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第21章

书籍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作者:刘忠礼




        》《中国青年报》1983年9月24日)

        一般来说,精神文明的性质是与物质文明的性质相适应

--  181

        46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的.  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成果,其首要的和基本的东西是物质的生产力,同时也包括通过人们的物质生产所创造的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物质文明建设,也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产过程,精神文明是人们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成果,就其主要方面来说.  乃是处于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程度、思想理论、道德风貌的集中反映.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因此,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精神文明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文明,不能简单地说东方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西方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例如,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其性质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本位的个体性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决定了其精神文明是为维护自然经济和家族制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服务的.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的性质是以机器系统为主、有着严密的分工和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和劳动力的自由买卖为基本特征.“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这种精神文明作为资产者许给人民的华美诺言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同样是适应当时物质文明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反映现代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冲破资本主义私有制桎梏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大工业所产生的精神文明的最高成就,它迟早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而占据统治地位.  由于马克思主

--  18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61

        义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以社会化的大生产为基础的,只是生产关系不同,因而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表现为对于十八世纪启蒙学说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李步楼、许苏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适合物质文明建设的性质》《重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  从总体上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应的、平衡的.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客观可能,而且也提供了根本动力.  相反,如果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物质文明处于落后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长期匮乏,经常缺吃少穿,那么,人们就不可能有精力或很少有力量去创造和发展新的精神文明.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绝对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全力以赴建设物质文明就行了.  从阶级性质上说,社会主义国家已建成了比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高一个历史类型的精神文明,但是,同落后的物质生产力相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只是初步奠定了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文化事业等还很落后.  我们在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徐耀新:《试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  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

--  183

        6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  精神文明的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状态,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素养和达到的水平,简称为文化方面.  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等,简称为思想方面.  这两个方面是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都是具有的,其中思想道德方面往往是体现一个社会精神文明最有代表性的因素.  正是在这一方面才突出地反映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一般地说,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没有物质文明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设备、场所、资金等条件,文化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物质文明也是人们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精神文明则是根据物质文明提供的条件,为适应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相应的精神文明.  但是,精神文明作为一定社会形态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也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的来说是相适应的,物质文明发展到多高的程度,精神文明也能达到相应的高度.  但是,精神文明不是物质文明简单的、机械的派生物,二者的发展往往不是同步实现的,也有它们的不平衡

--  18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61

        性.  这样的事实在历史上经常可见:在物质文明大体相同的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却有很大差距;或者在物质文明有较大差距的两个国家或地区,在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却有着相反的表现.(哲克凡:《精神文明在当代的发展》《北方论丛(哈尔滨师院学报)

        》1987年第5期)

        经济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它应当起中心、主干作用,但它不是孤立的,不能把它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指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经济的必然性始终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历史中.  但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指出,社会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在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不仅有经济的因素,而且还有政治的因素,文化的因素,思想道德的因素等.  恩格斯晚年为了驳斥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指出历史仿佛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发展由一个合力来推动.  当然,在这个合力中,经济的因素起主导作用.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一种是看不到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看不到它的中心、主干地位;另一种是只看到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无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意义,无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一方面突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

--  185

        86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明建设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这方面邓小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是他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要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提出在开放的条件下要有两手,一手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手是防止西方腐朽的学术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提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抓好教育、科学、文化工作;提出要大力改进教育现状,着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等等.  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现在正向第二步的目标迈进.为了到200年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目标,为了使我国的经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纲要,现在正领导着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  经济建设的实践、生产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离不开人的参与的.  经济建设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生产能不能发展.  固然离不开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原料、燃料、交通等条件,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这就是劳动者的素质.  不仅是劳动者的技能状况,而且劳动者的整个文化水平、道德素养、精神面貌等等,都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有紧密的关系.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建设大军的精神文明方面状况.

--  18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61

        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能够创新风,育新人,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邢贲思:《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党史研究》191年第3期)

        社会存在和物质文明,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属于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二者之间既有相适应性,又具有不同步性.  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要依赖于物质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也要依赖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导向、精神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道德风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二者之间积极因素的相互转化.  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不一定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以后再来建设,它可以继承中外古今的优秀文明成果,通过实践来发展、建设精神文明,并给予物质文明建设以超前指导.  因此,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促进当代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两手抓;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两手抓,才能更好地促进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才能解决当代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统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