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辈子暖暖的好(明珠)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一辈子暖暖的好(明珠)

第108章

书籍名:《一辈子暖暖的好(明珠)》    作者:皎皎




“赵老先生让我回赵家去,我也答应了。”孟缇说,“我后天就搬去赵家。”

郑宪文沉吟,“是让你认祖归宗?这也难怪。”

“为什么?”他的理解让孟缇觉得不可思议。

郑宪文揉了揉太阳穴,头很痛的样子,“你在北疆这一年,赵家给我打了不少电话。有两次还是赵老先生亲自打的,跟我了解你的情况。”

孟缇微微蹙起眉头,她有些不明白。

“阿缇,我舍不得你走。但如果你觉得去赵家比在我这里强,那你就搬过去吧。”郑宪文接着说,“有人照顾总比你一个人撑着好多了。不论怎么样,血缘关系都在那里,我会经常去看你。只有一件事——”

孟缇听着。

郑宪文用手指勾勒了一下她的轮廓,收敛了笑容,才开口,“我很了解孟缇,她跟着我长大,她非常单纯善良,很容易轻信人。我也跟赵知予打过交道,我认识的赵知予虽然不满六岁,却是我见过的最聪慧的孩子。她受过不少苦,很有目的性也很坚决,非常有毅力,会不声不响计划很多事情。以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她现在可能在计划着一些外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所以,你记住提醒她,不要做危险的事。”

第四十九章  赵家

孟缇起了个大早去买火车票,还是去了洛州。

好不容易沈林今天有了空,孟缇跟他约好,去他的住处拿资料。虽然去一个只见过一面的男人家里有些不安全,但她完全不担心。沈林也算是知名作家,想必不会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她没想到沈林身为一个还算有名气的作家,居然会没有车。两人约好在火车站外见面,然后在火车站外上了某辆公车。

炎热的季节,公交车驶过了市区。郊区的环境显然差得多,大概还在改建,一些新的建筑楼中零零散散夹杂着一些低矮平房。

沈林问她:“你还记得你们曾经在洛州住过吗?”

孟缇手里一直捏着一张地图在看,头都没抬地开口,“我记得,但快二十年过去了,这城市也变得太多了。上次过来,我就看了看,没找到地方。”

“那这一带你还有印象吗?”

孟缇震惊地回过头,盯着沈林,“哪里?”

“如果我调查的情况没有错,你们当时就住在这里,足足五年时间。”

孟缇无意识地站起来就想下车,车子拐了个弯,她整个人撞上了玻璃,半边身体火辣辣地痛起来。

沈林又好气又好笑,摆摆手,“不着急,你现在去也找不到地方,而且你看那栋高楼外的标语了没有?属于拆卸地段,现在根本不让人进去,过几天吧,等工人们休息的时候。”

孟缇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心里说,不着急,来日方长。

公车慢悠悠地摇晃,去往一个固定的目的地。街道两旁的风景匆匆掠过,虽然沈林的坦然神色和端正气质都在告诉她“相信我,我是好人”,但她还是疑惑。

“沈先生,我们这是去哪里?”

“去我暂住的地方。”

“你在乡下住?”

“也不算是乡下,郊外,”沈林说,“是我舅舅的一套房子,这几年我在这里暂住。”

孟缇“嗯”了一声。

这辆公交车有空调,但是似乎坏掉了,推开车窗,飘来一股股热风。下车后孟缇环顾四周,不动声色地记住了方位,就跟沈林一起步行。这里确实人迹罕至,公交车行走的是主干道,车站前方五十米分出了一条两车道的小公路,道旁是一片枝繁叶茂的桃树林。

孟缇正在胡思乱想间,沈林发了话,“到了。”

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居然给她看到一栋白色的朴素小楼,像只藏在草地里的小兔子。

想到赵初年的那套房子和赵家的大宅,孟缇感慨有钱人果然都喜欢在有树有水的地方建别墅。

“这不是别墅,是我舅舅很早买的一块地,他喜欢这里的桃花,就在这里修了栋小房子。他不常在这里住,只是冬天的时候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等着春天花开。”

能自己修栋小房子来度假,沈林的舅舅也应该是有钱人。

“感觉很浪漫。”

“音乐家多少都有些浪漫细胞的。”

“他是音乐家?”

“也是钢琴家。”

这小屋不太大,楼上楼下算起来也就一百来平方米。屋子里没什么多余的东西,可想而知沈林平日里过着近似苦行僧的生活。这对于三十岁的男人来说,实在太不寻常了。

沈林带她进了一个小房间,乍一看看不出什么,但他的书桌上整整齐齐放着一叠文稿,旁边是墨水瓶和笔架。

孟缇吃惊,“你不用电脑的吗?”

