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第47章

书籍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作者:刘忠礼




        人的素质的提高成为直接目标和价值追求.  从发展前景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的任务上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它的目标,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日益趋同.随着现有教育、科技、文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的物质设施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培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将进一步增强其在核心层的“融合”功能.  人是不可能没有信仰的,人必须有一个精神家园.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会进一步思考:发展经济为了什么?

        生活好了又该如何?人们会一步步超越感性、超越眼前物欲私利,而逼近精神家园,找到人生终极意义.  这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会越来越完美地消除人们现实活动中心灵上的困惑.(王丁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初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6年第2期)

--  42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14

        十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美德?

        笔者认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为人们长期赞誉的一些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发扬,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问题是要划清传统美德与腐朽、反动的封建伦理道德的界限.  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伦理道德当然总是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  但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除了是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以外,也是劳动人民的历史.  劳动人民在长期交往中,也有自己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标准,并以此互相影响,这样集精聚萃,约定俗成,相沿承袭,就逐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传统美德.  比如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急公好义,公而忘私;乐于助人,施不望报;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等等.  对于这些,我们就不能因为它们形成于封建时代,而把它们与“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等“质”齐观.继承传统美德当然也不是原样照搬.  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毕竟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无论在目的性、自觉性、真实性以及社会的广泛性等方面都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公有制和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的确立,不仅赋予了传统美德以新的生命,把它纳入了社会主义事业所

--  429

        2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需要的轨道,而且为全社会性地继承传统美德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今天继承传统美德,思想境界应该更高,行动应该更自觉,社会面应当更广泛,并把它统一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这个大目标之下.(胡霆:《建设精神文明与继承传统美德》《重庆日报》1982年4月10日)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以讲文明、道德称著的.  我们常常引以自豪的就是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  这“文明”

        ,除了指南针、造纸、火药、活字印刷等古老的科学发明,除了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文学艺术巨匠,还有我们民族勤劳、节俭、爱国、诚实、清廉、正直、文雅、礼貌等传统精神.几千年来,广大人民在身体力行着这种精神,社会舆论鼓励和倡导的也是这种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体系中,有一部分也集中反映着这种精神,并概括成许多明确的道德准则,判别着人们言行的是非善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基本的社会风范和社会公德.  因而,今天我们提倡文明、道德,也要重新珍视我们这一份宝贵的民族遗产.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为什么对儒学思想就不能一分为二呢?它在长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并明显地融汇着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一定程度地反映着社会实践检验出来的道德标准,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某些观点和愿望.  比如,提倡人们清廉正直、孝敬父母、诚实谦恭、文明礼貌、与人为善等等美德的部分就是这样.  当

--  4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14

        然,儒学思想体系中的“天命论”

        、“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愚忠愚孝的说教,明显维护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束桎人们的思想,甚至扼杀人生权利,违反人之常情,自然应当反对和摒弃.我们进行民主革命时的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  这主要应当是反对君主独裁专制,反掉人民当牛作马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剥削者之手、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私有经济制度.  对于古代的文化和道德,则要一分为二,分清哪些真正是落后的、封建性的糟粕,哪些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批判地继承的表现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合理取舍.现在看来,对落后的封建性的糟粕,似乎我们并没有反彻底,它的某些残余影响以新的形式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事业;对于表现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却又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六十年代初,吴晗等同志曾提出过“道德继承”问题,就是说,我们今天仍需批判地继承我们某些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注入新的内容,发扬光大.可惜,这一正确的主张,却成了他们的所谓“弥天大罪”。

        “文革”时横扫“四旧”

        ,拚命“决裂”

        ,优秀的文明道德精华统统被视为反动而打倒.  这是造成后来社会风气不正、精神文明缺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兴华:《文明、道德及儒学》《甘肃日报》1982年5月14日)

        在历史遗产中有哪些东西应当继承,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我认为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  431

        4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一、历史文化遗产中属于知识和技能的部分,如科学、技术、工艺、医药卫生,以及各种生产知识、文化知识等,这都是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的智慧结晶,通常是没有阶级性或者阶级性不很强烈的部分.精神文明的这一部分,有自己本身的发展规律,它不是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突然改变,它要通过逐步积累新的知识,在吸收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代替旧知识.这部分精神文明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积累和更新,已有的知识和成果,常常是取得新知识、新成果的基础和出发点.  它的继承性是非常明显的.二、历史文化遗产中属于意识形态部分,这里面包括哲学、政治、法律、道德以及文学艺术的观点,也包括社会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等等.  这类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存在,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是具有阶级性的,有些有很强烈的阶级性,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尽管这样,这一部分文化遗产中,仍有很多进步的因素,当然也可以批判继承.  我们应该仔细剔除它的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的、进步的内容,来促进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粗暴地对待这部分文化遗产.三、历史文化遗产中属于物质的部分,如历史遗址、古迹、古代工艺品、美术品、古籍、书画、古器物、古建筑等等.  这一类不是知识本身,也不是思想观点和社会心理,而是有实体的历史文物.它们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可以鼓舞我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操,唤起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在建设精神文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历史文物是我们的国宝,要妥善保护,很好地继承;对

