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46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再举早期荷兰画派为例,这派绘画  在它的坦率与真实里以及在它所表现的坚定的信心里,都不  由自主地表现出一种心境的和谐,但是这种坚实却还没有达  到艺术理想所特有的明朗和愉悦。不过浪漫型艺术尽管把烦  恼和痛苦表现得比在古代艺术里能更深刻地激发情绪和主体  内心生活,它也还能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温柔亲密,一种退让  任运的喜悦,一种在烦恼痛苦中的泰然自若,乃至于在一种  在苦刑下的狂欢。就连在意大利的严肃的宗教音乐里,怨诉  的乐调中也渗透着这种对苦痛的喜悦和赞颂。这种表现在一  般浪漫型艺术里可以说是通过眼泪的微笑。眼泪来自苦痛,而  微笑则来自和悦,所以这种啼泣中的微笑表现出在烦恼痛苦  中的怡然自得。这微笑当然不应该只是一种轻浮的情感,不  是当事人在苦难中和他的琐屑的主体情感中嘲弄自己,它必  须显得是美的事物不管任何痛苦而表现出的镇定和自由,就  象《熙德诗》  ①  关于希敏娜所说的那样:“她在含涕中是多么  美!”至于人们的不能自持或不镇定的状态却不然,那是丑恶  低劣的,或是滑稽可笑的。举例来说,婴儿碰到鸡毛大的事

①  熙德  (Cid),十一世纪西班牙民族英雄,关于他的传说形成一部西班牙

史诗,希敏娜是他的妻子。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3  2  2

就流泪,就使我们发笑,而一个严肃镇定的人眼泪却来自更  深厚的情感,完全是另一种表情。

      笑与泪也可以抽象地彼此分立,就在这抽象分立状态中  被错误地用作一种艺术母题,例如韦伯  ①  的《魔术射手》曲  里一段笑的合唱就是如此。笑一般是爆裂的表现,如果艺术  理想不应丧失,这爆裂就不应表现出缺乏镇定。韦伯的《奥  伯雍仙王》曲里一段二部合唱里的那样笑声就是这种抽象化  的例子,它叫听众为歌唱家的喉咙和胸膛担忧。荷马史诗中  那种不可磨灭的出自神仙似的笑声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  同,那是从神仙的和悦静穆的心境中发出来的,只表现明朗  的心情,没有什么片面的放肆。另一方面,啼哭在理想的艺  术作品里也不应是毫无节制的哀号,例如在韦伯的《魔术射  手》里就可以听到这种抽象的悲惨的调子。一般地说,音乐  听起来就象云雀在高空中歌唱的那种欢乐的声音,把痛苦和  欢乐尽量叫喊出来并不是音乐,在音乐里纵然是表现痛苦,也  要有一种甜蜜的声调渗透到怨诉里,使它明朗化,使人觉得  能听到这种甜蜜的怨诉,就是忍受它所表现的那痛苦也是值  得的。这就是在一切艺术里都听得到的那种甜蜜和谐的歌调。

      c3)从这个原则出发,近代滑稽说  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  得到证实,不过这种滑稽从一方面看,往往没有任何真正的  严肃性,它特别欢喜运用恶劣的题材;从另一方面看,这种  滑稽的结局只是心情的怅惘,而不是引人参加现实的行动和

韦伯  (K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浪漫派作曲家。

①  ②  参看序论第三节B.3。

-----------------------------------------------

4  2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生活。姑举诺伐里斯  ①  为例,他就是一个具有高尚心情而采  取这种观点的人,因而对人生缺乏兴趣,在现实面前怯懦,以  至于堕入精神上的痨病,就是这种精神上的饥渴病使人怕沾  染有限事物,不肯降身去从事现实的行动和创造,尽管对这  种遗世独立同时也感到缺陷。所以在这种滑稽里当然含有当  事人在消除定性与片面性中对他自己的那种绝对的否定;但  是象我们在序论中谈到滑稽原则时所已指出的,这里所消除  的不仅是象在喜剧里的那种自身空虚而就显现为空虚的东  西,而且同时也包括卓越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这种滑稽无  论就它否定一切而言,还是就它带有上文所说的那种精神上  的饥渴病而言,和真正的艺术理想比较起来,都含有一种违  反艺术的恣肆无节制。因为艺术理想需要一种本身有实体性  的内容(意蕴),这内容固然由于须表现为外在事物的形式和  形象而不免转到个别性相,因而有局限性,但是这内容虽然  包含局限性,其中一切纯然外在的东西却被消除了。只有通  过这种对单纯外在性的否定,艺术理想的某一确定形式和形  象才能用适宜于艺术观照和艺术表现的现象,把上述的有实  体性的内容  (意蕴)表现出来。  ②

