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鹰第16章 艰难的拉锯

书籍名:《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作者:天空之承


        夕阳西下,落日把伊斯坦布尔壮丽的金角湾染成了血红色。千年古都总有它独特的魅力,换上便装的张海诺,漫步在碎石子铺就的街道上,欣赏着那些极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不由得怀念起二十多年前的光景。第一次来到伊斯坦布尔时,他怀揣价值不菲的金币,却是有家难回的“战争流浪汉”,满怀憧憬而又心情忐忑。而如今,争霸大洋的豪情和前路艰辛的怅然,又构成了另外一种矛盾。

        张海诺满怀惆怅的看着那白色的海鸟自由自在的从头顶飞过,心想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摆脱不开烦恼的困扰,即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统治者也不例外。他越来越看不透自己最终的归宿,远远瞥见集市上人群的熙熙攘攘,以及生意兴隆的商铺,却总觉得无法融入到这平和繁华的环境之中。

        战争,已经在他身上留下太重的印迹。

        从小巷子里传来的咖啡味,又一次勾起了张海诺脑海深处的记忆,循着浓烈的苦香,他步入了街边一家非常普通的咖啡馆。看着四个身材魁梧的欧洲人,在官员模样的土耳其人的陪同下涌入自己的小店,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板看来有些受宠若惊。他连忙亲自过来招呼,听清对方的要求之后,便叫小生速去准备,俨然已经将这几个人奉为上宾。

        土耳其咖啡以慢工出细活著称,既然坐下来,张海诺也就准备好了十足的耐心。此次的随行人员中,无一是经历过那次土耳其之行的故人,而舒伯特和霍夫曼这样的亲密伙伴也必须留在欧洲料理舰队事务,技术军官在技术方面忠实可靠,却不是谈心的好对象。至于随行的德国驻土耳其外交官,也是少有接触地陌生面孔。于是,张海诺把他大多数的注意力放在这充满异国情调的咖啡馆里,饶有兴致的看着小生将细细的咖啡粉倒入特制的金属容器之中,以小火慢煮的方式熬着这土耳其黑咖啡。

        微弱地火苗煮着咖啡,也煮着人们地耐心。随行的三个德国人不尽是每个都有兴趣看土耳其人烹煮这口味颇怪的土耳其咖啡,副官洛勒是个做事稳重但话很少的年轻人。海军技术军官中的翘楚拉梅上校也差不多。两个人别扭的坐在毯子上,小声用德语谈着各自的家乡;长期派驻土耳其的德国外交官哈曼能言善辩,一路上都非常积极地向张海诺介绍这边的情况,但见海军元帅全神贯注于土耳其咖啡,他转而和随行的土耳其官员乌米特小声交谈起来。

        经过大约20分钟地煮沸,一小杯原汁原味的土耳其黑咖啡终于摆到了张海诺的面前,撒上各种香料之后,其浓郁的香味自然让每一个喜欢咖啡地人垂涎欲滴。不过那种极端苦涩的味道却不是谁都能忍受地,所以,第一次喝土耳其咖啡的两位。洛勒和拉姆,在一口过喉后都忍不住咳嗽起来。

        另外三个人则满嘴是咖啡渣地向老板竖起大拇指,“味道非常好!”

        不一会儿,见张海诺杯里的咖啡即将见底。老板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待到张海诺喝了最后一口。他便主动接过杯子端详了一番,然后嘀嘀咕咕的说了些什么。哈曼旋即笑着告诉张海诺。土耳其老板用这杯底的咖啡渣给他卜了一卦:“幸运之神将眷顾您”!

        “啊……谢谢!”张海诺向留着山羊胡子、憨态可掬的土耳其老板抱以微笑。用咖啡卜卦这种奇特的习俗在土耳其较为常见,张海诺也早已知晓。虽然不觉得命运这种东西能够被一些普通人看透,但他的心情还是不由得转好了许多。

        走出咖啡馆的大门时,夕阳已经完全消失,只在西面天际留下一抹火红色,在张海诺看来,那不正是德国海军战旗的底色么?

