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猎杀“中国龙”?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猎杀“中国龙”?

第6章

书籍名:《猎杀“中国龙”?》    作者:江涌


××部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不仅随意接受,而且还主动寻求跨国公司的资助,名为专事跨国公司研究和咨询的机构,但众多业内人士与广大网民早就“认定”其为跨国公司在华的“话语中心”、“政策公关中心”。每年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对跨国公司近乎充满了肯定和赞誉。

此外,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近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中国调查的50万件腐败案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国外中国问题专家警告,中国产业正日趋“边缘化”、“外围化”,“进步中的贫困”正加速生成。在跨国垄断资本的催化下,中国两极分化加剧,社会冲突日趋尖锐,资源急剧耗尽、生态严重破坏,民族工业加速解体,科技创新不断滞后,社会经济愈发呈现出某些“增长而不发展”的迹象,这是否表明中国正步入“拉美化”境地?

都能找到政府“不当决策”的影子

跨国垄断资本在华的每一次扩张,都能找到政府“不当决策”的影子

由于政府职能僵化、一些部门衙门化与领导官僚化,民主决策难以落实,决策科学性每每出现问题,导致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形成对跨国垄断资本的全方位依赖。

资金方面  中国储蓄率居世界前列,中资银行虽然存差高达数万亿元,但仍迷信外资为所谓“高功能货币”(可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增加本土市场的竞争活力)给予各种优惠(包括税收减免、优惠的用地用水用电、降低环保与劳工标准)吸引外资。由此,导致外资对内资日益严重的替代与排挤,金融市场发育严重滞后。

技术方面  迷信盲从新自由主义者鼓吹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偏方,满足于引进“适用”技术,放弃自主研发,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关键技术、高新技术没换来,反而令诸多重要的国内市场纷纷被外资抢占,原有技术与研究团队被肢解,自主创新之梦逐一被粉碎,类似“运十”飞机、汽车行业等悲剧一再发生。

管理方面  自轻、自暴、自弃,迷信“外来和尚念好经”,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相关监管部门颁布一纸文书,要求上市公司融资时,财务报告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由此迅速占领并垄断中国审计市场。实际表明,这些国际事务所在“道德风险”上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同行。

市场方面  迷信“GDP增长”,迷信外汇储备(实际就是国外印刷的纸张)的“战略价值”,不惜资源、环境与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等进行出口与创汇,导致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激烈,外经外贸乃至部分外交受制于人。

宏观调控方面  在缺乏科学论证的情形下,没有因时、因地制宜,仓促出台措施,而且“一刀切”,使得国民经济与关键行业大起大落,导致外资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如1992年银根松弛,银行对企业大规模放款。1993~1994年银根紧缩,清理“三角债”,融资渠道堵塞,本土企业举步维艰,纷纷转向与外资合作,导致外资大规模扩张。新一轮外资在华并购扩张,则与2004年开始的紧缩银根,抑制部分行业过热紧密相关。

日益膨胀的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助纣为虐”..

日益膨胀的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助纣为虐”

部门挟洋以自重  随着开放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机构打着“国际化”、“全球化”、“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利用增进对外交往、开展对外谈判、加强对外合作等时机,以“接受国际惯例”、“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资源控制力”等为借口,挟洋以自重,巩固、谋取部门利益,一些机构已经将部门利益与境外利益集团利益紧密交织在一起,甚至形成俱荣俱损的“共生”态势,部门政策制定乃至部门立法都向跨国垄断资本敞开,这是跨国垄断资本在华活动日益猖獗的重要原因,如金融业只对西方而不对内的“定向开放”,长期给外企“超国民待遇”等等。