诺伐里斯  (Novalis,1772—1801),德国浪漫派诗人。

①  ②  以上论美的个性即理想的个性。美的根源在灵魂,统一的内在精神意蕴

不仅表现于外在形象整体,而且也表现于其中各个部分,艺术仿佛把形  象整体和各部分都化成眼睛,显出心灵的自由与无限。这才是理想的个  性。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2  2

2.理想对自然的关系

      形象的外在的因素对于理想是和本身真实的内容一样重  要的,这两方面互相融合的方式就要引导我们去研究艺术的  理想表现对于自然的关系。因为这里所说的外在因素及其形  状构造是和我们一般称为“自然”的东西密切相关的。关于  这一层,有一个时常重新掀起的老争论至今还没有解决:艺  术究竟根据现前的外在形状照实描绘呢?还是要对自然现象  加以提炼和改造呢?“自然的权利”和“美的权利”,“理想的  真实”和“自然的真实”——  这些本来不明确的字眼可以使  人们争辩不休。人们说,艺术作品当然要自然,但是也有平  凡丑陋的自然,这就不该摹仿;而另一方面——  如此这般,没  有底止,也得不出靠得住的结论。

      这理想与自然的对立近来特别由文克尔曼重新掀起而变  成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序论里已经指出,文克尔曼受到  古代作品和它们的理想形式的启发,孳孳不辍地研究,直到  他对古代作品的优越性获得了真知卓见,使世人重新承认这  优越性和研究这些艺术的杰作。这种承认就产生了一种对理  想表现的追求,人们自信从此就可以找到美了,但是结果却  堕入枯燥无生气,肤浅无个性。就是这种理想的空洞,特别  是表现在绘画里的,引起上文已经提到的吕莫尔对理念和理  想的攻击。

现在理论的任务就在解决这种争执;至于它对艺术本身  的实践意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完全抛开不论,因为人们可以

-----------------------------------------------

6  2  2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随意选择一些原则来启发平庸的人和他们的才能,结果都还  是一样:无论他们根据的是错误的理论还是最好的理论,他  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还永远是平庸的和软弱的。此外,一般  艺术,特别是绘画,在旁的影响之下,已放弃了对所谓理想  的追求,而在它们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早期的意大利画  和德国画以及较晚的荷兰画重新发生兴趣,它至少是努力在  争取更有意蕴和更有生气的形式和内容。

      从另外一方面看,除掉上述抽象的理想之外,人们对于  艺术中过去被人喜爱的“妙肖自然”也感到腻味了。例如戏  剧,每个人看到日常家庭故事以及它的妙肖自然的描绘,心  里都感到生厌了。总是那些老故事,夫妻,子女,工资,开  消,牧师的倚赖性,仆从和秘书的阴谋诡计,以至主妇和厨  房女佣人的纠葛,女儿在客厅里多情善感的勾当——  这一切  麻烦和苦恼,每个人在他自己家里都可以看到,而且还比在  戏剧里所看到的更好更真实些。

      谈到理想与自然的对立,人们心里往往着重某一种艺术,  特别是绘画,这一门艺术的范围是眼睛看得到的个别事物。因  此我们对于理想与自然的对立要提出这个一般性的问题:艺  术应该是诗,还应该是散文?因为艺术里真正是诗的东西就  是我们所说的理想。如果问题只在“理想”这个名词,就把  它抛开不用是很容易的。但是问题在于:在艺术里诗究竟是  什么,散文究竟是什么?尽管在某些种类的艺术方面,坚持  要有本身是诗的因素可以导入歧途,而且确实已经导入歧途,  绘画却还是表现过显然属于诗、特别是属于抒情诗的东西,这  种内容确实有诗的意味。例如现在这次画展  (1828年)陈列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2  2

出很多的画都属于同一画派  (所谓“杜塞尔多夫  ①  派”),这  些画都取材于诗,当然只取诗的情感可以描绘的那一方面。我  们看它们次数愈多,看得愈仔细,我们就会感觉到它们甜蜜  而枯燥  ②  。