“用得少,我喜欢手写。”

“我爸也是。”

孟缇低头看桌子上的稿子,沈林很不好意思,“我写的传记的初稿,不太多,只有二十多页。”

孟缇“咦”了一声,“啊,我可以看看吗?”

沈林比了个“请”的手势,孟缇欣喜地拿过稿子,迅速翻完了所有的页码,“你知道我爸还有一个笔名吗?”

“枯槐?”沈林说,“我知道,可能我是少数几个知道的人之一吧。”

“我几年前在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的文章,才知道枯槐是他的另一个笔名。”

“那本《绿草》杂志吧,那文章是我写的。”

孟缇点头,“我猜也是。”

“我知道,我不论怎么写都比不过他那几本自传性的文章,”沈林别开了视线,“让你见笑了。”

“所以……我觉得,你不应该模仿他的风格,”孟缇支着头,“我不知道我说得准不准,但你可以换一种风格和写作方式。茨威格当年也是一样的,他写过那么多传记,其实写得更多的是作家的心灵吧。”

“你的话我会考虑的。”

沈林的确是对范夜下了很多工夫研究的。孟缇跟他聊了一下午,才知道范夜的经历外面几乎没有人知道,而他却比别人有心,两年前终于确定下来要写一本传记——这也是大四那年孟缇在报纸上看到新闻的前两个月他才确定的。沈林顺藤摸瓜,找到出版范夜作品的出版社,可惜他除了第一本作品外,其他小说都是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那家出版社对他的资料守口如瓶。

孟缇听到这里,想起在北疆时赵初年谈的那番话,微微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不过沈林随后想到出版他第一本小说的出版社的总编辑是他在大学的师兄,关系可靠。在当年的编辑那里,他拿到了范夜的住址。可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找上门去,只看到了几栋正在往外搬迁的老阁楼。他铩羽而归,几番周折,终于拿到了赵初年的电话。而剩下的故事孟缇就知道了。

至于他怎么拿到赵初年的电话,他说得相当含糊,显然不愿多提。孟缇很知趣地没有追问,想着等以后关系好一点再说。现在他们俩不过是比陌生人稍微强一点。

孟缇还发现了不少手稿。从文字判断,这些都是那部小说《故国》的手稿,文稿纸整整齐齐地叠着,装了足足一抽屉。孟缇翻了翻,有些震惊,“这些手稿你怎么拿到的?照理说不应该在你这里的。”

沈林避而不谈,“我既然要研究他,自然有一些渠道。”

看着他缄默闭口不谈的样子,孟缇也只好作罢。

沈林做事很有分寸,收集到的资料都复印了一份;他参照枯槐的那几本自传性质的书做了一份极为详尽的年表,也有厚厚的一叠。

孟缇大为折服。

她差不多在下午的时候离开了沈林的住处,背着一包的复印本,又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和两个小时的火车才回到郑宪文家里。

孟缇连上网,给孟徵打了个电话请他视频聊天。

出现在视频那一头的是孟思明和张余和。张余和手里抱着个孩子,张牙舞爪地挥舞着想从祖母的怀抱里离开,脑袋一会儿近一会儿远。网络信号很好,父母的表情就如同多年前那样,温和又慈爱。

足足一年没见过了,他们好像老了一点,本来已是六十五岁上下的人了,眼角眉梢已有皱纹。

孟缇张了张嘴:“爸,妈。”

孟思明和张余和同时说:“阿缇。”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像是礼让对方,又同时开口,“最近好不好?”两位老人的声音也在发颤。

“我挺好的。”孟缇看着视频里的两位老人,“对不起,现在才跟你们联系。”

“没什么对不起的,”孟思明摇头,“我跟你妈这一年都很挂念你,又不敢跟你打电话。怕你看到我们生气、难过。”

“我看你都瘦了,最近吃得不好?我就知道北疆那地方不适合你。冬天太冷太长了,东西也吃不惯……”张余和絮絮叨叨地说,“总之,回来了就好。”

孟缇眼睛痛,盯着孟以和光秃秃的脑袋看了一会儿,调整了一下话筒,又说:“你们可能这两天会接到电话,是赵家打来的。”她锁住语气,低声说,“他们可能会跟你们说……说……”

尽管已经努力克制,可还是没控制好,喉咙发紧,竟然没能把话说下去。

孟思明慢慢点头,“我们都知道你的事情,还有赵家的。那个电话会说什么?”

“说我回了赵家,改名字了……”

孟思明拧着眉心,“那实际上呢?”

“实际上也差不多,我不想隐瞒,”孟缇的声音小了几个分贝,“我也知道大概很难跟你们解释……毕竟事情做了就做了……但我心里,总认为你们是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