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第61章

书籍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作者:刘忠礼


回答是肯定的.  大家知道,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的.  超出这个范围,二者就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主体从对象中获得认识,反过来指导对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又创造新的认识对象,如此循环往复,推进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不断深入.

--  533

        6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第二,在物质条件暂时落后的情况下能否建设比较高的精神文明?从唯物史观看问题,一般说来,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决定和制约精神文明发展的客观条件.两种文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一致现象,是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这说明在物质条件暂时落后的情形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可能的.而且现在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精神文明,它们又互相渗透、交错影响.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下,物质上的差距会带来一种诱惑力,使某些人不择手段去追求物质享受,有的甚至为之铤而走险.  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有紧迫的意义.第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干部的政治素质要不断提高.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干部素质具备四化条件,首先是革命化.  革命化的关键是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政治上的坚定性,必然要求理论上的坚定性,即要有坚定的马列主义理论作指导.  要使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斗争中不迷失方向,必须要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为思想武器,这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伴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出现的新课题,很需要我们开展研究和讨论,并大力宣传它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研究和宣传中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因为新的思想意识和理论观点的产生发展意味着对旧的思想意识和理论观点在不同程度上的否定.  这必然会触动传统思想理论所维护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各种关系,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意见的分歧,甚至会带来种种的非难.

--  53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715

        (范广品:《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杭州大学学报》191年第3期)

        在对待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以下思想认识上的偏颇:1。

        代价论.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发展,促进了人们观念更新,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一元化的矛盾;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带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食洋不化”

        的矛盾;提倡平等竞争和存在以权谋私土壤条件的矛盾等.  一些同志往往只看到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把矛盾的次要方面当作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暂时性、过渡性的问题看作是规律性、持续性的问题,强调打开窗子飞进苍蝇的不可避免性,从而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当作发展物质文明不可避免的代价.  这种思想的存在往往导致在工作中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注重运用思想的、道德的,政策的、法律的武器,把消极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内.2。

        缓建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方面,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有些同志人为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建设割裂开来,把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作两个矛盾,认为

--  535

        8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主要矛盾(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解决了,次要矛盾(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会解决,或认为应该先把物质文明搞上去,再腾出精力抓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工作中以抓物质文明代替抓精神文明,而不是两手抓、两手硬.3。

        纯意识论.即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纯粹的上层建筑领域的事情,搞自我完善、自我循环、自我服务.  不是依照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是从意识到意识,从精神到精神,从理论到理论,离开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根本宗旨,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地搞精神文明建设,并以主观的评估去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因而往往出现工作总结中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多,而问题也一年比一年多的现象.4。

        趋同论.有的同志以实用主义的态度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讲精神文明建设,不讲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只讲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借鉴,不讲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批判;只讲文化教育的发达,不讲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或把精神文明建设仅归结为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加强,对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不加分析一概“引进”

        、“吸收”

        ,还美其名曰为继承、创新,以致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于治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效应的主体因素及其克服途径》《社会科学(上海)

        》194年第5期)

        我们要认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按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形成和发

--  53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15

        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又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既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又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标志.  通过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使各级领导进一步明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但应清醒地看到,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问题上,有的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这种看法是欠妥的.  就拿广东来说,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总的讲物质文明建设是上去了,但是,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社会治安中的“七害”严重问题,社会生活中公德意识淡薄现象,等等,并没有因物质文明的上去,经济生活的改善而得到自然的解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好转,都是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坚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而取得的,并不是说把物质文明抓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上去.如果不以抓物质文明的劲头来抓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不仅难上去,还会拖住物质文明的后腿.有的同志说,“现在经济工作压力大,当务之急先抓好物质文明,然后再抓精神文明都不迟”。

        这种看法表面上似乎有理,实际上却把物质文明这一基础性的东西置于孤立发展之中,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所具有的促进作用.  人们都会讲,经济建设靠科技,科技进步靠教育,这就一语道中了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更不用说其它方面的诸多制约性的关联了.  其实,不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想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愿望是难于实现的,即使取得一时一事的经济效益,也

--  537

        0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是不能持久的.  因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如果只抓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全面发展.有的同志虽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无所作为.  尤其是看到当前党风、民风存在的问题不少,社会上的“七害”问题,特别是“黄、赌、毒”问题,仍是严重,感到难办.  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认为财力、物力十分有限,搞精神文明建设力不从心.  我们认为,在困难面前要做一位强者,困难面前勇者胜.  实践经验证明,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上下一致,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取得新的胜利.(李万源:《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广东社会科学》194年第6期)

        近年来,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但必须看到,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出思想上的误区,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要克服“对立论”的思想,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所谓“对立论”

        ,就是把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就是要赚钱,还搞什么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人

--  53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25

        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会干扰甚至阻碍经济建设,这是根本错误的.二要克服“自然论”思想,使精神文明这一手真正硬起来.  有的人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  这种“自然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是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在新的历史时期,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越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要克服“代价论”的思想,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的人认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要以思想倒退、道德沦丧作为代价.  这些人以为实行改革开放难免引起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入,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会滑下来.甚至有人得出“市场经济越发展,消极腐败越严重”的结论.这种“代价论”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极为有害的.(杨玉奇:《抓住工作重点  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新长征》194年第8期)

        从现象上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必然伴随着精神文明的倒退与滑坡,特别是思想道德、价值观方面的滑坡.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相当明显的滑坡现象.  但我们认为“滑坡必然论”不能成立.