地方外资崇拜  在以GDP增长作为主要考核政绩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普遍争相招揽外资,大搞优惠政策攀比,甚至不惜动用行政资源为外资进入“保驾护航”,导致日趋严重的“外资崇拜”。在珠江三角洲,当出现劳工与外资纠纷时,一些地方政府总是站在外资立场,包庇、袒护、纵容外资,想方设法隐瞒、推延甚至打压劳工为合法权益进行的行政与司法抗争。相比沿海,一些内陆地方政府给予外资的优惠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已超出经济领域,甚至把过去帝国主义在华租界的政治法律特权都搬了出来。××省××市明文规定,外资享有各种政治法律特权,包括不受交通法规的制约、医院看病享受半价、出入娱乐场所不受公安机关检查等;此外还规定,每月1~25日为企业“安静日”,包括司法机关在内的全市任何部门不得进入外企,违者立刻开除。很多地方政府既不相信国企能搞好,也不信任民企能做大,因此铁了心思要把地方企业卖给国外资本。2004年年中,徐州市在筛选徐工的战略投资者时,首先排除的就是国企与民企,使竞争者为“清一色”的国际资本。2005年4月5日《珠江时报》自豪地宣称,外资并购民企在佛山已成“流行色”;同年10月24日《新华日报》报道南京市的自豪:南京民企成为外资并购的“香饽饽”。

监管能力不足,监管行为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守夜人”的功能,强化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但是,快速市场化、国际化以及管理体制僵化,使相关监管部门难以很好适应对跨国垄断资本的有效监管。

监管能力存在问题  外资创造了中国约33%的GDP,却只缴纳了约20%的税收。众多在华外企长期存在“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怪象,就是利用中国的管理与政策漏洞进行利润转移以逃避税收的结果。外资之所以能长期成功避税,且不论在某些地方是否存在具体税务人员与外企的合谋,但可以推定中国税务部门的监管、审计能力存在问题与漏洞,即地方税收部门的能力难以应对外企在财务管理体系上的繁杂性。

监管机构设置存在问题  中国行政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备至今尚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与法定程序,很多是部门利益博弈的结果。例如,针对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由银监会监管,所涉及的外汇管制规则由外管局制定,反洗钱问题则由央行反洗钱局来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涉及的监管“婆婆”就有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多家机构。多头监管难免会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国家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23个成员单位,也就是说至少有23个机构与这项监管有关,各机构分工配合的效率可想而知。

监管行为滞后  由于监管水平不高,专业能力有限,加上监管机构设置欠缺,从而使监管滞后,有时相当严重,由此造成重大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在监管部门的“帮助”下,迅速占领并垄断中国审计市场的。凡是要融资尤其是在境外融资的企业与机构,都要接受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法眼”的检验,如此,企业的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很多企业属于战略行业或敏感行业)何以得到有效保障?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部门分工协作,理论上周密有效,但实际上,外资金融机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实行混业经营。中国“入世”协议明确规定中国各类金融市场及其业务的开放时间表,然而外资金融机构利用其混业经营及技术管理等优势,早就积极从事跨地域、跨期限展业活动,使我国很多规定形同虚设。

处心积虑消除国企

贰  处心积虑消除国企

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垄断资本则不知比一般资本血腥和肮脏多少倍。国有企业则是肩负着替代私有资本、狙击垄断资本、清洁世界的使命来到人世间。在国际市场由跨国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在经济自由主义甚嚣尘上的态势下,国有企业注定会命运多舛。一些私有资本与跨国垄断资本在不断从国有企业“掘金”的同时,还不停地咒骂国有企业,更加显示出其“血和肮脏”的本性。

国有企业是抗衡跨国垄断资本的主力军

自国家诞生后就有国际竞争,只是于全球化之下日趋激烈而复杂。就竞争主体而论,不仅有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民之间的竞争。

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先于企业及国民之间的竞争。自国家诞生后,国家之间的政治与军事竞争就始终存在,竞争的常见方式是对抗,极端形态就是战争。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之间的政治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退居次要地位,而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仅体现于不同国籍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直接体现在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战略的竞争、重要战略资源的拥有权与定价权的竞争、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竞争。当今,发达国家在重要战略资源的定价权、国际话语权以及国际经济规则上仍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金砖四国”等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