔手下的一位景教徒、名叫科耶特的大臣引见给了汗王。鲁卜鲁克没有想到撒儿塔对西方的事务了如指掌,而且知道现在的国王是圣路易。鲁卜鲁克离开了撒儿塔的营帐,渡过伏尔加河,在该河的东岸,接受了拔都的接见。“拔都坐于一个像床那么大的金色御座上,身下有三级台阶,身边还坐着一个女人,其余的妇女都坐在这个女人的左右。”拔都又把鲁卜鲁克派往蒙哥大汗的朝廷。于是他又渡过乌拉尔河,进入亚洲草原,感觉那里像一片广漠的大海。鲁卜鲁克继续沿着河岸前行,到了塔吉克人居住的贵由斯城,那里的人们都讲波斯语。随后,他又到了达哈亦剌(海押立),发现那里有一个十分庞大的景教会,还有一个回纥人的佛教寺庙,人们在寺庙中默念着“嘛呢叭咪”。提到回纥人,鲁卜鲁克说:“鞑靼人(即蒙古人)的字体和字母都来自于回纥文,蒙哥皇帝写给圣路易陛下的信用的是蒙古语,但却是回纥字体。”  

公元1253年11月30日,鲁卜鲁克离开海押立,绕过巴乐哈什湖,进入塔尔巴哈台地区窝阔台家族的领地,并终于到达了蒙哥的营帐。公元1254年1月4日,蒙哥大汗亲自召见了他。“门前的毡被卷了起来,我被人领着进入宫殿,进入时我们口中唱着圣歌,到处都铺着金色的布毡。营帐的中央由荆棘、茴香根和牛粪燃起了炉火。大汗坐在一个小床上,穿一件近似于海豹皮的华丽的皮衣。大汗中等身材,鼻梁稍塌,约45岁的样子。他下令给我们端上来用米酿造的、像白葡萄酒那样透亮而淡甜的黄酒,又让人端上来了几种野禽肉。他吩咐不要紧张,有话就说。”  

鲁卜鲁克在蒙哥的营帐里居然遇上了一个法国女人,这令他感到十分惊奇。这个女人名叫帕凯特,来自法国洛林,是被人从匈牙利带到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