--  539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滑坡”

        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是市场经济发育不足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备,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尚未形成,优胜劣败规律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的产物.(1)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有宏观调控的,以严格的法制和经济法规为规范的经济,它从根本上排斥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滑坡现象的存在.(2)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优取胜的经济.  当前所以会出现一批依靠投机倒把、贩卖伪劣商品以及坑蒙拐骗、钱权交易而发迹的暴发户,是因为现行的法制不完备、市场发育不充分,优胜劣败规律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以及执法队伍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  这些原因一旦排除,“优败劣胜”

        这种反常现象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3)

        发育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优胜劣败、平等竞争为特征的经济,诚实的经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提高自身形象的经济.(4)

        发育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公平、自由交易、讲优质服务的经济运行机制,因而也是一种从利他出发达到利己目的、把利他与利己有机结合起来的经济.  欺蒙拐骗,以次充优,以假冒真、损人利己,不讲信誉,在市场经济发育的条件下是一种自杀的行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突破生产力的理论误区,即摒弃至今仍把生产力等同于物质生产力、物质文明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人们片面地把生产力归结为物质生产力,又根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条原理,推导出最主要的任务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结论.  这种错误认识,是产生一手硬一手软的深层思想根源.  要加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到:现代生产力(文明)发展的

--  54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25

        基本规律是物质生产(物质文明)随着精神生产(精神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科学是制定生产发展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理论基础.  决策上一旦发生失误,纵有高新尖科学技术,也不可能使生产获得稳定快速的发展.  不重视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是要受惩罚的.  这一点我们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  现在是到了重视的时候了.(李鸿烈:《关于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福建论坛》195年第2期)

        在如何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发展状况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纰缪,集中表现在:(1)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错误地以为经济发展就是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等经济上去了再来谈精神文明,对抓精神文明建设掉以轻心,敷衍了事.(2)不能正确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甚至认为改革开放冲击了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精神文明建设滑坡,不能正确地揭示精神文明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3)不能正确认识历史新时期形成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对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怀疑,少数人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我国精神文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提出或者“全盘西化”

        、或者“全盘古化”的主张.  这些观点尽管是少数人的,但在认识论上模糊懵懵,在政治上幼稚有害,干扰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利于我们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抓精神文明建设.

--  541

        4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覃正之:《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汇报》196年3月3日)

        第一,把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庸俗化,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会上去.  生产力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和动摇.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认为,既然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高度的精神文明只能从高度的物质文明中来;还有一些同志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社会公德水平高,社会责任心强,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可见高度的精神文明还是从高度的物质文明中来的.  正是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一些同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政治;重利益、轻思想;一手硬、一手软,致使整个社会不能协调发展.  这是坚持两手抓的一个认识误区.第二,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绝对化,认为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  在过去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有些人大搞“空头政治”

        ,片面地强调政治目标,甚至把政治当成可以冲击一切的唯一目标,结果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果断地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重大意义.  但是,有些同志又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绝对化,认为只有经济建设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  这是两手抓的又一个认识误区.

--  54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525

        第三,把生产力标准片面化,认为只要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方法手段都可以用.  但是,有些同志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生产力标准,一是认为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可以不问姓社姓资.  这种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是带根本性的.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可以依据这种观点作如此推论:既然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凡是能把生产力发展上去的社会制度就是可以采用的合理的制度,既然西方国家已经把生产力发展上去并实现了现代化,那么我们像西方那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公开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否定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精神文明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可以任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泛滥.二是认为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方法手段都可以用.这些同志信奉“有奶便是娘,给钱就是爹”的逻辑,唯钱是举,唯利是图.  比如生产部门为了赚钱,不惜拼机器,耗设备,搞短期行为;经营部门为了赚钱,公然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服务部门为了赚钱,大搞色情陪侍,卖淫嫖娼;出版部门为了赚钱,大肆倾销内容低级庸俗甚至是色情、淫秽的书刊,破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这种种现象,就必然导致一手硬、一手软,把整个社会推向了狭隘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徐银山:《“一手硬、一手软”的认识误区》《真理的追求》196年第5期)

        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可以称为“代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