--  4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14

        于盗卖、破坏这类历史文物的犯罪分子,应给以严厉的惩处.(戴逸:《祖国文化遗产中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北京日报》1982年7月2日)

        历史遗产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凡是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可以称之为历史遗产.  但并不是说,凡是历史遗产都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属于文化遗产、思想遗产和道德遗产等方面,在当前,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比较密切.第一,文化遗产.这个部分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科学、技术、工艺、医学等,都属于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  现化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从历史上比较简单的低级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而来的.  总结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益的.当然,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还是指历史、文学、诗歌、戏曲以及其他学术领域.  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经过批判继承之后,都可以成为我们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份十分重要的财富.至于文学艺术,在我国更是丰富多彩.  认真地对文化遗产进行总结,批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第二,思想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思想家.  其中有些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主张,至今仍然是有借鉴价值的.尽管社会发展到今日,

--  433

        6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已被辩证唯物主义所代替,但是,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在我国有些地区仍然非常猖獗,总结两千多年来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思想遗产,可以雄辩地说明,两千多年前有神论就是遭到了批判的.  在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武器,自然能够战胜唯心主义,破除封建迷信,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三,道德遗产.  道德在任何朝代都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就更是十分必要的了.道德是经济形态的反映,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道德.  因此,道德并不是永恒的,它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内容的.  在优秀的道德遗产中,还存在着许多合理成分,经过批判和改造之后,可以继承为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综上所述,道德可以批判继承是无可怀疑的.  历史上的优秀道德,值得我们师效和继承的还有很多.如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值得发扬的.  当然,关于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过去和现在都还是有分歧的.  有些论者认为,以往的道德都有阶级性,不好批判继承.  诚然,道德有阶级性,这是任何一个相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都不会不承认这一点的.  无产阶级对待历史遗产主张有批判地继承,把批判和继承统一起来.  当然,历史遗产范围很广,种类很多,其间批判的程度和方法也不尽一样,继承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这

--  43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14

        是思想遗产中的精华,但它同样存在要批判才能继承的问题.但是,批判并不能简单从事,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那种认为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历史遗产就不能批判继承,显然是没有根据的.  历史不能割断,新的文化、思想、道德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不能离开前人的历史渊源,而和旧的社会历史采取一刀两断的粗暴做法.  今天,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我们对历史遗产应当认真地进行批判继承.(苏双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历史遗产的批判继承》《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

        我们所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文明,并不仅仅是套用某一些观点、民族习惯用语,背诵某些道德格言、诫条,而首先应当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尊重与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不能割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然与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同时又是对它的继承与发展.  只有准确地认识与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特点,继承民族精神、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保持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用共产主义的科学真理加以统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够建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汉、满、蒙、回、藏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吸收,把各个民族的优秀的精神文明融合起来,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共同体,并使其具有无比强

--  435

        8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大的生命力.西方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吸收,以补充、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为世界统一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依靠本民族的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才能充分吸取外国的文明精华,才能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的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必须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注意启迪人的自觉,重视道德教育,又恰恰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  因此,我们在大力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也要花大力气来加强道德教育.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一方面强调人的内心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又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多层次的完整的道德规范以及道德实践结构.  重视道德规范的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应当保持和发扬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一定的精神文明要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这是宋明理学以前几个主要学派的大致相同的观点.  空讲道德,或者单纯追求物质利益,都是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格格不入的.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只有社会,没有个人.  这种看法也是有片面性的.中国古代文明并没有抹煞个体的作用.正是个人对社会整体、民族整体的高度责任感,造就了千万个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锤炼了“先天下之忧而

--  43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14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格言.  这一格言可以看作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明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我们要保持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的优点.  正是由于理性有着感性的支撑,才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保持着积极的入世的姿态,有效地抵御了宗教神学的消极的出世思想.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劣根性的一面.  只有发扬本民族优秀的精神文明,才能有效地挖掉劣根性.  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传统的改造与变革,必须以它的传统为基体.  否则,只能造成一种毁灭我们民族精神的变形.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在它的内部蕴藏着一种伟大、刚强而坚韧的力量,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要振兴中华,一定要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要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孙以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民族性问题试探》《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其中有不少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包括思想道德领域,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精神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业绩.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  这刻苦耐劳,不仅仅是属于值得称颂的劳动态度,且是一种劳动人民的美德.  中华民族又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种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不能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侵犯的革命精神,推

--  437

        0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和灭亡中国的迷梦.  成为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某些伦理道德观念,本来是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类的说教,其核心是“忠君”的.  但劳动人民从自己的社会地位、自己的家庭关系中,却形成了一种真挚的纯朴的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对父母的孝敬,对子女的爱抚,对长辈的尊重,对后辈的扶提,以及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互助精神.  这便成了劳动人民中的一种美德.历代劳动人民建设的精神文明,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是瑰宝,直至今天有许多还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于最底层,被剥夺了教育和文化生活的权利,这就使他们的智力开发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小生产的地位也束缚了他们的眼界.  但是,他们在历代精神文明发展史中的建树仍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史扬:《论精神、文明发展史研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究》1983年第1期)

        对旧的传统,我们应该加以分析.  这当然不是说旧的传统都一无是处,如果一无是处,我们这个民族如何能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