        对于如今地土耳其执政团队。张海诺个人并不熟悉。但他知道这些人有不少都参加过上一场战争。并且和远道而来地德**人以及技术人员并肩作战过。德国地扶持与英法俄地打压。鲜明地对比在这些老一辈地土耳其人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地印象。

        为了打动那些握有发言权地土耳其权贵。张海诺搬出了初到巴西时惯用地手段。那就是在拜访地过程中投其所好、施以重礼。虽说随着共和国地建立。土耳其军政界已经一扫奥斯曼帝国末期那种糜烂地风气。但这些官员远不是完美地革命者。他们依然有人性无法割除地贪念和**。在钞票和金玉宝石面前。越来越多地高级官员许诺支持德国地这次求购行动;对于土耳其军方地几位元老级人物。张海诺则使出了另一种“贿赂”方式。即答应他们逐步转让能够让土耳其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地武器和技术。对于这些一心扑在军队建设上地功勋人物。最新型地bf-109型战斗机、强悍地iv型坦克以及在建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显然是充满诱惑力地——而更重要地是。这些均比他们地“亚沃士”号更实惠和贴近土耳其军队地战略位置!

        两周之后。以张海诺为首地德**事代表团与土耳其政府代表在伊斯坦布尔展开第二次会谈。时值德军在南线白俄罗取得突破性进展地消息传来。土耳其国内传统地亲德反俄群体也在蠢蠢欲动。严守持重谨慎、小心押宝外交政策地土耳其政府所受到地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之一部分高层官员立场地变化。双方地谈判虽没有达到德国人所期盼地目标。但土耳其当局地松口无疑是一次极为关键地“破冰”。

        就在德土双方举行第二轮会谈期间。从战争爆发起就密切关注土耳其局势地英国人也有所反应了。事实上。几个月前地伊拉克之变就已经让英国政府大大加强了对西亚北非拥有独立主权地国家和不稳定地区地关注和防范。在他们看来。曾在上一场战争加入同盟国阵线地土耳其无疑是一个颇具实力地“不稳定因素”。为此。他们在继续向土耳其派遣谍报人员地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腐化”土耳其官员资金投入。以期像稳住西班牙人一样让土耳其政府保持置身事外。

        从一开始。张海诺就不认为德土会谈这样重要地事件不可能处于绝对保密状态。为此他也跟阿道夫.希特勒打好了预防针。到了8月30日。丘吉尔果然在一次公开地发言中提醒各中立国家。根据1907年10月18日签署地海牙第十三公约。中立国以任何方式将军舰、弹药或任何作战物资。直接或间接供给交战国都是被严格禁止地!

        丘吉尔还提醒说。一旦某个中立国作出违反条约地举动。该国在战争中地各种权利——包括领海、船只航行、海外资产和公民地安全等在内。都将失去原本享有地保障!

        英国首相口中的“某些国家”,显然是有针对性的,而仅仅过了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华盛顿发表公开讲话,他提及英国首相前日的讲话,并表示了支持:“美国将无法保证那些违反国际公约的国家在战争中的中立地位,他们在美国的资产、航行在美国领海内的船只以及在美国驻留的人员,都可能被视为危险因素而遭到隔离或是驱逐!”

        这时候,美国人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租借法案》,忘记了他们以中立国身份向英国输出大批战斗舰艇的事实,但人们也坦然接受了这个矛盾的怪现象——所谓的国际法,原本就不是用来约束强者的。

        消息很快传到土耳其,凯末尔的继任者们显然对西方两强的强硬态度感到忧虑,英国虽然在德国的压制下自顾不暇,可美国强大的工业经济和国际影响力摆在那里,土耳其人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主动召来德国代表团,希望德国能够把尊重土耳其中立地位作为开展一切合作的前提。

        对于已经有些失了方寸的土耳其人,张海诺也适时的表现出了德国的强硬态度。在回顾了德土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之后,他提醒对方,一旦德国顺利击败苏俄、迫使英国祈和,欧洲、北非和西亚国家都将唯德国马首是瞻,到时候德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一个关键时候不愿提供帮助的国家过上好日子的——反过来说,德国将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土耳其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并确保土耳其在黑海以及高加索地区的绝对权利!

        至少在目前形势的表象下,德国击败俄国、逼和英国只是时间问题,土耳其人对此同样深信不疑。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优势,张海诺不惜使出政治家最卑劣的手腕,告诉土耳其人美国只想在这场战争中尽可能的谋利,而不会为一个没落中的夕阳帝国与横扫欧洲的强大国家为敌。

        最后的关头,张海诺将一份经过技术处理的伪造文件摆在土耳其人面前,在那份由德皇代表和奥斯曼帝国代表签署的协议中,双方言明德国将“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交予土耳其政府,土耳其政府则有义务在德国需要的时候将两艘战舰交还。如今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已经取代了奥斯曼帝国统治这个国家,但他们有义务继续履行两国之间关于“戈本”号的约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